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疫,与外籍住户沟通有困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生出手了!


社区防疫,与外籍住户沟通有困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生出手了!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党组织在了解社区的需求后,立刻向相关翻译专业的同学发出了倡议和招募,在第一时间组建起了一支由英、日、韩、法、俄语专业同学组成的防疫翻译工作志愿者队伍。


此外,为更好地助力社区防疫一线工作,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语·疫”线上多语翻译志愿服务队还编纂了《预诊预判交流多语种口袋书(社区版)》,作为社区走访问卷之用,目前已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语、意大利语等8个语种版本。


欧阳路街道:

与外文学院合作,搭建防疫翻译群

“为了保证录音中发音准确和流畅,录音前就多次反复练习,录音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一直录了40多遍才挑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版本。”复旦大学韩语专业的张慧洁同学是防疫翻译志愿小组的成员,虽然有过韩国留学经历,韩语流利的她对需要翻译的内容仍用上了十二分的谨慎和认真,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还和韩国的朋友一起对翻译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以求能达到最精确的表达。


复旦大学日语专业研究生胡昊中为了尽可能将告知书翻译得更贴切,在日本网站上查阅了日本国内疫情的新闻报道、咨询机构搜集并翻译的中国政府的一些公告、中国驻日本使领馆的公告文件,并且运用在线日语语音语调展示工具,反复练习,使录音效果更加自然。


据介绍,针对近期防疫的重点转为防外源输入,考虑到居委一线可能面临与外籍住户沟通的语言问题,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提前联系了区域党建联建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希望能借助学院的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语言翻译的技术支持。学院党组织在了解社区的需求后,立刻向相关翻译专业的同学发出了倡议和招募,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在第一时间组建起了一支由英、日、韩、法、俄语专业同学组成的防疫翻译工作志愿者队伍,同时和街道共同搭组建了一个防疫翻译群,在第一时间了解社区语言需求,随时提供强有力的语言沟通技术支撑。


社区防疫,与外籍住户沟通有困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生出手了!


在这次全国动员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志愿行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他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到防控志愿工作中去,有的录制了加油鼓劲的视频上传到网上,有的制作了疫情防控宣传漫画发布在网上,他们通过网络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而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同学们虽身处浙江、江苏、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但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便立刻响应号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线上防疫保卫战里的一员。目前,欧阳路街道已有英、日、韩这三种语言编写的防疫宣传工作的通知、告示书、调查表格,以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还录制了告示书有声版本,下发至各居民区,供有需要的居委使用,同时提供志愿翻译服务。


社区防疫,与外籍住户沟通有困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生出手了!


同学们表示,打破障碍、促进交流沟通,是语言的最终使命,也是外文学院学子的使命。希望通过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来践行这一使命和责任。


欧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欧阳路街道积极打造“家园党建”新模式,通过“融合各类资源、融汇各类智慧、融通各方人心”,街道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不断扩容。2019年7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与欧阳路街道签署了区域化党建共建协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欧阳路街道区域化党建单位都纷纷行动起来,全力支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有捐赠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有捐赠牛奶、蔬菜等食品的……经过多方艰苦努力,辖区内的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随着国外疫情发展态势却日趋严峻,社区防疫又面临新的挑战。此时,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生志愿者的有力驰援,无疑增强了街道最终打赢疫情防控工作狙击战的信心。


江浦路街道:

复旦学生主动请缨,帮助社区进行远程翻译

3月13日上午,不少家住上海杨浦区江浦路街道宝钢又一村的居民,纷纷给居委会打来电话,说他们在小区里看到一名没戴口罩的外国人,从外貌上看应该是欧洲人。


又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袁斌晖一边去物业调取公共视频,一边向几名居委干部询问是否了解这名外籍人士的情况。

经过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决定上门了解情况,结果一敲门一开口,袁斌晖和同行的居委干部傻眼了。

原来,这名外籍人士不会说中文,英文也不是很流利。袁斌晖和同行的居委干部只能转而向隔壁的一位邻居打听,原来这位外籍人士来自乌克兰,名叫杰尼斯,母语是俄语,其他信息不明。小区的志愿者只会说英语,也无法与杰尼斯交流。

袁斌辉向街道求助,希望能通过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紧急寻找一个精通俄语的志愿者,担任翻译与杰尼斯沟通,完成信息登记工作。


街道志愿服务中心通过翻译志愿者群、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群等多个渠道,发出招募信息。

一个多小时后,来自复旦大学俄语系的大二学生张子彤“揭榜”,她还邀请了她的师姐复旦大学俄语系大三学生魏昕玥,共同参与这次志愿服务。


社区防疫,与外籍住户沟通有困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生出手了!

两名复旦大学志愿者和乌克兰人杰尼斯(下)用俄语远程沟通


确认了杰尼斯在家后,街道工作人员和袁斌晖第二次上门。杰尼斯一脸迷惑,打开了门,工作人员用简单的英文告知他,手机会视频联接上两位精通俄语的志愿者,他可以直接和她们用俄语对话。

一开始,杰尼斯和志愿者在视频里用俄语对话,让街道工作人员们和袁斌晖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幸好,志愿者在微信群里进行了及时翻译。

“Face to Face”,亲切熟悉的语言,虽然是新奇的登记方式,却让杰尼斯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他和志愿者聊天一般地描述着他的情况,来上海的日期、之前的行程等。

志愿者用俄语告诉他,根据他的情况,虽然不需要居家隔离,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仍然建议他减少外出活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每天测体温、戴口罩、分餐、通风勤洗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杰尼斯通过翻译也非常抱歉地向大家表示,他上午的确是放松了警惕,因为不适应长久戴口罩,所以出门没有戴,之后一定会牢记出门戴上口罩,保护大家,也是保护自己。

远程翻译非常顺利,当街道工作人员和袁书记离开杰尼斯家,天色已暮。“有了准确的信息,才能让居民们放心。”袁斌晖松了一口气,大家也都如释重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