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樹上生長的“骨碎補”有什麼用途?

農人小助手


農村裡大樹上生長的“骨碎補”有什麼用途?骨碎補別名:猴姜、石毛薑、過山龍、石良姜、毛生薑、雞姜、毛薑、申姜。我家住在廣西農村,我們那裡特別多,當地人都有習慣叫爬巖姜,這種植物在我們那裡特別多,在一些楓樹上特別多,基本都是依附在樹木上生長,而且一大片鏈接在一起,長像確實像一塊長毛的生薑,或許這就是人們也叫它毛薑的由來吧。



其實關於“骨碎補”在我們民間還有一個關於它的傳說,據說這個骨碎補是當年唐玄宗李隆基所命名,據說當時他在盪鞦韆玩耍時,一不小心就把脊樑給扭傷了,疼痛的非常厲害,太醫用了很多方法都不管用,後來經過一名民醫給他推薦了這種“生薑”草藥,唐玄宗用它來煎服和外敷,沒過幾天他的病就治好了。當時皇上大喜,立即給了這位民醫很多銀子作為獎勵,同時也給了這種草藥命名為“骨碎補”,由此這種植物就名揚天下了。



骨碎補目前在很多農村都會用它來治療腎虛腰痛、跌撲閃挫、筋骨折傷、接骨續筋等症狀,特別是跌打扭傷的治療效果更加明顯。使用方法除了服用,就是取其根莖直接搗碎,然後外敷於受傷部位,效果顯著。除了以上功效以外,骨碎補還可以用於治療耳鳴耳聾,牙齒鬆動;外治斑禿、白癜風等症狀,使用都是用它的莖塊,它的葉子目前使用比較少。



骨碎補除了在藥用領域使用十分廣泛,其實它的食療價值也很高,很多人喜歡用骨碎補的莖塊,通過洗乾淨、曬乾後用於熬製米粥或者和和瘦肉、骨頭煲粥等,營養價值很高,特別多對於老年人,通過喝一些骨碎補米粥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骨碎補不適宜和羊肉一起吃,再寫一些陰虛的人也儘量少吃。關於骨碎補,您知道的有哪些?歡迎下方留言,一起探討。


鄉村波比


“骨碎補”? 看名字就應該知道它是一種與骨頭有關係的植物。這段時間見過好多個怪名植物了,剛剛答過的麵包樹,前面答過的光棍草,降龍草,回春草......大自然太神奇了!人有什麼病,大自然就回饋一種什麼植物!看來真是萬事有因果啊!中醫中藥博大精深,任科技如何發達,醫療如何發展,其源頭去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

沒錯,骨碎補又是一味中藥,還有許多別名。骨碎補是骨碎補科蕨類植物,生長在山地林中樹幹上或者崖石上,全年可以採挖,骨碎補呈扁平長狀,彎曲多,有分枝,表面毛絨絨的,有棕色小鱗片。體輕而脆,容易折斷。在我國多地都有分佈。



骨碎補主要強身健骨,還可以用於治療腎虛性耳鳴,神經性耳鳴,治療牙疼,骨碎補含鈣和磷高,可以用於治療關節炎,骨質疏鬆,和風溼性關節炎等病,骨碎補具有抗細胞退行性病變,提高血液中鈣,磷含量,有助於消除腫脹和消除體內體液。看來骨碎補,確實是骨頭的大補!

但骨碎補藥性溫熱,適合陽虛和寒溼者,陰虛者不宜,感染性牙疼也不宜。總之,骨碎補雖好,也不敢濫用,請謹遵遺囑!

如有不足,請各位補充。

【關注村姑說村事,我們有緣再相會。】


村姑說村事


骨碎補,一般生長在樹幹上或岩石上,也被稱為“石碎補”,又因其根莖看上去很像是生薑形狀,也被稱為“爬巖姜”等俗名。

對於骨碎補的用途,一般會用作一些食補調料或者是藥用價值上。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種植物的一些具體用途,僅供參考:

一、骨碎補的傳說及藥用功效

對於骨碎補來說,其利用價值主要體現在藥用功效方面,例如對於骨損傷會有奇效,或許這也是其名稱的來源吧!

