《百年孤獨》講的是什麼?

emptymalei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我附了家族主要人物普在後面。每一代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節。

隨著時間線推移,主角輪流當。一個故事將要結束,馬上另一個故事開啟,同時平行著又會有故事嵌套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主角,每個主角都有豐滿的人格。人物與人物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這部小說裡,作家設定的時間框架是“百年”。不是精準的一百年,而是指一個家族完成一個興衰週期的時間長度。

小說的主要出場人物是一個家族,叫布恩迪亞家族。馬孔多這個地方,由布恩迪亞家族開創,同時伴隨著最後一個家族成員的死亡消亡。這個家族七代人的命運,就是這本書要講的故事。

在小說裡,這個家族的命運其實早已經被寫好。書裡出現過一位吉普賽人魔法師。這位魔法師跟這個家族交情很深。他留下了一冊羊皮卷。羊皮捲上明明白白記載了這個家族的歷史。

《百年孤獨》漫長的七代人歷史,其實就是權力和愛情的不斷重複。這裡的權力,有時是像權勢者那樣直接的軍事權力,有時是家族內部族長的權力,權力造就權勢者,造就族長,造就小獨裁者。這裡的愛情,有時是古典意義上對愛情的追逐,有時則表現為慾望的滿足,它造就了縱慾者,也讓沉思者走向滅亡。它們不斷重複迴響,直到家族命運走向終結。




晏哥說書


《百年孤獨》究竟說了什麼,你想問的肯定不是它的劇情,而是它的內涵。私以為一本小說其實就是由劇情和作者的表現手法兩者構建起來的,但所謂內涵,其實是讀者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經歷與想法而產生的一種屬於自己的解讀。因此即使是作者本身都不能為作品定義內涵,這就是所謂的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部作品完成並面世以後,它就不屬於作者了,作者也不再享有解釋權。因此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我想說:自己看,看出什麼就是什麼,其他人說的什麼根本不算數。

但是我猜想,你問這個問題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別人給你一個理由和動力去讀完這本書。那麼我可以說:

這是一本很有想象力的書,它的藝術誇張被巧妙地控制在“正常以上神蹟未達”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又像是真的,又不可能是真的。這種亦真亦幻的文風,我覺得是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失眠症:失眠再正常不過,但是連續不斷的失眠,就很不正常,卻又讓你覺得它是somehow possible的。而且這還不是普通的失眠,這是會傳染還會讓人患上失憶的失眠。為了逃避者失眠症,某部落的貴族階級甚至背井離鄉到馬孔多來給布恩迪亞一家人打工。其他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香蕉園屠殺、經年不停的暴雨、奧雷連諾第二瘋狂繁殖的動物等等等等。總之,如果你留點心,你就會發現,這本書裡的種種情節,莫不是非凡想象力的產物。在馬孔多,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這是一本不真實,但又很真實的書。雖然這樣說很有過分解讀的意思……但是隻要你願意,在每個被誇張的情節背後你都能找到某種深刻的現實內涵。私以為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真諦。從現實裡營造出魔幻,再用魔幻反照現實。比如說吉卜賽人帶來的種種新奇玩意可以理解為當初外邦人給哥倫比亞帶來的新奇事物,梅爾加德斯就是第一批向哥倫比亞進行文化入侵(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恰當)的傳道者,霍·布恩迪亞為了望遠鏡和鍊金術之類的東西將烏蘇娜所存的金子盡數花光可以理解為當初哥倫比亞為了獲得知識和技術大肆開採自己的金礦資源等等等等。這一點我想沒什麼能比這本書的推薦詞更直接更有說服力了: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引自百度百科。


小魚兒不泡麵


《百年孤獨》發表於1967年。據說馬爾克斯老爺子是在開車帶家人去海邊度假的時候一拍方向盤有了寫作思路,撂出一句:“爸爸要回去寫書了!”便結束度假,回家閉關18個月在節衣縮食中完成了創作。

1

從勾起讀者閱讀興趣這個角度來講,《百年孤獨》這個名字可能真的不怎麼樣。猛地一看,又是百年又是孤獨,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又沒百年,好像也不太孤獨,不看。

