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我是“保持進攻線”,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二戰中德國自從開啟東線戰場之後,就逐漸陷入到冰天雪地的泥潭中,開始超額消耗自己的戰爭潛力。面對蘇聯日漸強大的裝甲洪流,德軍一線步兵裝備的各種反坦克武器的缺點逐一暴露了出來:

反坦克炮太重,而且由於造價過高導致數量難以滿足需求。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描繪二戰德軍反坦克炮組的畫作


反坦克槍早期對付輕型坦克還可以,面對T34和重型坦克時,和燒火棍沒有區別。

反坦克槍榴彈用起來方便,還是威力不足。

唯一堪用的是3型空心裝藥磁性反坦克手雷,它可以很容易讓士兵獲得“獨立坦克擊毀臂章”甚至“鐵十字勳章”。只可惜使用這種手雷需要同坦克“貼身肉搏”,榮譽往往都是死後追授。

此時德軍一線步兵急需一種能在相對安全距離上,可以對付敵人坦克的有效武器。

空心裝藥破甲彈

早在1792年,德國就在採礦業使用了空心圓錐形炸藥,來提升爆破效果。1883年,又是德國人馬克思•馮•福斯特首次製造出了炸藥“聚能效應”。隨後,基於“聚能效應”的研究一直繼續發展,空心裝藥的威力不斷提升。

“戰爭是促進科技發展的催化劑”,二戰爆發後,關於“聚能效應”的科學研究出現了井噴,科技領先的德、美、英紛紛研製出了“空心裝藥破甲彈”。

空心裝藥破甲彈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彈藥內部裝藥被製成帶錐形孔的空心圓柱體,並在錐形孔內加上錐形金屬罩,藥柱爆炸的能量融化錐形罩,使其凝聚成一股高溫、高速、介於固態與液態之間的金屬射流,射流速度為每秒3-21千米(取決於成型裝藥的形狀),作用在目標上的壓強可達每平方釐米10萬噸甚至更高。由於金屬射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彈藥前部留出了很大一塊空腔,因此被稱為“空心裝藥破甲彈”。

德國當時最著名的此類彈藥就是——“鐵拳”。

鐵拳的結構與性能

“鐵拳”的結構極其簡單,同代表德國的“精密製造”相比簡直是兩個極端。“鐵拳”作為一種一次性武器,由發射管和火箭彈兩部分組成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鐵拳非常簡陋


發射管由無縫鋼管制成,長度接近1米,口徑為44毫米。在發射管上方有一個簡易摺疊瞄準裝置,其與彈頭上邊緣重合來進行瞄準。瞄準具後方則是發射扳機。

大多數型號使用的是140毫米超口徑火箭彈,由風帽和帶有一體式彈尾的彈體組成。空心裝藥藥罩後方是彈頭部分,內裝800克空心裝藥,最大破甲厚度200毫米,足以對付二戰期間所有坦克。另外由於高爆裝藥量大,對付混泥土、沙袋等工事也相當好使。

彈尾上有4片摺疊尾翼,假如彈藥沒有尾翼來穩定,發射出去後會高速自旋,在離心力作用下,高溫金屬射流的穿深會消減3/4。

整個“鐵拳”系列型號繁雜,分別有鐵拳30、鐵拳60、鐵拳100、鐵拳150……編號中的數字代表的其實是該型號的最佳射程。實際上每種型號最大射程則是最佳射程的兩倍,但是超過最佳射程後彈道會嚴重變形,準確度極差,沒有實戰意義。以最常見的鐵拳60為例(到1944年底月產量高達130萬支!),對30米目標命中率為95%,對60米目標命中率為75%,對80米目標命中率就驟然下降為25%。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鐵拳系列


鐵拳和當時其他反坦克武器相比的優點:

同反坦克炮相比,鐵拳不需要高初速動能,也不需要穿甲彈的特種合金彈芯。發射管就是一根無縫鋼管,不像反坦克炮工藝複雜造價高昂,因此價格便宜量又足。基本可以做到人手一支,重量輕,單兵可以攜帶與操作。

