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很多家庭辦酒宴,並不希望親朋來的禮金過高,這是為啥?

老蘇聊農事


這個是人生常態,並不是說在農村才會是這樣。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一直生活在農村。每年大大小小的酒席,總有那麼多,關係越扯得寬,每年吃酒席的禮金,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就我而言,在農村能夠不上禮金是最好,在農村,在城裡都一樣,人情這個東西是你來我往的,你到我家送得多,我到你家一樣也不會少,甚至會多一些。所以說,禮金越小對自己來說壓力就越小。

我們這裡現在隨禮,一般都是300~500之間,一年下來,碰到人家做酒席多的,在農村是一筆大的開支。現在禮金太小也不能看,主家一桌酒席,回禮紅包加一包藍芙蓉王,就差不多100塊了,所以太低了好像也拿不出手。

而朋友之間,我覺得還是不要有禮金來往更好。我做什麼,你能來這就是最大的祝福。反之,你做什麼,我能去這就是很給面子。朋友間如果經常有這些禮金上的來往。感覺很容易傷。

禮金上的來往。往往並不能夠證明關係就一定好。都是關乎於面子上的問題。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禮金我覺得還是越小越好,意思一下就行了。





鄉村裡沽名


農村最注重的就是“人情禮儀,禮尚往來”。現在農村不怕“白事”,老人去世,量力而行,酒席好壞村人並不介意。但娶媳婦嫁女則有攀比,借錢也要體面風光一回!“人言可畏”!農村人家長裡短是閒時話題!


現在農村娶個媳婦,最平常也要幾十萬!家裡蓋座院,城裡有套房,小車是家常。還不提什麼“定金、見面禮、改口費、彩禮、三金”什麼的。一場娶妻宴,不死扒層皮!

去年回村參加同學兒子婚禮。同學說花了百萬,嚇得我目瞪口呆!她說:蓋院子倆層帶門樓東西房加裝潢,40萬;城裡買套房50萬,買車12萬,不然兒子娶不到媳婦。村裡都這樣了!


她貸款60萬買城裡房和車,這債親家有話不得讓他女兒背,否則不結婚。

農村辦酒宴大多收禮。姊妹面及至多2000,低的1000。收禮按血緣親近隨禮,不親的200~300元。這其中親姝妹面除了隨禮錢,還有提前借的幫襯錢。比如同學妹妹,在她蓋房時已幫了5萬。結婚再隨禮2000就行了,再多壓力山大!

辦酒宴的錢,大多散席結賬用了,夠了小有盈餘,不夠還要添。一場婚宴下來農村人大多已沒多少剩餘,剩下的就是準備還帳。你今天收了人家1萬,說不定後天人家兒子結婚,自己沒錢上禮都是麻煩!反之收少點壓力小點。



閉花落雨




禮尚往來的事情本來就很正常,現在我們四川大涼山這邊像我們那裡如果有九室的話一般的一個對象的那麼就只趕200元,關係稍微輕一點的那麼就趕500,基本上都很少有超過1000的,在我們那裡算是形成了一個共識吧!

因為在我們那邊農村的話,你家裡面辦喜事也好喪事也好,周圍的那些鄰居還有一個隊的都會來幫忙嘛,有的時候一幫就是一兩天,比如說結婚的話辦酒席只是為了圖個熱鬧讓大家見證一下心靈的婚禮不是說結婚就奔著那個禮金去的!



雖然說現在有一些農村地方盲目的攀比,各種各樣的酒席不斷,但是至少在我們那裡還是相對於說比較簡單的,大家在一起吃吃飯,然後隨個禮,就是為了圖個熱鬧圖個喜慶!

如果大家都想著多去辦一些酒席多去找找一些事情來作為名目,去請人來吃酒,我想這樣的人的話,再隊上來說別人也會在後面說閒話的,辦酒是本來就圖個喜慶,希望大家都來幫一下忙見證一下幸福之類的,如果專門是為了禮金去的話,那麼估計這家人在對上的名聲都不是很好!