據說這名字還是由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明宗給起的呢!相傳他的寵妃一起遊玩時不慎摔倒造成下肢骨折,疼痛不已,一位出身民間草醫的衛士用山上採摘的骨碎補治好的。後來皇帝認為這種植物可以把碎骨補起來,便命名為“骨碎補”。因此一般對於跌打損傷、接骨續筋、關節脫臼、骨折等情況具有強骨、續傷止痛等作用。

另外,骨碎補也可以用於補腎,對於常見的腎虛耳鳴耳聾以及牙齒浮動、疼痛難忍等情況具有一定療效。像腰腳疼痛不止也可以發揮作用。

而在現代醫學上,骨碎補也可以降低骨關節病的發病率,並可以防止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也可以治療雞眼或牙痛等症狀。還據說泡酒可以治療脫髮症狀哦!

二、可以用作糖粥美食的調料

由於骨碎補可以補腎強骨,因此可以在熬湯粥時作為調料加入。例如骨碎補粳米粥、杜仲骨碎補瘦肉湯等美食。

以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共同探討!


龍百曉生


骨碎補在民間是一味有名的用於骨科的中草藥,其生活環境非常特殊,它經常附生在大樹的樹幹上或高高的岩石上,似乎得讓人們冒著“碎骨”的風險,才能得到它。骨碎補是水龍骨科的附生蕨類植物,其學名為槲蕨,在民間又俗稱猴姜、碎補還陽、過山龍、觀音橋等。

骨碎補的藥用價值最初記載於唐代《本草拾遺》中:“骨碎補,本名猴姜,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骨碎補味苦性溫,無毒,入肝、腎二經,具有生骨、強腎、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常用於筋傷骨碎、跌打損傷、腰膝痠軟、牙齒鬆動、惡瘡等症的治療。

尤其是骨碎補對骨折、骨質疏鬆等骨代謝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例如骨折後,需要成骨細胞的增殖來促進骨傷的癒合,而骨碎補中含有的總黃酮能促進成骨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另外,骨碎補還能改善血液的微循環狀態,消除骨傷部位血液的瘀滯,進一步促進骨骼的代謝。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叫骨碎補的植物有很多,存在同名異物的混淆現象,當前醫學界認定骨碎補的基源植物為“槲蕨”,而非中華槲蕨、石連姜槲蕨、海州骨碎補等其他植物。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骨碎補,水龍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可還40至60釐米,葉兩型,營養葉枯黃包,革質,卵圓形,羽狀淺裂,下面有毛,無柄,覆瓦狀疊生在孢子葉柄的基部。孢子葉綠色,長橢圓形,羽狀深裂,葉柄短,有翅,孢子囊群圓形,生於內藏小脈的交叉點,在中脈兩側各2至4列,多附生在朝陽的岩石上,樹幹上。



以前我們村西的飯豆彎,因岩石巨多,整山原都為青岡櫟,後被一企業看中,全砍伐燒了木炭,頭幾年蘭花布滿了岩石山的坑地裡,後來不知怎弄的被槲蕨由岩石開始佈滿,一山疊疊重重,人都不敢進入這八百多畝的山,那枯黃槲蕨下藏著太多毒蛇,其餘植物也只稀稀可數。鄉里見每年都有許多村民在那被蛇傷死亡,申請了林業部門,四面開出隔火路,在林業部門見證下,一把火燒了上去,後又叫來縣以外藥材收購商,村民們整整挖了二個多月,整整幾十大車骨碎補(骨碎補就是槲蕨的根),後來重新造上了青岡櫟林,終於將那裡槲蕨算滅了。這槲蕨生命力也真強,又佔領河溪邊靠田的固塝水麻柳樹幹上,沿河的水麻柳原早早不知何年代種上的,都是幾人抱莖大,現在也被榭蕨佔得滿滿的,本地人要用點,根本太多。03年我又為亳州老闆收了十多萬斤,現在寄生的樹也少了,並不多,原本也是一項不錯的農村農民副業收入,許多甚至比田地收入多多了。



有什麼用途?

