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桐柏 追尋紅色記憶

□胡殿文

2018年7月1日,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辰97週年紀念日,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和新聞從業者,筆者與黨員同志一道來到桐柏縣,參觀桐柏革命紀念館,緬懷英烈事蹟,重溫入黨誓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美麗桐柏,淮源物阜民康

豫南之桐柏,對我來說並不陌生。1987年五一節,第一次來到桐柏,看桐柏風光,山清水秀,是景色秀麗的一方寶地。隨後又多次到這裡省親,偶有小住,與當地的文人雅士、同鄉故交攀談,一起走遍桐柏的名勝古蹟。耳聞目睹,尋尋覓覓,總有一些揮之不去的地方。

桐柏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千里淮河源頭、中國盤古之鄉、中原佛道聖地、紅色革命老區,淮源、盤古、佛道、紅色四大文化獨特鮮明。史書載“盤古開天,血為淮瀆”“禹導淮,自桐柏”,早在西晉時期桐柏就被封為七十二洞天福地。自秦漢始,50多位帝王遣官祭淮,康熙御書“靈瀆安瀾”。2005年,桐柏被命名為“中國盤古之鄉”。桐柏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蘇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劉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和工作過。桐柏山是中原佛道文化的發祥地,境內水簾寺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河南佛教學院為河南省唯一的佛教本科院校。當地的礦產資源豐富,金礦、銀礦、鹼礦、大理石礦材和石油,應有盡有。境內已探明礦藏56種,人均資源佔有量是全國的14倍,每平方公里資源佔有量是全國的25倍,其中有儲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鹼礦,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和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當地人常說,走到天邊不如桐柏圓圈——桐柏物產豐富、食材繁多。最富盛名的應是桐柏豆筋,地鍋熬煮,風味獨特,有“軟黃金”的說法。淮河裡的“小白條”,幹炸吃著最好,又酥又脆。炸醃乾魚也很有特色,乾魚先泡後炸外焦裡嫩,微微的辣味在魚的香味中時隱時現,特別誘人。至於做魚的技巧,以縣城郊區的白坡魚最出名。珍珠花炒出來的回鍋肉、蘿蔔絲乾飯、黃燜土雞等也很有特色。早晨,街上有油餅、油條、稀飯、燒餅、熱乾麵、米粉、豬血湯等早餐,品種繁多,不勝枚舉。

葉家大莊桐柏革命紀念館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舊址。筆者多次來到葉家大莊參觀學習,愛上一個地方,往往有一種緣分。說起專業,筆者青年時期學的是歷史專業,對地方革命史和地方黨史情有獨鍾,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對專業的渴求感。記得有一次到桐柏省親,晚上住在一家幹店裡,無意中看到一本桐柏革命史料彙編,興之所至,夜讀黨史,竟然徹夜未眠。天亮之後,徵得主人同意,將這本書帶走閱讀,可惜的是這本書後來遺失了。最近幾年,每逢節假日,親情所繫,總要到桐柏縣看望年邁的母親,因為母親住的地方離葉家大莊很近,隔河相望,只有500米的路程,便經常到葉家大莊參觀學習。特別是每年的大年三十,每每就到葉家大莊觀看展覽。

平常人可能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長篇小說《桐柏英雄》、1979年公映的電影《小花》和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桐柏英雄》中,瞭解桐柏縣、桐柏山和桐柏英雄的故事。長篇小說《桐柏英雄》和據此改編的電影《小花》,正是桐柏革命戰爭的真實寫照。說起電影《小花》,60後們並不陌生。它取材於錢涉執筆的長篇小說《桐柏英雄》——解放軍排長趙永生有兩個同名的妹妹都叫趙小花。親妹妹小花被賣以後改名為何翠姑,游擊隊的戰鬥生活把她鍛鍊成為出色的遊擊女英雄、區長;養妹董紅果是革命者的後代,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替代了趙永生的妹妹,也改為叫小花。影片通過三兄妹在解放戰爭前後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的故事,生動反映了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只有通過革命戰爭才能改變人的命運、家庭的命運、階級的命運。這部影片獲得了1979年的優秀影片獎、第三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電影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曾經感動了一代人!《小花》的主演陳沖、劉曉慶、唐國強等青年演員,一炮打響,類似今天的“網紅”,引來無數的“粉絲”。影片中的主人公趙永生、趙小花的名字,當時可謂家喻戶曉。

紅色桐柏,歷史波瀾壯闊

桐柏革命紀念館位於桐柏縣城南葉家大莊,是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紀念館由李先念題寫館名,紀念館佔地35畝,主體建築面積3013.5平方米,有10個院落、117間房屋。紀念館主展館分為淮源星火、紅旗漫卷、抗日烽煙、中原偉業、桐柏霞光五部分,再現了當年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開闢中原戰場等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可歌可泣的桐柏英雄們。

展館內的展品以桐柏簡明黨史線索和著名英烈事蹟為主線,蒐集了桐柏老區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有關資料、照片、實物等,真實紀錄了革命烈士為謀取人民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豐功偉績,大跨度反映和展現了桐柏人民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史。葉家大莊原為本地名紳葉逢雨在清朝嘉慶年間擴建的住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飛簷走角,雕樑畫棟,代表當時桐柏典型的建築風格。葉家在三軍會師桐柏後,主動騰出房間作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機關的辦公場所。該館集中展現了桐柏紅色文化,充分體現了中原地區居民民俗文化特色。

紀念館的建成,對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培育民族精神,促進桐柏“紅”“綠”結合,優勢互補,發展桐柏一紅一綠旅遊新格局,構建桐柏—確山—新縣紅色旅遊金三角,實現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現實意義重大。

