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綠色生態經驗成熱點

7月23日,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採訪團,到茅臺集團採訪調研。

“對茅臺來說,有這麼多的媒體上門採訪,圍繞長江經濟帶,關注生態、關注綠色發展,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座談會上,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就茅臺在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向採訪團140位成員分享時脫稿說,“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化的最大受益者,茅臺對生態保護有著深切的自覺和責任感。對於生態、環保,我們不能被推著幹、不能有欠賬、不能自己哄自己。”

李保芳的發言,引起採訪團的共鳴。

此次大型採訪活動由中宣部組織,從7月20日開始,8月18日結束。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10家中央新聞單位,以及沿線十一個省市的重要新聞媒體,順長江流域深入採訪,對長江經濟帶各領域的發展變化作全景式報道,以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思想。

茅臺,是採訪團在貴州的重要一站。採訪座談會由茅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總會計師楊建軍主持。

中宣部新聞局副巡視員殷汝濤,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長江委規劃計劃局副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羅小勇,茅臺集團黨委委員、總法律顧問劉漢林,茅臺集團總經理助理遊亞林等出席會議。

生態優先茅臺受益

據介紹,孕育了茅臺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重要支流,發源於雲南鎮雄,蜿蜒512公里,流經雲貴川三省,在四川合江匯入長江。

有著“英雄河”“美酒河”之稱的赤水河,作為國內唯一一條沒有被開發、被汙染、被築壩蓄水的長江支流,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護區,赤水河沿岸地區數千家酒企,為中國白酒產業貢獻了數千億產值,成為長江經濟帶上,以生態立身的製造業產業群。

“拜赤水河良好的生態所賜,茅臺從小作坊起步,成長為今天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品牌價值達2128億元,獲得世界知名品牌排行機構華通明略‘最高端中國品牌’稱號。”

李保芳在發言中介紹茅臺的成長曆程時說,“上市16年來,茅臺股票價格連漲84倍,並從2017年4月起,保持股票市值全球酒類上市企業第一的記錄。2017年,茅臺實現銷售收入766.4億元,利潤總額413.3億元,上交稅金249.8億元,2016年實現國有資本收益金15.26億元,2017年實現國有資本收益金43.9億元,企業總資產達1704.9億元。2018年上半年,茅臺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50%以上的增長,創下了近年來最高增速。”

談到赤水河有這樣良好的生態格局,李保芳認為有兩大因素,一是“來頭大”,二是力度大:

“1972年,周恩來總理作出了‘茅臺酒廠上游100公里以內不準建任何化工廠’的批示。從那時到今天,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對赤水河流域的保護作出批示,保護措施也在不斷加強。貴州省委、省政府以及遵義各級黨政部門,也對赤水河的生態保護高度重視。”

在貴州,有關方面出臺《赤水河上游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貴州境內)》,投入近26億元保護赤水河及周邊的生態環境。

去年來,中國赤水河流域保護治理髮展協作推進會和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洽談會相繼在茅臺舉行,形成了“三省聯動”的保護機制,從頂層設計為赤水河生態的長治久安建立了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過去幾年,茅臺集團主動融入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發展大局,以最大的力度,開展赤水河生態保護,紮實推進生態建設。

李保芳表示,茅臺將茅臺鎮沿赤水河上游100公里、赤水河兩岸20公里範圍內地區作為赤水河流域核心生態保護區域。同時,規劃了茅臺酒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的緩衝區和禁建區,投入大量資金對赤水河西岸荒坡進行綠化修復。

為加強頂層設計,茅臺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全面領導公司生態文明建設,將赤水河生態保護納入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層面,構建了四個層級生態文明管理體系。

李保芳介紹,茅臺牢牢守住發展、生態、安全三條底線,視生態保護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任務,將“綠色茅臺”定為企業的三大發展戰略之一,不斷強化產前源頭控制,抓好產中節能減排,促進產後循環利用,並從機制體制上大力關注和支持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為長江經濟帶建立牢固的生態屏障。

痛下血本茅臺抓“嚴”

李保芳指出,“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化的最大受益者,茅臺在中國釀酒企業中,對於生態保護的措施最為嚴格,投入力度也是最大,投資總額數十億計。”

早在1995年,為推動國酒水資源保護區的建立,茅臺酒廠率先進入國家水系統防汙染管理網,是當時全國範圍內正式加入的第一家企業。

李保芳介紹,近年來,在生態產業鏈的協同推動下,茅臺在企業汙染防治、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全面提升了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目前,茅臺總投資4.68億元修建汙水處理廠五座,2017年全年共處理達標排放汙水200多萬噸,處理達標率100%。

為解決酒糟隨著白酒產量的增長而增加的困境,茅臺集團耗資近10億元,啟動了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形成茅臺酒產業和生態農業之間的橫向耦合,實現了生態產業鏈的有機循環。

李保芳透露,改革與創新是茅臺在生態產業鏈的發展中提質提速的秘籍。

“煤改氣”技改項目就是茅臺在環境保護上的一大創新,項目成功實施後,公司現已建成24臺燃氣鍋爐用於制酒生產,相當於每年減少燃煤14萬噸,每年減排6048噸二氧化硫,2450噸氮氧化物、7000噸煙塵,廠區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據統計,公司2017年廠區空氣質量有效監測天數為357天,其中優良天數357天,優良率100%。赤水河畔天空更加碧藍。