聽說是名著,那仔細看看好了。仔細一看: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奧雷裡什麼?奧雷里亞諾。

什麼里亞諾?奧雷里亞諾。

奧雷里亞諾什麼?布恩迪亞。

奧雷裡什麼布蘭妮?奧雷裡……算了別看了。仔細一看還不如猛地一看。

放過名字不說,這本書講了什麼呢?用1971譯作《一百年的孤寂》那封面粉嫩的一版來說,這本書講述了:異域的故事,跟一些魔幻現實主義的事實。

……

你再說!你再說!你再說!我這一耳刮子下去你可能會死!

《百年孤獨》的“百年”,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從第一代布恩迪亞到第七代布恩迪亞之間,這個家族長達一個世紀的歷史。

《百年孤獨》的“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和布恩迪亞家族以外的人的孤獨,也就是所有人的孤獨。

2

從宏大的隱喻來講,由第一代布恩迪亞開拓、創建,在第七代布恩迪亞被螞蟻吃掉時被颶風從世界上抹除的小鎮“馬孔多”,就是整個的人類文明社會。

這個社會也有由生到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代布恩迪亞都在“個人的奮鬥”和“歷史的進程”的交互作用下上演著一出出、一幕幕。這一出出、一幕幕隨時在發生,又隨時在消亡。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發生如何?不如何。

消亡如何?不如何。

有誰在意嗎?只有“個人的奮鬥”會在意,甚至當風雲撥清之後,“個人的奮鬥”也不覺得在意。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懷念的父親帶他去見識的“冰塊”,而不是三十二場失敗的武裝起義,與十七個女人生下的十七個兒子,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正在發生的一次槍決。上校衰敗的餘生,在鑄造小金魚、融化小金魚的循環往復和徒勞中變得稀薄,稀薄到消失於家人的視線、稀薄到生命悄無聲息的湮滅、稀薄到第六代的布恩迪亞詢問馬孔多居民的時候,他們已經遺忘了上校和他的家族。

第六代布恩迪亞也叫奧雷里亞諾,上校是他的曾祖父,第二代布恩迪亞。

3

從小一號的隱喻來講,馬孔多也是哥倫比亞,或者拉丁美洲。馬爾克斯預言了這片土地的未來,在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許多次內戰和變革之後,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也會消亡,而在它們走向消亡的路上,許多事、許多人都以更快並且越來越快的速度發生和消亡,直到最後颶風帶走一切,把所有發生過的都乾乾淨淨地擦掉。

孤獨就是存在的終將不在,存在的只是存在。你問意義和目的,不好意思,這個還真不存在。

按人頭來平均,布恩迪亞家族的一百年過得太匆匆,但每一代、每一個又都賴在字裡行間。把書翻出老遠,他們還是要把拗口的西班牙語名字當作主語,做點兒什麼。

第一代布恩迪亞全名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充滿好奇心和戰鬥力,對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稱得上是虔誠。於是當吉普賽人周遊世界死於新加坡之後,又重新復活,在他馬孔多的新家寫下羊皮卷,預言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

吉普賽人預言了什麼呢?天機不可洩漏,於是他說:“不到一百年,就不該有人知道其中的含義。”

在阿爾卡蒂奧撬開他的嘴之前,老吉普賽人又死了一次,不過留下了靈魂存檔,以便指導後來的布恩迪亞破譯羊皮卷。

4

阿爾卡蒂奧瘋了,被十個人按倒,十四個人捆起來,二十個人綁到了樹上。跟樹一起生長,一起經受風吹日曬。說別人聽不懂的話,像樹一樣,被家族忙裡忙外的人遺忘。他死去的時候,“無數的小黃花如細雨繽紛飄落。花雨在鎮上落了一整夜,這靜寂的風暴覆蓋了屋頂,堵住了房門,令露宿的小動物窒息而死。如此多的花朵從天而降,天亮時大街小巷都覆上了一層綿密的花毯,人們得用鏟子耙子清理出通道才能出殯。”