而且對於農村來說經濟收入也不是很穩定也沒有城市那麼多的收入,所以大家隨禮也就按照當地的習俗和那個經濟收入來隨禮就行了,其實也不會因為說你隨禮少別人就看不起你之類的,畢竟別人辦酒事你也來幫個忙是吧!

如果每個農村都是這樣啊那麼就真的很好了啊,大家隨禮的話,都不用說拼著去隨,按照自己的實際收入能力去趕個禮算是祝福一下就行了!


義起哥Vlog


其實隨禮錢代表著禮尚往來,人與人之間的情意。一是為了增加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繫,保持親情關係,建立穩定而長期的感情,二是表達親人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在大小事情上捧個場,紅喜嘛大家同喜,白喜嘛分擔主人家的憂愁,至於禮錢多少合適就行不要過高,個人希望除了人生大事“婚喪嫁娶”外其他事情就不要大擺宴請了🤪


蘭言蘭語


在農村生活大家都不容易,擺酒席並不是想著收禮,主要是想把喜悅分享給親戚好友,得到大家的祝福。在我們家鄉隨禮是要寫在禮冊本記錄的下次親戚朋友擺酒好回禮。個人條件好的可以多點都沒關係的。





瑤山山裡人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農村去參加酒席都是要隨禮近的,這個可以也說是一種禮儀吧,都是大家的人情來往,誰也是不會空手去的,空著手去會讓別人看笑話的,在我們這邊普通點的是一百,好點的就是三百五百的起步了。要是親戚那就要看情況了,最少都是要一千去不的,這樣也是增加了農村人的負擔,就這個隨禮一年都是會讓農村人吃不消的。

不過隨著現在的發展現在的農村辦理酒席都是隻為了一個熱鬧的氣氛,不會太在意親戚之間隨多少的,只要在一個平均水平就行,如果你隨的太多的他們還是有點不希望這樣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01

給你隨的多,到你回力的時候是隻能對不能少的

現在的農村人情來往,大家都是不希望隨的禮金那麼多的,你家辦事的時候你是收了禮金但是你是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時候辦酒席的,如果離得近你是不用添錢的要是他家過幾年在辦,你要是回力還回這些就是有點說不過去了,多少都是的加點錢的。


02

親戚之間看重的是親情,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最主要的是他們不喜歡把親戚之間的那種親情的感覺讓禮金來衡量,這樣也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親戚之間要是把這個看的太重的話,如果都是這樣,那就形成了攀比之心了,那麼親情的感覺就變味了。


在我看來大家互相的隨禮禮金不要那麼太高,大家都是圖一個熱鬧喜慶,如果是為了收禮金那麼味道就變了,朋友親戚之間的感情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用金錢來衡量那就變了味了。


鄉村淇譯


原因簡單,就是要回禮,等到對方請客的時候你還得照數返回,或者還要多點,所以收禮再多都是要還的。現在我們家都不再送禮了,比如走親戚什麼的,大家都不送禮,反而避免了這些問題。


農村馨爸


家家都有大事小事,收禮太重還禮壓力也大呀~而且會助長不良風氣,其實很不好。

我們這邊農村挺好吃酒禮錢60-100元,近親200左右。

壓力不大好還人情~


瑤鄉小妹


禮尚往來在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流傳已久,人們也在日常生活中不間斷地踐行著,這是儒家文化的體現之一,起著維持良好關係、加深感情培養的作用,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關係有著積極的作用。

但隨著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經濟基礎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庭之間的物質財富積累已經能夠達到合理支配甚至隨意支配的狀態時,人的潛意識也會發生變化,正所謂物質決定意識。

在農村,其實不止在農村地區,舉行酒宴原本目的是為了分享喜悅共享樂趣,營造喜慶氛圍。隨禮的原本目的就是增添喜慶氛圍。隨禮太高,不管是對於隨禮人還是收禮人,壓力都會比較大。太高的話,則會喪失原本的初衷。因此,禮尚往來還是以小數額為好,不違背初衷才能起到活動本應有的價值。


白圖紙


這個是禮尚往來,你收別人多了,如果後面經濟遇到困難,還不出去。壓力大一般都是這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