同反坦克手雷相比,鐵拳可以在較遠距離隱蔽射擊而不用貼身肉搏,只要擊中目標,破甲威力就基本一致,不會隨著距離增加而衰減。破甲能力只取決於裝藥彈頭的結構和大小。

同反坦克槍和反坦克槍榴彈相比,威力大大增加,可以擊穿當時盟軍的所有坦克。

鐵拳的裝備和使用

由於“鐵拳”單人就可以操作,也不需要過多的培訓,因此被當做類似手榴彈這樣的一次性武器配發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為了顯示鐵拳易操作,德國還拍了教婦女使用鐵拳的紀錄片


這種常規武器的配發標準一視同仁,不論是黨衛軍,還是國民擲彈兵師、步兵師、山地師都按同一標準。步兵連和戰鬥工兵連分配36支,炮兵連分配12支,反坦克連和其他師直屬連分配18支。此外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分別裝備1000和1500支鐵拳。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軍用自行車配鐵拳是當時最時髦的搭配


戰鬥時,連裡會給每個雙人散兵坑或者機槍巢會配發1-3支,具體數量依地形而定。平原地形遇到坦克的“好運”高就多發兩根兒,山地、森林這些難以見到坦克的地形就少發兩根兒。沒有統一的標準。

由於鐵拳對付步兵效果不佳,因此在戰鬥中,德軍一般先用野戰炮、迫擊炮、機槍等武器將敵人坦克與支援步兵分割開,再發射大量煙幕彈造成坦克乘員視線受限。隨後德軍的反坦克獵手們才會從散兵坑中,用鐵拳從四面八方向敵人坦克集火射擊。

鐵拳的發射操作流程:

鐵拳發射前得先取出起爆藥和引信,然後將彈頭從發射管中拆下,倒持彈頭(彈尾朝上)插入發射藥,隨後插入引信。準備好後繼續倒持彈頭插入發射管,並注意管尾的紙蓋保持在原位。

這時就可以拔出保險銷,將扳機護蓋解脫。然後向上推動扳機護蓋,幫助火箭彈在發射管中就位,直至扳機護蓋與發射管垂直。準備完成後將發射管夾在右臂腋下(左撇子可以無視),並用左手握住右手前方的發射管,再低頭瞄準發射。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腋下發射姿勢示意圖


對於6.8千克的武器(鐵拳60)來說,立姿射擊時這套操作流程還算簡便。當需要臥倒射擊時,就頗有些麻煩,射手往往會因為不被髮射管後方噴出的火藥氣體燒到自己的腿而大傷腦筋。因此在俯臥時,大多數採用肩扛式發射。此外在戰壕和散兵坑內也要採用肩扛發射,以免尾焰反射到戰壕內把自己燒傷。

反正不論是夾在腋下還是扛在肩上發射,並沒嚴格規定,可以怎麼方便怎麼來,唯一的原則就是“注意尾焰”。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戰壕中使用鐵拳的標準姿勢


結語

從1943年8月第一款“鐵拳30”裝備部隊,“鐵拳”的產量隨著戰爭的需求持續增加。到1945年3月,“鐵拳”在德軍中的裝備量達到頂峰,高達274萬支(此外還有27萬支處於存儲狀態)。後來隨著盟軍頻繁戰略轟炸導致產量下降,但是其在戰爭中的總產量也達到了

815萬支這個恐怖的數字。

遇到敵人坦克怎麼辦?轉身逃命還不如握緊自己手中“羞羞的鐵拳”

人手一支才有安全感


雖說後世大名鼎鼎的RPG並不是直接仿製的“鐵拳”,但使用超口徑彈藥的火箭筒到底有沒受到“鐵拳”的啟發並繼承了它的一些設計特點,大家見仁見智。就算當今的反坦克導彈時代,受到“鐵拳”影響的各種簡陋單兵反坦克武器仍活躍在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之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關注我,我是“保持進攻線”,持續為您帶來精品好文,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