烏爾蘇拉是阿爾卡蒂奧的妻子,她活了一百一十五到一百二十二歲,死的時候只有胎兒大小。她為布恩迪亞家族奉獻了一生,以至於徹底瞎了以後還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用,“她暗中記下東西的位置、人們的聲音,繼續憑記憶‘觀看’患白內障後看不到的事物”,“沒有人覺察到她的失明”。

在馬孔多那場長達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雨還沒停的時候,年幼的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和阿瑪蘭妲總是把烏爾蘇拉“當作一個陳舊的玩偶在角落裡拖來拖去,給她披上花布條,往她臉上塗滿油煙和胭脂,掛上蜥蜴和蟾蜍乾屍、念珠和阿拉伯人的古舊項鍊”。雨停之後,烏爾蘇拉才發現這一切,她難過地哭了一場。

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一個抓脖子一個抄腳踝把烏爾蘇拉抬了起來。

“可憐的老老祖母,”阿瑪蘭妲說,“她死了。”

烏爾蘇拉大吃一驚。“我還活著!”她說。

“你看,”阿瑪蘭妲說著,強忍住笑,“都不喘氣了。”

“我在說話呢!”烏爾蘇拉叫道。

“連話也說不出,”奧雷利亞諾說,“像只小蟋蟀似的死了。”

於是烏爾蘇拉在事實面前屈服了。葬禮那天中午極其炎熱,連飛鳥都昏頭昏腦像霰彈一般紛紛撞向牆壁,撞破鐵紗窗死在臥室裡。家庭主婦們為清掃死鳥累得筋疲力盡,男人們用小車推著倒進河裡。

5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烏爾蘇拉是表兄妹。為了避免生出長著豬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穿了一年半的貞潔褲,直到阿爾卡蒂奧聽到了“他沒本事”的流言,他用長矛洞穿了說話那人的喉嚨。而後阿爾卡蒂奧和烏爾蘇拉在一夜未眠,在床上嬉鬧直到破曉,任憑夜風吹過臥室,吹來死者親屬的哭號。

他們生下了第二代布恩迪亞:尺寸驚人的阿爾卡蒂奧、後來成為上校的奧雷里亞諾,他們和同一個足夠當他們母親的庇拉爾分別生下了第三代的布恩迪亞,也叫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

第二代布恩迪亞還有阿瑪蘭妲,以及收養的喜歡吃土的麗貝卡。他們愛上了同一個人,但誰也沒嫁給他。阿瑪蘭妲終生未嫁,麗貝卡嫁給了跟隨吉普賽人流浪多年又重新歸來的阿爾卡蒂奧,她的哥哥。

第三代布恩迪亞中的阿爾卡蒂奧不知道庇拉爾是她的生母,他想要佔有她,但她為她準備了另一個選擇,年輕的桑德索菲亞。阿爾卡蒂奧和桑德索菲亞生下了第四代布恩迪亞:美人兒蕾梅黛絲、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

6

蕾梅黛絲的名字來自於奧雷里亞諾上校愛上的那個天使般的小女孩兒,那個小女孩兒死於阿瑪蘭妲用來毒害情敵麗貝卡的咖啡。蕾梅黛絲的美令人恐懼,她對世俗漠不關心,也對因他而死的人漠不關心,她在一個午後被床單卷裹著飛離地面,“永遠消失在連飛得最高的回憶之鳥也無法企及的高邈空間”。

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是雙胞胎兄弟,他們長得一模一樣,心有靈犀,而且,似乎在很小的時候暗中交換了名字。在布恩迪亞家族,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都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於洞察力;所有叫阿爾卡蒂奧的都性格衝動,富於事業心,但命中註定帶有悲劇色彩。唯一無法歸類的就是這對雙胞胎。

奧雷里亞諾第二與費爾南達生下了第五代布恩迪亞:何塞·阿爾卡蒂奧、蕾梅黛絲和阿瑪蘭妲。

何塞·阿爾卡蒂奧挖出了烏爾蘇拉為等待失主而埋下的三袋金幣,被四個孩子按在水池中淹死。

蕾梅黛絲也叫梅梅,她和巴比倫生下了第六代布恩迪亞:奧雷里亞諾。梅梅與巴比倫是偷偷幽會的,最後的那一次幽會,巴比倫正在揭開屋瓦進入浴室,他被守夜人一槍撂倒,臥床不起,孤獨至死。梅梅從此斂口,在修道院終其一生。