歷史的脈絡,總會在一些地方留下清晰的印記。地處淮河源頭的桐柏縣是革命老區,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南陽地區第一個黨組織。戰爭時期,桐柏先後成為3箇中央級、6個省級、9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劉少奇、李先念以及304位元帥、將軍,曾在此工作和戰鬥過。中原局代理書記鄭位三,副書記李先念、陳少敏,行署主任許子威,軍區司令員李先念、王樹聲在此工作至1946年,為實施中共中央“堅守中原,牽制敵人,制止內戰”戰略方針,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1945年10月,李先念率領的新四軍五師、王震率領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和王樹聲率領的河南軍區部隊6萬餘人在桐柏勝利會師。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在桐柏縣城郊葉家大莊宣告成立,桐柏成為當時中原解放區的核心區域和各級首腦機關所在地。三軍會師桐柏,加強了中原地區的軍事力量,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山山埋忠骨 嶺嶺皆豐碑”,說的不是別處,正是桐柏。桐柏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區,在漫長的革命鬥爭中,1萬餘名黨員群眾壯烈犧牲。

英雄桐柏,鑄就不朽豐碑

提及桐柏革命史,不能不說那高聳在翠屏山上的紀念碑。在桐柏縣大同街中軸線南端翠屏山上的桐柏縣英雄紀念碑身上藏著的一些數字,就記錄了那些桐柏的革命歷史。

主碑部分是由三塊組合板構成,象徵1945年10月李先念等帶領的新四軍五師、王樹聲等帶領的河南軍區部隊、王震等帶領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在桐柏會師,廣場上還鋪設有三軍會師箭頭圖案,與紀念碑遙相呼應。碑環高2.75米,寓意中共桐柏黨組織於1925年7月誕生;往下,有九個放射狀碑腳,寓意為中國革命鬥爭的不同時期,曾有九個地級領導機關先後在桐柏建立和活動;再往下,六邊基座座高1.919米,寓意馬列主義1919年在桐柏開始傳播,六邊基座平面,寓意中國共產黨在桐柏地區先後建立過六個省級領導機關。

桐柏英雄紀念碑總高30.819米,其中碑座2.919米,淨高27.9米,碑的骨架系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用拋光大理石鑲嵌,碑底有革命歷史主題的浮雕三幅。漫步紀念碑下,更讓人感覺到了那段革命歷史的偉大。

在桐柏革命紀念館門前的廣場上,豎立著一個叫“豐碑”的雕塑,雕刻著原中共中央中原局領導人的塑像。其實在桐柏山和桐柏縣,山山埋忠骨,處處皆豐碑,那裡的確是令人敬仰的地方。

自古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北連燕趙,南控長江,西通蜀漢,東窺吳越,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此重要的中原地區,它的咽喉之地又在哪裡?桐柏山。桐柏山西連太行山、伏牛山,東接大洪山。佔領此四山,進可攻,退可守。同時,桐柏縣地處桐柏山腹地,是信(陽)西之屏障,宛(南陽)東之咽喉,桐柏的軍事戰略重要。葉家大莊南面有一條峽谷,可直通湖北,同時又有峽谷向西可通向伏牛山,向東可輕而易舉通往大別山。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同志和中央軍委從全局戰略高度出發,命令李先念的新四軍五師、王震的八路軍三五九旅和王樹聲領導的河南軍區部隊3支部隊進軍桐柏,卡住蔣介石的國民黨部隊出川“下山摘桃子”的必經之地,以牽制國民黨部隊向東北、華北轉移的速度。10月20日,新四軍五師野戰縱隊兵臨桐柏城下,近午時分,圍城部隊發起總攻,激戰至下午5時許。後在桐柏地方武裝兩個連的配合下,攻克了桐柏縣城,殲滅國民黨鄂豫挺進軍第七遊擊縱隊500餘人。

桐柏解放後,五師司令部在李先念的率領下,由湖北隨縣草店移駐桐柏縣城南郊葉家大莊。10月24日,新四軍五師、八路軍三五九旅和河南軍區部隊6萬雄師在桐柏勝利會師。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在葉家大莊宣告成立。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後,因軍事戰略的緣故,中原軍區分成三路人馬離開桐柏,轉戰其他地區。據當地的黨史專家介紹說:“當年,就在這裡,三軍6萬將士牽制國民黨30萬軍隊達10個月之久,為解放戰爭勝利和新中國誕生立下了不朽功勳。”

在桐柏縣城,有英雄廣場,有英雄路,也有英雄跑馬場,走進桐柏,英雄的蹤跡隨處可見,英雄的事蹟可尋可覓。耳濡目染,思接千載,不禁發問——誰是真正的桐柏英雄?是誰最早在這裡點燃革命的烈火,照亮了豫南的天空?帶著疑問,走進桐柏山,走進葉家大莊,尋找桐柏英雄誕生的地方,瞻仰革命先烈,是勾沉紅色史詩、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的理想去處。更重要的是,讓歷史來說話,讓文物來說話,構建確山—桐柏—新縣紅色金三角紅色旅遊區,讓遊客通過參加紅色旅遊真正感受革命歷史文化,領略革命歷史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能夠充分發揮革命文物資源在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作用,豐富紅色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有利於提升紅色旅遊的服務質量,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來去匆匆。遙望著漸行漸遠的桐柏山,我記起了電影《小花》插曲《絨花》中的歌詞:“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面對著英雄烈士,我們應體會到革命成功之不易,珍視今天的幸福生活,日常工作中要反躬自省,對照先烈,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照照鏡、出出汗、洗洗澡”,從革命先烈身上補足精神之鈣,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和鍛鍊,練就金剛不敗之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