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司令員是上將,兩位副司令員也是上將,兵團政委卻為何是中將

一般來說,政委和司令都是軍隊的最高首長,基本上是平級的,他們的軍銜也應該一樣才對。比如第十五兵團的司令員鄧華和政委賴傳珠都是開國上將。當然了,也有很多不一樣的情況。

有一個兵團就比較奇怪。兵團司令員是上將,兵團政委是中將,他們的軍銜差了一檔,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兩位兵團副司令員也都是上將,居然比兵團政委的軍銜還高。

這就是著名的第十四兵團了。兵團司令員就是赫赫有名的劉亞樓,當年東北野戰軍的參謀長、新中國的首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評上將,當然是實至名歸,無可爭議。

兵團司令員是上將,兩位副司令員也是上將,兵團政委卻為何是中將

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參加過秋收起義。第十四兵團機關改成空軍領導機關後,黃永勝改任第十三兵團代司令員、司令員,他也是正兵團級,所以也評了上將。

第二副司令員劉震則是當年紅二十五軍走出來的猛將,在東北野戰軍中,執掌第二縱隊。前幾個縱隊,那可是東北大軍的王牌縱隊。後來四野成立,劉震成為首任王牌第三十九軍的軍長。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劉震是志願軍空軍司令員,最終他也評了上將。

那麼,第十四兵團的政委是誰呢?他叫莫文驊。每一位將領都是一位紅色傳奇。劉震跟隨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從鄂豫皖經過萬里長征到達了陝北,莫文驊則跟隨紅七軍軍長張雲逸千里迢迢,從廣西北上中央蘇區。

{!-- PGC_COLUMN --}

兵團司令員是上將,兩位副司令員也是上將,兵團政委卻為何是中將

(耿飈、莫文驊和蕭勁光)

在東北戰場,莫文驊是第四縱隊政委。政委跟司令員基本上是平級的,莫文驊和劉震可謂是平分秋色。可是,後來莫文驊當了兵團政委,不僅僅當過第十四兵團的政委,還當了第十三兵團的政委,從這個級別上來說,他也應當是上將才對呀。

那麼,莫文驊為什麼沒有授上將呢?

這是因為一個人。

高崗。還是在陝北的時候,當時莫文驊擔任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團司令是蕭勁光。兵團政委空缺。高崗當時的職務已經很多了,但是他還想兼任兵團政委。

兵團司令員是上將,兩位副司令員也是上將,兵團政委卻為何是中將

結果,莫文驊建議,由蕭勁光兼任政委,高崗的希望落空了,他對此懷恨在心。許多年後,仍然耿耿於懷。建國後,莫文驊到東北軍區當政治部主任,高崗對他也很冷淡。

1953年,評定級別時,莫文驊當過兵團政委,按理說應該評為正兵團級,很多人也都這樣認為。可是,高崗說了一句話,老同志不要驕傲嘛,莫主任評為副兵團級就可以了。

因為高崗的一句話,莫文驊降級了,直接導致他後來沒有評上上將,而只評了中將。莫文驊在他後來的回憶錄中清楚地記載了這件事。高崗後來的結局人所共知。

(參考文獻:《莫文驊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