7

第六代的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年歲相差無幾,正是他們在漫長的雨季裡,把蜥蜴和蟾蜍乾屍掛在烏爾蘇拉這位老老祖母的身上。在布恩迪亞家族那座一百多年的老房子中,他和阿瑪蘭妲生下了第七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

第七代布恩迪亞出生的時候,阿瑪蘭妲下身血如泉湧,二十四小時後泉源枯竭。奧雷里亞諾帶著喪妻之痛奔出家門,再回來就看到了他的孩子“只剩下一張腫脹乾癟的皮,全世界的螞蟻一齊出動,正沿著花園的石子路努力把他拖回巢去。”

奧雷里亞諾僵在原地,不僅僅因為驚恐而動彈不得,更因為在那神奇的一瞬梅爾基亞德斯終極的密碼向他顯明瞭意義。他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塵世時空中完美顯現: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老吉普賽人留下的羊皮捲上記載著布恩迪亞家族的全部歷史,包括馬孔多被颶風帶走的當下。

8

《百年孤獨》的時間主線很簡單,馬爾克斯以布恩迪亞家族這一整體為核心,細數了在第一代布恩迪亞一直到第七代布恩迪亞的寒來暑往、人事興衰,這一家族的興衰,便也是小鎮馬孔多的興衰。

這條長達百年的時間主線,被一個個家族成員的生老病死切割,又錯落著重疊在一起,疊成厚薄不均的一百年。馬爾克斯從時間的這頭開始,一下是一下地豎著切下去,把家族某個人生命的某一段像切片一樣剔出來,順帶牽連其他人的血肉。

有時候牽連得多了,就來上一句“多年以後,誰誰誰如何如何”。之所以小說用上校來開頭,正是因為第一刀剛好切在何塞·阿爾卡蒂奧帶他去見識冰塊得那個下午。

9

《百年孤獨》這部小說的閱讀體驗極佳,頗有歐·亨利式“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覺。

首先書名就是這樣,初看像是某個老不死的悲催愛情故事,讀完任由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風雲在腦子裡起起落落,還真是百年孤獨。

其次是閱讀體驗,有三兩個朋友詫異於我對這部小說的讚譽有加,但想想看嘛,馬爾克斯成其大師地位的作品,怎麼會錯?情節、結構、語言,還有誇張、魔幻的種種,處處都是興味。

最後是“孤獨”,小說中有許多直言孤獨的地方,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一個有一個的孤獨時刻,就像我們所有活在世上的人一樣。其實在閱讀過程中,這些孤獨大都沒那麼起眼,但也有那麼些個時刻,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被綁在慄樹下風吹雨淋好多年、奧雷里亞諾上校在小金魚的重複熔鑄中終其一生、烏爾蘇拉瞎眼多年卻一直不被發現、蕾梅黛絲不流世俗隨風飛去、麗貝卡幽居暗室幾十年化作乾屍、阿瑪蘭妲經歷兩次深刻愛情卻終生不嫁、桑德索菲亞為家族操持一生卻又從來不被注意到、費爾南達為了家族名譽努力奮鬥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巨大的宅子破敗、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喪妻喪子又不得不獨自面對家族的百年曆史……仔細想想,孤獨蝕骨。

10

對了,第六代奧雷里亞諾並不清楚自己的身世,他以為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只是他的青梅竹馬,殊不知這是他的姑媽(經知友提醒應該是姨媽,是媽媽這邊的姐妹),更不知家族中的先例,近親結婚生下了長著豬尾巴的孩子。

