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袭!面对磨蹭拖延的孩子,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两个娃放寒假了,老母亲的灾难来了。别问我是谁,我想静静。也别问我静静是谁。”

刷朋友圈,刷到了闺蜜崩溃的心情。

底下评论区,一大片感同身受的点赞,还有其他老母亲分享“血泪史”之寒假篇:


“放假整天不出门,就爱躲在房间里玩游戏,宁可饿着也要醒着。”


“手机就是个祸害,一天到晚就知道刷小视频,一边刷还一边嘻嘻哈哈,视力下降事小,娃变傻了事大。”


“说他几句还不行,嫌我烦,问他到底啥时候写作业,他告诉我自有安排。”


“同款拖延症娃报道。不到开学前几天坚决不写作业,求当妈的心里阴影面积。”


一看就是一群有故事的老母亲。

一放假,孩子就放飞自我,写作业?自觉自律?不存在的!是游戏不好玩,还是刷剧不快乐!

于是,一个个老母亲瞬间成了苦逼的债主,整天耳提面命、摆事实讲道理,催作业催学习,上演鸡飞狗跳的日常,简直分分钟要断绝亲子关系。

眼见孩子一天天荒废时间、不以为意,老母亲内心焦急万分。

为什么孩子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学总是拖拖拉拉?


孩子永远不在频道上,怪谁?

想想,这样的画面熟悉不:


清晨,孩子哀求再睡5分钟,结果一晃就到了迟到的临界点,赶他走还一脸不情愿;


下午放学,孩子说在学校踢会儿球,结果全家人都在等他开饭;


晚上写作业,孩子一会儿说口渴一会儿说肚子饿,总是想方设法把作业拖到睡觉前一刻……


父母该说的说,该吼的吼,却无奈地发现:和孩子的沟通永远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经常掉线的孩子,让父母欲哭无泪。

可是,这怪孩子吗?

其实,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并非故意不珍惜时间,而是他们压根儿就不懂时间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说,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概念,都离不开自身对时间知觉的认识。

时间,看不到摸不着,太过抽象,孩子难以理解。

时间知觉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生理的成熟和生活经验的累积。

当他们没有办法将抽象的时间和具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他们就没有办法理解时间的概念。

所以他们不清楚什么是快慢缓急,做事情的节奏永远和你的要求对不上。

而父母往往忽略这一点,给孩子乱扣帽子,指责孩子不懂事。

热门综艺《一起出发吧》中,杨烁和儿子一同下车,转头发现儿子慢悠悠地走,瞬间怒火中烧,吼了一句:

“快点!”

寒假来袭!面对磨蹭拖延的孩子,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这一吼,孩子一脸懵,头脑里一大片问号:我怎么了?我做错什么了?

孩子意识不到问题所在,反而被爸爸的坏情绪所伤,强化了内心的疏远感。

真正爱孩子,是理解孩子的节奏,不轻易怪罪,也不简单粗暴地责骂

孩子认识时间,要给他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急不得。


父母越急,孩子越慢

常言道:十个孩子九个磨。

有些父母偏不信,想着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总能“催”孩子麻利点吧?

然而越是催孩子快,孩子越磨蹭。

最近,知名博主粥悦悦因一篇育儿经被骂上热搜。

寒假来袭!面对磨蹭拖延的孩子,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原本一家五口要外出游玩,出发前,她要求三个孩子必须先完成当天的读书任务才能一起出游。

结果老二没完成,粥悦悦罚6岁的老二独自呆在家中。

晚上,老二一个人在家害怕,粥悦悦告诉老二只要能完成“双倍的任务”,爸妈就去接她。

按说,老二已经处于压力的顶点,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磨磨蹭蹭,一直拖到晚上10点多才做完。

也许粥悦悦想给孩子灌输时间的概念、自律的概念,可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内心接收到的是压力、是恐惧。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靠父母催出来的。

喜欢催孩子的父母,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正常成长。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被动攻击”,意思是弱小的孩子在面对父母某些令自己不满的事情时,不敢直接表达,只能通过隐性的方式去对抗。

父母总是催三催四,孩子内心积攒了满满的负能量,这时他会下意识地选择拖延,无声对抗。

时间长了,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陷入一个“你催我拖”的死循环中。

慢吞吞的孩子背后,永远站着一个不断催他的父母。


和时间做朋友,收获意想不到的人生

前阵子,一位清华学霸的作息计划表火了。

寒假来袭!面对磨蹭拖延的孩子,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学霸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短短40分钟后便开始一天的读书,一直到凌晨1点。

网友看了纷纷感慨: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学霸果然是学霸,终于知道和学霸差距在哪里了。

总有人抱怨,优秀的人要么天赋异禀、要么家风传承,自己怎么努力都没办法追赶。

殊不知,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在有限的人生中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罗振宇说:“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美国一项研究也表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成绩和效率。

能够管好时间的孩子,才能驾驭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

看看那些优秀的人,谁不是对时间有严苛的要求?

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不多也不少。

有能力管理好时间的人,才有能力过好这一生。


俞敏洪说过:“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也有人说:“学霸和学渣之间,就差一个假期。”

会管理时间的孩子,不管周末还是寒暑假,都能将时间利用起来,用它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想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父母可以做这三件事:

1.先观察记录,后回顾总结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先让他观察记录目前的生活,对自我有清楚的认知,再来谈时间规划。

朋友每天在睡前都会和孩子一起回顾总结当天做了什么。

如果觉察出浪费时间的情况多,就对第二天的安排进行调整;如果当天读书松弛有度效果良好,就继续保持下去。

这样孩子就能对时间拥有确定感,做事情更有目标和规划。

2.规定时间范围,专时专项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还要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事情应该在什么时间段做。

例如,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是人体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时让孩子集中精力读书,效果会更好,其余地时间则可以穿插安排阅读、运动、兴趣培训等。

放假并不意味着毫无节制的松散,孩子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让他形成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

3.协同孩子罗列待办事项,敢于断舍离

股神巴菲特在教育孩子上很有一套,他告诫子女,时间是最昂贵的礼物。

女儿苏茜刚开始工作时,时间观念不是很强,经常赖床,有一次差点迟到。

看到这样的情况,巴菲特特地找女儿谈心,要她先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同时挑重要的事情做,舍弃没意义的事情。

经过反复训练,女儿对于时间的把控越来越好。

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说过:“时间是你人生的货币,它是你所拥有的唯一的货币,只有你才能决定将怎么使用它。”

孩子怎么过寒假,就能看得出他管理时间的能力如何。

这项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不断锻炼才能形成。

父母要懂得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既不拔苗助长,也不肆意打击。

日复一日,时间管理的概念便会深植孩子心中。

管理好时间,学会自律,是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时间的馈赠,收获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