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12月1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示了擬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常山縣東案鄉金源村、同弓鄉彤弓山村、招賢鎮五里村、球川鎮球川村、芳村鎮芳村村、輝埠鎮大埂村、青石鎮江家村7個村落擬入選,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7個村落簡介

東案鄉金源村

金源村整個被山體圍合,村西側為蛇頭山,東北側為後路尖,山邊分佈田地與胡柚林,西側山體的山腳下金源溪流過,與基地形成兩山夾水,金源村出村見溪、出門見山的格局自古就有。

村莊呈片狀聚落位於金源溪東側,街巷空間曲折延綿,王氏宗祠坐落於高埂溪與穿村古渠交匯處,世美坊位於其西北側。村落整體傳統建築風貌良好,順延王氏宗祠西北,有良好的古街,古巷空間。金源溪水清澈見底,堤壩形成落差,猶如瀑布。古時候,王氏始祖將山泉水引於村中,用於生活水源、防火等。街巷空間曲折,盜賊一旦進入村中被人發現,難以逃脫,猶如迷宮一般。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同弓鄉彤弓山村

彤弓山村佈局以山為“弓”,以水為“弦”,整個村落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及民國初年的整體佈局,形成“弓”字形的格局。秀麗的龍繞溪從南面繞村而過,水流曲折,村巷以青石板、鵝卵石鋪就,每條弄巷都蘊藏著美麗的故事或傳說,人居環境非常優雅。村裡有一條掬水老街,東西走向,毛條石鋪路,徐氏宗祠、古民居等沿街而築。

彤弓山環山面水,整個村落山環成弓,水流似弦,古橋如箭,蓄勢待發,興盛之相呼之欲出,是一塊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據傳,當年徐國鎮遷入常山後,幾經勘察,最終移居此地。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招賢鎮五里村

五里村位於常山江北側,五里嶺南麓。主村整體形態呈現帶狀集中組團狀,村莊用地呈現相對規整的狹長型。村南有錢江源頭之常山江蜿蜒流經,村東、西、北三面群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山清水秀、環境優美、人傑地靈。

村落整體風貌為典型的田園村莊,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村域內沒有大型的山體丘陵,村莊水系分佈均勻,為便利生活和生產在田地或村莊中分佈著水塘,村裡最大的古水塘坐落在宗祠附近,既是村民防火蓄水的重要設施,也是村民活動的重要公共空間。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球川鎮球川村

“山環成球,水流成川”即為球川。球川村平面總體形態為簇團式,四面環山,村內民宅依水而建,與球川溪為中軸線,向四周擴散而居。村落內,民宅緊挨,弄堂頗多。

球川村的母親河為球川溪,貫穿整個村落的始末,以前是整個村莊的生命水源。球川村的龍頭街,整條街路仍保持著 100 多年前的木板門樣式,沿街的青石板、石墩,都鐫刻著歷史的軌跡。村落街巷由商業作坊古街與純住宅弄堂構成,商業作坊街道為南北向,其中最主要的街道因交通原因,已經開闢為現代街道,將村落街區分為東西兩部分。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芳村鎮芳村村

芳村村整體走勢呈現北高、南低。村莊依山面溪,村落景觀由古街、芳村溪等空間要素構成。

芳村村街巷格局呈現三縱三橫結構。其中包括上街 200 米、下街 200 米、紅軍弄 200 米、後巷弄 70 米、林家弄 120 米。芳村村新、老區域的建築肌理有較為明顯的差別,古街沿線的古村片區建築密度較大,佈局規整緊湊,沿芳村村古街兩側分佈,路網結構與較為清晰,而位於其南側和外圍的新區則建築面積較小,佈局分散自由,路網結構較為模糊。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輝埠鎮大埂村

大埂村,位於輝埠鎮以北 4 公里處,面積約 6 平方公里,地勢較高,埂地廣闊,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村莊呈塊狀聚落,村處菱湖溪與西塢之間的旱地上,面積較大,方言稱“旱地”為埂,俗稱大埂,村名由此而來。

大埂村東臨靈湖溪,南與西塢村接界,西與開化縣毗鄰,靈合水庫西乾渠自村後貫穿,灌溉村內的數百畝良田。村內有農戶 458 戶,人口 1461 人,耕地面積 940畝,山地面積 1200 餘畝,分三個自然村居住,是個居住相對集中的人口大村。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青石鎮江家村

江家村北靠蜈蚣山,南臨常山港,背山面水,村莊平坦開闊,水塘散佈,自然環境優越,氣候適宜。

江家村傳統建築集中分佈於北部片區,以大宗祠為節點,向南側和西側沿街巷兩側分佈,多數傳統建築整體保存情況良好,只有部分年久失修的傳統建築已拆除新建民宅,部分地區形成集中連片的格局。傳統建築多為青磚黛瓦,白色外牆,築三層馬頭牆,多數有門樓,門樓上有青石雕刻,少數有牛腿或斗拱,雕刻精細。建築內部格局多數為兩進三開間四合院式,內部木質樑架結構,天井為卵石鋪地或青石板鋪地,柱上牛腿雕刻精細,少數建築有斗拱。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記者/版式:李俊秋

通訊員:汪靜靜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常山縣7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數量居全市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