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眾人取經成功以後,白龍馬是什麼級別?分了一個什麼官銜?

額不當老大好多年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靈山取得真經,並在靈山受封,封唐僧為旃檀功德佛;封孫悟空為鬥戰勝佛;封豬悟能為淨壇使者;封沙悟淨為金身羅漢。其實受封的還有1人,也是被大家容易忽略的,那就是白龍馬敖烈。

白龍馬敖烈,原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將其吊打,等待重處。後因觀音菩薩出面說情免於死罪,被貶到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在等唐僧時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追劇記


《西遊記》中的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子熬烈。只因縱火燒了玉帝賞賜的夜明珠,天庭知道後,熬烈就被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下,並且還將要被誅殺,好在有觀音菩薩出面,才得以免除死罪,而且還指點他跟隨唐僧,之後熬烈去了鷹愁澗等待唐僧的到來。

而後熬烈雖然誤吃了唐僧的白馬,但在觀音菩薩的點化下,他變身為白龍馬,從此就成為了唐僧的腳力,一路上默默的載唐僧西行取經。

在唐僧的取經團隊中,白龍馬雖然不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的形象鮮明,但是他卻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位。同時白龍馬對取經之事也很堅定,一路之上是任勞任怨默默地馱著唐僧取經。

白龍馬的作用很大的表現,如觀音菩薩所說,西天取經,一路艱難重重、長途跋涉,凡馬又如何能經受的了,如此也需要白龍馬這樣的。

再如孫悟空、豬八戒所說的,唐僧為凡胎,馱著猶如泰山。可是白龍馬卻做著孫悟空、豬八戒所不願意做、很難做的事。白龍馬默默地做著這個艱鉅的任務,可見白龍馬對取經之事的功勞。

當然,就算如此,白龍馬在取經團隊的定位只是一個腳力,換而言之,他主要的人物就是載著唐僧前進。所為他很少大顯身手去救唐僧,畢竟他知道自己的責任,降妖除魔主要是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的事。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白龍馬的表現機會不多,有時候就算唐僧有危險、被妖怪抓住,他也不出手,還有的時候,連他自己也阿狸抵抗的被妖怪抓走。

當然了,就算如此,並不是說白龍馬無情,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在《西遊記》中雖然他出手的機會不多,但還是有的,比如在黃袍怪那段,唐僧被變成虎精、豬八戒、沙僧又無音信,同時孫悟空還回到了花果山,在此危難時刻,白龍馬不得不出手。

白龍馬對取經的執著之心亦體現於此,當時他想的是“我若不出手就唐僧,這功果休矣”。這出手是為了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同樣的他常常不出手亦是為此。

不過白龍馬雖然並非凡馬,但他的定位卻和凡馬差不多,比如他還需要喂草。而且在危難的時候,豬八戒還常常提議要賣了白龍馬。

《西遊記》中的白龍馬就是這樣形象,一直默默地馱著唐僧取經,經歷重重磨難,作為一個對唐僧忠實的白龍馬,他對唐僧取經的作用還是很大的。故而在唐僧取得真經後,他亦修成正果。

白龍馬修成正果,被封為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又在化龍池復得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是中職正果,屬於天龍八部眾之一。


中孚鑑


小白龍原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因龍王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玉帝賜的明珠,觸犯天條,犯了死罪,幸虧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難,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誤食唐僧坐騎白馬,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白龍馬,皈依佛門,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


文通39


如來,又叫那白馬:“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聖僧來西,又虧你馱負聖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長老四眾,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

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




等等蝦影視製作


取經成功後,白龍馬獲封“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稱八部天龍馬)”。


兩兩三三


師徒五人中,當然屬唐僧和孫悟空的官最大,畢竟他們兩人都是“佛”了。所謂“佛”,就是“覺悟者”的意思,是屬於佛家的說法。從佛家的觀點來看,“佛”是最高的悟道者,其次是“菩薩”,再者“羅漢”。

而在小說西遊記中稱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為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那是因為這三人是書中的主角群體,故而以菩薩敬稱而已,如果真的作為“菩薩”封號來解讀應該是錯誤的。

八部天龍,白龍馬被賜封為“八部天龍馬”,屬於天龍八部眾之一,並非菩薩。“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佛經上稱“龍力不可思議”,並有不少龍王護法和故事。如釋迦太子降生時,九龍吐水,為他灌頂。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



太極門川劇變臉


影視劇裡,白龍馬的形象可謂是家喻戶曉,今天我們來說說那個演白龍馬的白馬吧!

