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治汙 不留退路

盛夏時節的白洋淀葦田荷海,風光秀麗。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是雄安新區的生命線,要有嚴格的管理辦法,絕對不允許往裡面排汙水,絕對不允許人為破壞——面對依然嚴峻的生態環境治理形勢,雄安新區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地對環境汙染亮劍,完成環境整治第一場嚴考。

7月24日,記者跟隨安新縣環保局執法人員來到安新縣大王鎮張六村田家大院19號坑塘檢查執法。汙水從坑塘旁一處廢棄廁所內汩汩流出,執法人員現場取樣後,調動工程機械車對該廁所進行清除,幾分鐘後建築被夷為平地。

據介紹,該廁所為原來遺留,主要是過路者偶爾使用。執法人員檢查發現,廁所內一根連接水龍頭的膠管用來衝廁,化糞池有一出口將汙水排向旁邊的坑塘。

放眼坑塘,綠色漂浮物遍佈其中。坑塘治理單位——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正組織人員乘船打撈。“這個坑塘2700平方米,我們用20米長網每天拉3網,已經持續了三天。”坑塘治理現場負責人齊世鵬表示,有些坑塘仍有汙水流入,不斷產生漂浮生物,影響水體治理進度,給治理和執法增加了難度。

記者調查發現,三縣歷史遺留的工業固廢和生活垃圾仍有存量,垃圾處理去向成難點,且有新增垃圾傾倒現象。個別“散亂汙”企業生產設備簡陋、工藝簡單,受利益驅動,容易恢復生產,存在反彈隱患。

5月份,新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等部門對有色金屬熔鍊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時發現,個別“散亂汙”企業廠區內還留存一些原料和部分機器設備,部分手續齊全的企業,存在跑冒滴漏、物料產品儲存堆放不規範等問題。

治汙是一場攻堅戰,只有高擎利劍,雷霆出擊,才能收到實效。

新區設立以來,新區高度重視白洋淀流域環境治理,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去年組織制定了《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確定了10個專項整治行動,全面開展“洗臉工程”。今年作為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年,重點實施13項汙染治理工程、紮實推進12項重點工作、嚴格7項管控措施。

“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環保認識不到位,就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短期利益要讓位於長遠生態利益,態度猶疑不決,就要鐵腕執法,打好新區藍綠底色。”6月28日,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召開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動員大會,明確提出,白洋淀治理要“不留後路”“堅決問責”。環境保護大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升為黨委的意志、政府的職責、社會的共識、全民的行動。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機制被強化在三縣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工作中,行動實現“三個轉變”,即從處理事向處理人轉變、從單純處理企業向同時處理失職幹部轉變、從治標向治本轉變。

7月初,新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聯合起草《白洋淀綜合整治聯合執法行動實施方案》,公安局印發《“亮劍治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對環境違法行為實施“八個嚴厲打擊”。集中開展“零點行動”“凌晨行動”等突擊執法行動,強化抽查暗查,重點打擊企業偷排偷放行為。

7月12日,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就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對安新、容城兩縣主要領導進行了公開約談,通報了兩縣在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安新、容城相繼召開環境整治動員大會,向環境問題“宣戰”,向汙染企業“亮劍”。兩縣表示堅決打好打贏環境整治攻堅戰,立行立改,盯緊盯死,徹底整改,嚴防反彈。

7月25日,安新縣環保、水利、公安部門等組成的聯合執法大隊,對安新縣羽絨製品行業水洗工段展開執法檢查。當天上午,執法人員先後對8家企業上水自備井進行封停,並拆除上水設備。

“雄安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問題,特別是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問題,對於我們這一代雄安人來說是一次歷史性考驗。這件事要大幹一場,而且要持之以恆地幹下去。”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將以強有力的環境執法為抓手,集中解決白洋淀突出環境問題,進一步形成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強大聲勢。

六項專項執法行動將繼續重點展開,主要包括涉水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專項執法行動、工業固體廢物規範化處置專項執法行動、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處置專項執法行動、涉酸企業專項執法行動、畜禽養殖行業專項執法行動、中央環保督察群眾舉報案件專項執法行動。

環保隊伍建設強力推進,生態環境部門將積極發揮部門牽頭作用,加強對三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導,齊抓共管。制定白洋淀治理詳實的工程進度安排、時間表、路線圖,嚴格責任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負責。實行週報告、月調度、季考核,確保白洋淀治理取得實效,達到水質改善目標。

目前,新區生態環境局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群眾舉報案件,第一時間認真核查並督辦整改,接收並轉交三縣20個批次37個舉報案件,行政拘留6人,問責4人,罰款73.5萬元。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三縣已破獲行政環境違法案件271件,刑事拘留32人,有力地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記者 張偉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