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苦菜,古稱為荼,是種人們喜食的多年生野生蔬菜,其味苦中帶甘,不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有清熱解毒等作用。《詩經國風邶國之穀風》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界”之說.這說明早在3000年前,人們就已經嚐到了苦菜“苦中帶甘”的滋味。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苦菜生長於春末夏初,鋸齒狀的葉子細細長長,開著鵝黃小花,清新淡雅。這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苦菜是窮人家用以充飢的寶貝。人們挎著籃子,在田野上採挖苦菜,回到家中,一部分苦菜與少量麵粉或是糠皮摻在一起,做成苦菜糰子,另-部分則涼拌,做成下飯的鹹菜。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有趣,若干年前拉嗓子難以下嚥的粗糧,時至今日搖身一變成了健康食品;饑荒年月用來餬口的野菜竟然成了健康的飲食時尚,美其名日"綠色野菜”如今,野菜的吃法有了更多花樣,這裡要說的是野菜與臨沂人的緣分。山東臨沂,因臨近沂河而得名,古稱琅琊,這裡歷史悠久,是諸葛亮與王羲之的故鄉。當地人稱苦菜為"蛇苗草”,它在臨沂人的廚房裡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苦菜蘸醬,這在臨沂是最常見的吃法,醬的鹹香沖淡了苦菜的苦味,吃上一口不僅利落爽口,而且讓人頭腦清醒,那股清香讓人根本停不下來,古人因此也稱苦菜為“敗醬草”, 貼切而形象。涼拌苦菜吃起來要比苦菜蘸醬煩瑣- -些,但是味道上卻有所昇華,吃相上也不似苦菜蘸醬那般原生態,文雅了許多。挖來的新鮮苦菜擇掉幹葉,用刀切去苦味濃重的老根,清洗乾淨。取乾淨小碗,倒入白糖、涼拌醋、豆瓣醬各一湯匙, 使之甜、酸、鹹皆備,再加入適量香油、醬油攪勻,然後把調勻的料汁澆在苦菜段上即可。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苦菜粥,山東人以苦菜為原料烹製而成的另一種食物。

苦菜配粳米,苦菜清淡爽口.粳米甘淡平和,一同教煮.滋補美妙,若再搭配;少許豬肉,-湯匙豬油,在增添了一份動物蛋白營養的同時,又中和了苦菜的清苦之味。季北方氣溫變化多端,空氣很乾燥,喝上一碗苦菜粥,解膩瀉火,滋補身體。最合適不過。苦菜,沒有桃李的嬌豔,沒有玫瑰的芬芳,但它有頑強的生命力.在田間、溝谷、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等處都可找到它的身影。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苦味,是調劑人生的- -大要素。吃苦,有時候是必需的,是人生的一種歷練,苦盡甘來、良藥苦口,皆是中國人對“吃苦”二字的心得。當然,吃苦不應該是無緣無故的,有目的的吃苦才顯得更有意義。對人體健康而言,苦味入心,心火過旺,以苦味消之;苦味是中國烹飪中的傳統五味之一, 它不能單獨調味,單純的苦味一般不為人所喜好。菜著中的苦味多為隱形的苦味,雖然嘗不出來,但是沒它,菜味會不健全。

人們的廚房裡少不了一些帶有苦味的烹飪原料,比如苦菜、白果;也喜歡飲用一些帶有苦味的飲料,比如苦咖啡、啤酒等,其種類要比甜味物質多許多。

自然界中,除了一些植物帶有苦味,很多動物體內的膽汁也具有很強的苦味,但迄今為止,只有蛇膽可以用於烹飪調味。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