那匹英俊帥氣的白馬,真是跟著唐僧兢兢業業地西天取經,與其它演員不一樣的是,它只需要一些草料和清水,從來也沒有過多奢求。也不管天氣冷熱,環境惡劣與否,它總是任勞任怨地馱著唐僧。

它的真實生活是什麼呢?說起來可真叫一個心酸和難過!不忍直視啊!

這隻白龍馬本來還是有軍籍的呢,它是一匹軍馬,本是來自北京軍區騎兵團,楊潔導演當時花了800元錢把它買了回來,為了西遊記的拍攝,這匹白馬被除去軍籍,成為唐僧的坐騎,白馬經過馴化,性情溫和、通人性,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都能堅持拍攝,從不發脾氣。

雖然大家的關注點並不在這匹馬上,但是,這匹馬也是歷經千辛萬苦與九九八十一難,跟隨劇組拍攝了6年,立下了汗馬功勞。《西遊記》拍攝結束後,這匹馬被送進中央電視臺無錫拍攝基地。當作參觀品供人拍照合影,利用它賺取遊客的錢,加點錢還可以騎一圈。

昔日英俊白龍馬,竟淪為遊客的消遣!

成佛成神都是夢,想被善待都不能!

當時,西遊記一經面世,引起了轟動,時至今日,已經是重播次數 最多的電視劇之一,可惜的是,就是這匹白馬,最後垂垂老矣,那些 靠著西遊記發了大財成了大名的人,從來也沒有想起過這匹老馬。

人們都說,老馬通人性,可是,又有誰真的珍惜它和為它考慮過呢?

1995年楊潔導演曾專門去無錫探望過白龍馬,因為長期以來被商業化的利用,它日漸消瘦,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據說當時白龍馬認出了楊潔導演,流著淚朝她撕鳴著。楊潔導演十分心疼,請求工作人員能夠善待它,對它多加照顧,回去之後,楊潔導演寫了一篇《白駒悲歌》,希望大家能夠善待白龍馬,但是卻沒有引起多大反響。最後白龍馬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1997年死去!本是功臣,下場卻這麼淒涼,真是讓人心酸!

所以,看到這個問題,大家總談論著成佛的故事的中白龍馬,實際中的白馬呢,好可憐好無奈!好心酸!


Longsuixinyuan


被佛封為廣力菩薩,掌管四天下所有龍王。







心悟中國


唐僧

如來佛祖的第二個徒弟。有一次,在如來講經時,金蟬子沒認真聽講,犯錯誤了,如來罰他輪迴轉世一次,結果投胎後就是金蟬子.他是金蟬子轉世。

豬八戒:

原為天蓬元帥,因戲嫦娥被貶凡間錯投豬胎成為豬精,後在高老莊被孫悟空降服,唐僧賜名“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

孫悟空:

一隻石猴,原為花果山“美猴王”,學得七十二般變化,自封“齊天大聖”。因大鬧天宮被壓五指山下五百年經唐僧救下收為徒弟。被封為“鬥戰勝佛”。

沙僧:

原是天庭的捲簾大將,因打翻了琉璃盞下罪,在流沙河被收服。被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白龍馬:

叫敖烈,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燬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憎取經,之後又在鷹愁澗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辰辰分享


西遊記陪伴著我們走過兒時的回憶,承載我們滿滿笑聲的童年。故事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師徒五人,一路降妖伏魔,西行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修得正果後,師徒五人後被如來佛祖分別封為:唐僧——旃檀功德佛,孫悟空——鬥戰勝佛,豬八戒——淨壇使者,沙和尚——金身羅漢,白龍馬——八部天龍。八部天龍,白龍馬被賜封為“八部天龍馬”,屬於天龍八部眾之一,並非菩薩。“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佛經上稱“龍力不可思議”,並有不少龍王護法和故事。如釋迦太子降生時,九龍吐水,為他灌頂。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

腳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馬(原文,又叫那白馬:“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聖僧來西,又虧你馱負聖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