第七代奧雷里亞諾是一個世紀以來第一個在愛情中孕育的生命,然而,然而逃不過家族的宿命:帶著自己的豬尾巴,被螞蟻吃掉。




小視頻趕集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東土文40376606


(百)字在甲骨文中,白的衍生字,表示十個十的手指,白代表是指甲蓋的像型……(年)字在甲骨文,釋義一個人揹著糧食的像型,因為糧食是年年輪迴所生長成熟,又稱為年歲……孤是會意字,(子)是孩子,是人類後代,(瓜)是蔓草植物所結的果,它是單獨懸掛在蔓枝條上……會意表示單獨的像型,沒有父母的孩子(孤)……(獨)是會意甲骨文,犬型是四肢動物,蟲代表爬行動物,這裡指犬科動物象爬行動物一樣卷臥不動的意思……用《百年孤獨》作文章題目,可以一目瞭然作者的心情……


相皮


百年孤獨通過馬蘇娜一家七代人的生存,生活,發展,愛情,親情上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展示社會的發展變化。通過描寫七代人每一代各自不同的人生來展示人與家庭與社會與世界相互牽絆相互依存發展的關係。

人在社會中生存活,生存,在社會變化發展中創造。社會的變化影響人,人影響社會。家庭是人與社會相通的渠道。社會與家庭的發展都與經濟,權利有關。為了這一切人們付出了代價,每個家庭成員享受社會變化的益處,也接受它發生轉變的不幸。人是一個個棋子,為了一些事物各自挪動位置。社會的變化與這南征北戰有關。而人的愛恨離仇悲歡離合也與社會的變革相關。人的責任,愛情與社會在發展中出現矛盾。人的道德與社會進行發展的變革中出現矛盾。

每一代人都在追求個人價值,個人使命,個人愛情的幸福,把一切能讓個人幸福的事物寄託於向外面的世界尋找。直到頭破血流,千瘡百孔才發現這一切都在自己心中。而孤獨是生命最佳的品味人生,品味生命滋味的必有時刻。或早或晚,像倦鳥飛累歸林,獨自忍受。人生百年,任何事都不例外,在紛繁的事物中孤獨是個人命運與社會發展之間必有的時刻。品味內心,自己生命的清歡,與世界很近又很遠。除了自我救贖,孤獨。唯一的生命生存平衡下去的幸福。


青木皮


《百年孤獨》是一部極其豐富的、多層次的小說,它可以有多重解釋。它是一部關於霍塞·阿卡狄奧·布恩狄亞幾代子孫的家庭編年史;它描寫了一個象徵著馬爾克斯故鄉阿拉卡塔卡的小鎮馬孔多的時代變遷;同時也是哥倫比亞、拉丁美洲和現代世界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神話般的歷史。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它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總結,從它的源頭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創世紀》中的創世神話開始,帶著對矇昧狀態的伊甸園和淨土世界那種質樸和純潔的深深的懷念。讀者從作品中讀到,這部編年史是一個吉卜賽智者用梵文寫的手稿只有布恩狄亞家族的最後的一個男人才能譯解,並且只有在每一個讀者單獨讀它時,才能理解它的含義。這是一個充滿神奇與狂歡的故事,是這個世界和它的困境、迷信的一面鏡子。但它也是一個充滿虛構的世界,吸引每一個讀者步入令人浮想聯翩的幻境。《百年孤獨》也反映和評價了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來的社會歷史事件。19世紀自由黨人與保守黨人之間的戰爭和20世紀不斷重演的暴力事件得到了生動的描繪;它還詳細地記述了外國香蕉公司的發展與剝削導致的破壞與騷亂(有1928年果品聯合公司的罷工為依據)。


LivePD


可能是一輩子的孤單吧,想想就是太刺激了。你能堅持下來嗎?


青絲丶


這本書主要描寫一個家庭三代人的一生,具體到每個人的生活。這個家庭開始開始是一對夫妻打拼出一片天地,然後呢有了後代,其中發生了很多事,最後只剩下一個最小的人了,當然這個人也死了。


心的輕揚


加西亞的馬孔多,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小鎮,一個部落,但是它的歷史,卻那麼豐富,裡面有那麼多的故事,那麼多獨特的人生,那麼多的夢想,……,是作家的心靈與精神,讓馬孔多變得豐富,充滿夢幻般的魔力。

就象魯迅的百草園,不過是小小的私家花園,卻那樣充滿無限趣味。

若問《百年孤獨》寫的是什麼,不如說寫的是加西亞獨特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