1,可以小盆景盆栽一些些,不可多,因孢子彈射期,有些人會因多接觸而過敏。

2,在中醫,醫藥上作用很大,具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用於治腎虛腰痛,腎虛久瀉,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打損傷,筋骨折傷等。外用治斑禿,白癜風上有一些作用。


老艾葉


在農村生長的萬千野生植物中,有一種植物叫做“骨碎補”,這種植物有什麼樣的用途呢?咱們現在來聊一聊!

“骨碎補”,別名叫做崖姜,肉碎補,飛天鼠,飛天鳳等等。一般生長於山地中的樹幹上或者岩石上。主要分佈於我國的遼寧、山東、江蘇以及臺灣等地區。

“骨碎補”在我國中醫上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味苦、性溫、無毒,入肝、腎二經,兼入心。藥如其名,對跌打損傷有著非常大的效果。但是其功效遠不止如此。

功效作用:1、治療腳痛。2、治療耳鳴。3、補腎強骨,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4、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有接骨續筋的功效。5、治療闌尾炎。6、對於一些皮膚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比如斑禿、白癜風等等,7、腳痠腿痛,關節痠痛。8、對於遺精,脫肛等問題也有不錯的效果。

服用禁忌:1、陰虛及無瘀血者慎服。2、不能和風燥藥類藥物一起服用。3、不能和羊肉、羊血等物一起服用。4、血虛風燥者,血虛有火者,血虛攣痺者,這三類人切記禁止服用。

“骨碎補”作為一味中藥,藥用價值非常強大,但除了藥用價值之外,“骨碎補”還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可用來做粥或者煲湯。

但不管是作為藥材,還是作為食物,“骨碎補”都是有所禁忌的,所以希望大家在服用時要遵守醫生的囑咐。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說起“骨碎補”這種植物,在我們這裡還真是經常可以見到,或許有的人覺得很陌生,可能你也見過,只是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它是一種蕨類植物,也叫崖姜,飛蛾草等等。


“骨碎補”在膠東地區很常見,在威海、牟平、招遠等地的山間林地分佈尤為廣泛,一般長在樹幹上或者岩石間,它的藥用價值很高,是一味很實用的中藥。

看它的名字便可知一二,這味藥草定跟跌打損傷有關,它確實有接骨續筋的功效,用法很簡單,尤其適合嗜酒一族,將採回的骨碎補泡酒,每天兩次,每次一小盅,服用一段時間便會恢復。當然了,不愛喝酒的也可以用它來煮水喝,可以有效治療腰腿疼痛,關節痠痛等。用煮過的骨碎補水漱口,還可以緩解牙痛。



骨碎補不僅可以內服,也可外用。有一次鄰居家的弟弟打籃球,不小心摔倒後骨折,就去山裡採了些骨碎補回家,同生姜一起搗爛,敷在傷患處,沒過多久便癒合了,據鄰居阿姨說這藥草對跌打損傷療效極佳。


一品小十六


農村大樹上生長的“骨碎補”有什麼用途?

只要到了農村裡,就能發現很多野生植物,有些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就如今天介紹的這種生長在樹上或者懸崖邊上的野生植物“骨碎補”一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也是聯想到跟骨頭有關,那它到底有哪些功效呢?



