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襲!面對磨蹭拖延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兩個娃放寒假了,老母親的災難來了。別問我是誰,我想靜靜。也別問我靜靜是誰。”

刷朋友圈,刷到了閨蜜崩潰的心情。

底下評論區,一大片感同身受的點贊,還有其他老母親分享“血淚史”之寒假篇:


“放假整天不出門,就愛躲在房間裡玩遊戲,寧可餓著也要醒著。”


“手機就是個禍害,一天到晚就知道刷小視頻,一邊刷還一邊嘻嘻哈哈,視力下降事小,娃變傻了事大。”


“說他幾句還不行,嫌我煩,問他到底啥時候寫作業,他告訴我自有安排。”


“同款拖延症娃報道。不到開學前幾天堅決不寫作業,求當媽的心裡陰影面積。”


一看就是一群有故事的老母親。

一放假,孩子就放飛自我,寫作業?自覺自律?不存在的!是遊戲不好玩,還是刷劇不快樂!

於是,一個個老母親瞬間成了苦逼的債主,整天耳提面命、擺事實講道理,催作業催學習,上演雞飛狗跳的日常,簡直分分鐘要斷絕親子關係。

眼見孩子一天天荒廢時間、不以為意,老母親內心焦急萬分。

為什麼孩子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學總是拖拖拉拉?


孩子永遠不在頻道上,怪誰?

想想,這樣的畫面熟悉不:


清晨,孩子哀求再睡5分鐘,結果一晃就到了遲到的臨界點,趕他走還一臉不情願;


下午放學,孩子說在學校踢會兒球,結果全家人都在等他開飯;


晚上寫作業,孩子一會兒說口渴一會兒說肚子餓,總是想方設法把作業拖到睡覺前一刻……


父母該說的說,該吼的吼,卻無奈地發現:和孩子的溝通永遠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經常掉線的孩子,讓父母欲哭無淚。

可是,這怪孩子嗎?

其實,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他們並非故意不珍惜時間,而是他們壓根兒就不懂時間是什麼。

認知心理學說,每個人對於時間的概念,都離不開自身對時間知覺的認識。

時間,看不到摸不著,太過抽象,孩子難以理解。

時間知覺的發展,離不開孩子生理的成熟和生活經驗的累積。

當他們沒有辦法將抽象的時間和具象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他們就沒有辦法理解時間的概念。

所以他們不清楚什麼是快慢緩急,做事情的節奏永遠和你的要求對不上。

而父母往往忽略這一點,給孩子亂扣帽子,指責孩子不懂事。

熱門綜藝《一起出發吧》中,楊爍和兒子一同下車,轉頭髮現兒子慢悠悠地走,瞬間怒火中燒,吼了一句:

“快點!”

寒假來襲!面對磨蹭拖延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這一吼,孩子一臉懵,頭腦裡一大片問號:我怎麼了?我做錯什麼了?

孩子意識不到問題所在,反而被爸爸的壞情緒所傷,強化了內心的疏遠感。

真正愛孩子,是理解孩子的節奏,不輕易怪罪,也不簡單粗暴地責罵

孩子認識時間,要給他多一些時間,多一些耐心,急不得。


父母越急,孩子越慢

常言道:十個孩子九個磨。

有些父母偏不信,想著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總能“催”孩子麻利點吧?

然而越是催孩子快,孩子越磨蹭。

最近,知名博主粥悅悅因一篇育兒經被罵上熱搜。

寒假來襲!面對磨蹭拖延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原本一家五口要外出遊玩,出發前,她要求三個孩子必須先完成當天的讀書任務才能一起出遊。

結果老二沒完成,粥悅悅罰6歲的老二獨自呆在家中。

晚上,老二一個人在家害怕,粥悅悅告訴老二隻要能完成“雙倍的任務”,爸媽就去接她。

按說,老二已經處於壓力的頂點,但是即便如此,她還是磨磨蹭蹭,一直拖到晚上10點多才做完。

也許粥悅悅想給孩子灌輸時間的概念、自律的概念,可結果適得其反,孩子內心接收到的是壓力、是恐懼。

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靠父母催出來的。

喜歡催孩子的父母,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正常成長。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被動攻擊”,意思是弱小的孩子在面對父母某些令自己不滿的事情時,不敢直接表達,只能通過隱性的方式去對抗。

父母總是催三催四,孩子內心積攢了滿滿的負能量,這時他會下意識地選擇拖延,無聲對抗。

時間長了,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張,陷入一個“你催我拖”的死循環中。

慢吞吞的孩子背後,永遠站著一個不斷催他的父母。


和時間做朋友,收穫意想不到的人生

前陣子,一位清華學霸的作息計劃表火了。

寒假來襲!面對磨蹭拖延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學霸的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

凌晨1點睡覺,清晨6點起床,短短40分鐘後便開始一天的讀書,一直到凌晨1點。

網友看了紛紛感慨: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學霸果然是學霸,終於知道和學霸差距在哪裡了。

總有人抱怨,優秀的人要麼天賦異稟、要麼家風傳承,自己怎麼努力都沒辦法追趕。

殊不知,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在有限的人生中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羅振宇說:“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力量強弱,放眼於足夠長的時間,你都可以通過長期主義這種行為模式,成為時間的朋友。”

美國一項研究也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到成績和效率。

能夠管好時間的孩子,才能駕馭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

看看那些優秀的人,誰不是對時間有嚴苛的要求?

時間是最公平的東西,每個人都擁有24小時,不多也不少。

有能力管理好時間的人,才有能力過好這一生。


俞敏洪說過:“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

也有人說:“學霸和學渣之間,就差一個假期。”

會管理時間的孩子,不管週末還是寒暑假,都能將時間利用起來,用它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想要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父母可以做這三件事:

1.先觀察記錄,後回顧總結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先讓他觀察記錄目前的生活,對自我有清楚的認知,再來談時間規劃。

朋友每天在睡前都會和孩子一起回顧總結當天做了什麼。

如果覺察出浪費時間的情況多,就對第二天的安排進行調整;如果當天讀書鬆弛有度效果良好,就繼續保持下去。

這樣孩子就能對時間擁有確定感,做事情更有目標和規劃。

2.規定時間範圍,專時專項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還要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哪些事情應該在什麼時間段做。

例如,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下午3點到5點,是人體精力最旺盛的時期,這時讓孩子集中精力讀書,效果會更好,其餘地時間則可以穿插安排閱讀、運動、興趣培訓等。

放假並不意味著毫無節制的鬆散,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讓他形成穩定可控的生活節奏。

3.協同孩子羅列待辦事項,敢於斷舍離

股神巴菲特在教育孩子上很有一套,他告誡子女,時間是最昂貴的禮物。

女兒蘇茜剛開始工作時,時間觀念不是很強,經常賴床,有一次差點遲到。

看到這樣的情況,巴菲特特地找女兒談心,要她先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同時挑重要的事情做,捨棄沒意義的事情。

經過反覆訓練,女兒對於時間的把控越來越好。

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說過:“時間是你人生的貨幣,它是你所擁有的唯一的貨幣,只有你才能決定將怎麼使用它。”

孩子怎麼過寒假,就能看得出他管理時間的能力如何。

這項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後天不斷鍛鍊才能形成。

父母要懂得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既不拔苗助長,也不肆意打擊。

日復一日,時間管理的概念便會深植孩子心中。

管理好時間,學會自律,是孩子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時間的饋贈,收穫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