綠色生態茅臺共識

“如今,茅臺正大力推動‘文化茅臺’建設,讓生態文化成為文化茅臺的基石,強化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

李保芳說,“現在,你們隨便在茅臺的廠區問一個員工,為什麼要保護赤水河?他一定會告訴你,赤水河是茅臺酒的生命,我們必須把她保護好。誰破壞,誰就是千古罪人。”

茅臺酒之所以品質卓越,李保芳認為秘訣之一是打造了一條近乎苛刻的“生態產業鏈”,通過統籌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建立了源頭嚴防、過程嚴控、後果嚴懲的管理模式。

據悉,在生態產業鏈的源頭端,茅臺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理論,實現材料源頭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綠色供應鏈”中,從田間地頭原料的綠色獲取、供應商的綠色供應、產品的綠色加工到廢棄物的綠色迴歸,驗收指標很多都超過國家標準。整個綠色供應鏈倡導低消耗、低排放。

在生態產業鏈的生產和後續環節,茅臺通過加強對廢水、固廢的控制,同時開展循環水項目,極大降低了能源消耗,縮減了對環境的影響。

李保芳向採訪團分享了這樣一句話,“無論是在釀酒一線的匠人,還是行政崗位的幹部,或是入職不久的新人,每一個茅臺人對生態重要性的敬畏都令人感佩。茅臺人把赤水河比喻成自己的眼睛,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赤水河。感恩赤水河、守護赤水河,已經成為茅臺3萬多員工的共識與責任。”

生態補償茅臺探索

李保芳坦言,在長江產業帶上,赤水河流域是扶貧攻堅任務最繁重的地區之一,生態保護面臨發展與扶貧的雙重考驗。

“茅臺人深知,為了保護赤水河的環境,為了保護茅臺酒釀造的神秘生態系統,赤水河流域的政府和老百姓付出了不懈努力,作出了巨大犧牲。茅臺能有今天的發展,理應感恩,理應為那些為生態保護付出巨大代價的地區和人民作出更多貢獻。”

“作為一家企業,我們的力量終究有限。我們願與政府、企業、公眾等一起,形成合力,為建設良好的赤水河生態環境產生聚合作用。”發言中,李保芳反覆提到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必要。

據介紹,今年6月,由茅臺發起,赤水河沿線四家酒企以及中央電視臺共同參與的“走進源頭·感恩鎮雄”活動在雲南鎮雄舉行,活動現場捐贈2400萬元支持當地百姓脫貧攻堅。

除了現場捐贈之外,茅臺還將在相關鄉鎮分三年種植竹林、建設垃圾處理池、修建清潔廁所、資助貧寒學生。鎮雄之行,除了助力赤水河源頭的脫貧攻堅外,更意在多方合力,構建赤水河流域立體生態保護圈,促進形成共抓大保護格局。

今年春節剛過,茅臺與眾多貴州白酒企業在茅臺舉行“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議”。會上形成的共識之一,就是要共享優質釀造環境,堅持綠色和諧發展。

扶持第一產業,也是茅臺建立綠色生態的經驗。“有機原料是茅臺酒的第一生產車間。茅臺歷來重視有機原料基地建設,這不但是保證茅臺酒品質的需要,也是保護赤水河生態的需要,更是增加農戶收入、實現同步小康的需要。”

李保芳透露,茅臺相繼在仁懷、習水、金沙和播州四個市(區、縣)建立了有機高粱生產基地,取得有機認證面積達到90多萬畝。

“近年來,我們加大了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使農戶得利,改善了赤水河生態。”

據悉,茅臺對基地的扶持投入不斷增加。2016年2800萬元,2017年3600萬元,2018年投入預算將達到8000多萬元。截至2017年底,茅臺對各基地的扶持總金額已達到2.56億元。

除了扶持,茅臺主動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從2018年起,高粱收購價從每公斤7.2元提高到8.2元,惠及12萬農戶。“同時,我們又主動提高有機小麥的收購價,僅此一項,每年給農民讓利將有上億元。”

此外,茅臺還開展了“國酒茅臺·國之棟樑”大型公益助學活動。2015年以來,茅臺累計投入近5億元,幫助道真、務川、仁懷、金沙、習水等貴州境內、赤水河周邊的貧困山村脫貧致富。

從2014年起,茅臺連續十年累計出資5億元作為赤水河流域水汙染防治生態補償資金,用於赤水河保護事業。從2015年起連續三年義務植樹,到2017年底共建成“金獎百年紀念林”“國酒共青林”1108畝。

據悉,根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茅臺正在探索多元化補償方式,將生態保護補償與精準脫貧有機結合。

李保芳表示,茅臺將不斷努力探索、深度實踐,成為長江經濟帶健康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李保芳同時也希望,藉助此次採訪活動,把茅臺在生態保護方面的理想與做法傳播出去,產生更多共識,進一步推動赤水河生態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