“骨碎補”它是一種附生蕨類植物,它主要生長在樹上和岩石上,南方與北方都有生長,骨碎補的葉子呈羽毛狀,根莖上面有一層毛狀物,顏色和生薑的顏色很像,想來毛薑、猴姜的名字應該是因此而來的。


“骨碎補”它的主要用途有藥用,味苦性溫、無毒、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筋傷骨碎、牙齒鬆動等治療功效,尤其是對骨質疏鬆或者骨折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骨碎補它不但可以藥用,而且還可以當盆栽,但不建議栽培太多,適當就好,因為孢子彈射期,有一部分人接觸過多容易過敏。

對於這種草藥,還有很有沒有說到位的,歡迎更懂這類植物的朋友分享你的知識。


鮮果農阿軍


農村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其中不乏一些非常規的植物,今天給農民朋友介紹的這種植物並不是長在地上,而是長在大樹上或者岩石上,這種植物農民稱為“猴姜”,有的地方也稱為“骨碎補”。

猴姜在我國的分佈並不是很豐富,主要分佈在我國的遼寧、山東、江蘇、湖北等地,但是這種植物並不像普通的植物一樣長在土地上,而是生長在山地林中的樹幹上或者岩石上,最常見於海拔500-700米。因猴姜的的根部上面有大量的毛狀物,看上去像猴頭以上,而且看起來像地上刨出來的大姜,所以在民間被稱為猴姜。

在醫書《本草拾遺》中記載:““骨碎補,本名猴姜,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中醫認為猴姜味苦,性溫,具有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的功效,臨床行主要用於腎虛腰痛、腎虛久瀉、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等症的治療。引起具有促進骨折癒合的功能,所以得名“骨碎補”。

但是需要提醒農民朋友的是骨碎補是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莖,需要農民注意鑑別。猴姜的背腹面略扁平的圓柱狀長條形,鱗片條狀披針形,鱗片脫落處呈灰褐色,上面有葉柄痕,下面有縱脊紋和細根痕。質堅硬,斷面呈紅棕色。以條粗大,棕色者藥效最佳。

骨碎補全年都可以採挖,一般採挖後除去上面的泥沙,經過乾燥後再火燎去上面的茸毛即可。晾曬之後的骨碎補目前的售價可達到7塊錢一斤,雖然骨碎補藥效顯著,但是並不屬於名貴藥材,所以這個售價還算是比較理想,農民在山上遇到後請珍惜。

猴姜在臨床上的用法還是比較多的,可以治療雞眼,就是用將骨碎補的粉末加入到95%的酒精中浸泡3天備用,將雞眼外層表皮削掉,然後用棉籤取少量藥液塗在雞眼上,每兩小時塗一次,連用4-6次,一般10-15天可治癒。還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用猴姜30克,水煎服一日飲用兩次,同時使用猴姜和生薑搗碎外敷骨折處,也有利於骨折的恢復。


果然悠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骨碎補”很多朋友應該認識,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這種植物的,尤其是它的葉子,看上去非常的美觀。其實骨碎補這種植物的作用還是不少的。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看一下關於骨碎補這種植物的作用。

骨碎補是什麼?

骨碎補是一種附生蕨類植物,經常能夠山林當中見到附生在樹木或者岩石上的骨碎補。骨碎補在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生長,北方主要集中生長在山東地區和遼寧地區,南方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北等地區。不同地區對骨碎補的稱呼也不太一樣, 比較常見的幾個稱呼有:猴姜、毛薑、崖姜、肉碎補、石碎補等。骨碎補的葉子呈羽毛狀,根莖上面有一層毛狀物,顏色和生薑的顏色很像,想來毛薑、猴姜的名字應該是因此而來的。

骨碎補有什麼作用?

骨碎補從名字上來看一定是一味和跌打扭傷有關的中草藥,不錯骨碎補的最大作用就是它的藥用價值。骨碎補根部能夠入藥,中醫上認為骨碎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續筋、緩解牙痛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骨碎補的根莖當中含有黃酮、生物鹼、酚類等成分,這些確實是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的。不過畢竟屬於中草藥,想要用它來治病的話,還是需要事先諮詢一下醫生。也正是由於骨碎補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現在已經有專門的人工種植基地在種植骨碎補了。

骨碎補除了具有藥用價值之外,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骨碎補的葉片非常的秀美,非常適合做盆景栽種。不過因為骨碎補屬於蕨類植物,在蕨類孢子彈射期的時候,孢子粉較多,可能會造成一部分人出現過敏的情況,所以栽種的時候還是儘量不要過多的好。(三)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