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蒸古法”做紅薯幹,什麼是倒蒸古法?

潯鬱視野


大家好,我是鄉鄉小廚,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提起紅薯幹,本人真的是超喜歡,特別是那種吃起來很勁道,但是又香軟不粘牙那種,不是很甜那種,即使是甜但也是來自紅薯本身的甘甜,而不額外加糖那種。後來才知道我喜歡的這種紅薯幹是用"倒蒸古法"製作的。



"倒蒸古法"顧名思義,就是古老傳統的方法,經過一代代傳承至今天依然還在用的,具體做法是把紅薯"三蒸三曬"後做出來的紅薯幹。香軟勁道,甜而不膩,不粘牙。紅薯從明朝末年傳入中國,至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紅薯由老百姓果腹的救命糧發現到今天,既是日常生活中的粗糧,又是人們鍾愛的零食好吃的紅薯幹,這無不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聽起來"三蒸三曬"有些複雜,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卻覺得很值,特別是看到成品的時候,再多的辛苦也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市面上有很多種紅薯幹售賣,有長條的,有囫圇的,還有上面帶著白霜的,吃起來不是硬的咬不動,就是甜的無法下嚥。直到有一天我買到了倒蒸古法制作的紅薯幹,我的口腔和胃一下子就被它征服了。

一蒸熟,二蒸甜,三蒸軟。只有嚴格按照傳統的方法去操作,從選紅薯開始,紅薯風乾沉澱,清洗,一蒸,一曬,二蒸,二曬,三蒸,三曬,到最後的成品。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工序都要特別得注意。


下面鄉鄉小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倒蒸紅薯乾的製作流程以及在這個製作過程中所需要的注意事項,以便於給大家提供一個翔實的參考。

倒蒸古法紅薯幹

【食材】紅薯適量

1. 在市場上挑選無蟲眼,無黑斑,聞起來沒有壞壞的味道的紅薯,大小適中,表面光滑無傷痕的紅薯,最好買紅壤紅薯,品種以蜜薯為最佳。沙瓤乾麵的白瓤紅薯不適合做地瓜幹,因為幹澱粉太多,製作成品太乾,不柔軟。


2.買回來的紅薯攤開放在通風的地方晾曬十五天,這樣做是讓紅薯的水分蒸發,糖分能更好的沉澱,讓紅薯乾的口感更加香甜。

3.把紅薯放進盆裡清洗乾淨,削去紅薯皮,削皮的時候要把皮削乾淨。

4.把紅薯放進蒸鍋裡蒸熟,大概水開半個小時就好了,具體時間根據紅薯大小來定。用筷子扎一下,能輕鬆扎透就熟了。


5.找一個乾淨的籮筐,把蒸熟的紅薯放到籮筐裡,放在有太陽的地方晾曬。

6.曬到紅薯變幹,大概需要三天的時間,各地方的太陽光,空氣,溼度不同,所以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把紅薯像第一次一樣上鍋蒸,蒸熟,蒸透,這時紅薯中的糖分會進一步沉澱,水分會蒸發。

7.接著繼續晾曬,蒸制,晾曬,完成“三蒸三曬”。最後的成品非常漂亮,口感香軟,甜而不膩,筋道。不粘牙。

倒蒸古法紅薯乾製作技巧總結

1.紅薯要選紅壤的蜜薯為最佳,不但口感好,甜度高,澱粉含量少,做出來的紅薯幹不幹。

2.紅薯一定要攤開通風透透氣,晾曬一下,沉澱紅薯中的糖分。

3.紅薯個頭大的可以切成條來曬,小個頭的可以整個。

4.晾曬紅薯乾的時候要注意衛生,防止蚊蟲。注意天氣預報,下雨時及時收回。


5.做好的紅薯幹,晾乾後裝進保鮮袋保存。

結語

古法倒蒸紅薯幹好吃,當零食吃解饞,無添加勁道,喜歡的朋友們可以在家裡做做,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美味獲。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大舞臺,那麼廚房就是一個小舞臺,而我就是這個舞臺的主角,酸甜苦辣鹹盡在掌握,用眼睛去發現生活的美,用雙手創造生活的美!

我是鄉鄉小廚,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評論+關注+轉發!


鄉鄉小廚


我的老外婆曬紅薯乾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很好吃。

紅薯成熟的時候選擇那些小個頭的紅薯,比如紅薯秧紮根後結出的小紅薯。洗乾淨蒸熟。然後放在竹篩裡進行晾曬。每天翻動讓紅薯均勻的風乾。這個時候的紅薯是外表有點發硬但是內部還是軟的吃起來既有嚼勁又有軟糯。等紅薯幹徹底晾曬好以後就變得富有彈性韌性,一個小紅薯幹可以嚼的腮幫子疼,但是特別香甜。這也許是經歷過舊社會的人為了讓珍貴的食物可以多吃一陣子而想出來的辦法吧。

老外婆和老外公是經歷過1942的,她們也在1942年扒火車逃荒到了陝西銅川。在銅川的窯洞裡生活過幾年,我的外婆就是出生在銅川的窯洞裡。後來生活好了我的老外婆老外公帶著外婆又返回了老家。

今天看到了這個關於紅薯乾的提問,使我想起了我的老外婆,一個慈祥的老人!


豫州青陽


大家好,我是 “逛吃小妖精呀”,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一段時間,想起小時候隔壁鄰居家奶奶曬的紅薯幹,想吃紅薯幹想到口水流,然後就在某寶上買了2袋,真心貴呀,平均2-3塊錢一條,然後就學著自己做,還別說味道沒差也!


何為 “倒蒸古法”做紅薯幹?

答:就是延續傳統的古法 “三蒸三曬”製作紅薯幹!倒蒸,主要就是曬過之後再回頭上鍋蒸,蒸了又繼續曬,蒸三次曬三次,重複的蒸曬可以激發紅薯本身的甘甜,不用額外加糖,這樣製作出來的紅薯幹香軟又不失勁道,甜而不膩,味道特別棒!

[紅薯幹]

製作紅薯幹天氣很重要,建議大家選擇放晴有大太陽的天氣。最近,我本來都打算做一批蘿蔔乾來嚐嚐鮮,奈何成都連日陰雨,不給我機會。

[原料]: 紅薯適量

[製作方法]:

  1. 紅薯去皮,洗淨,切成大塊,然後蒸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上氣,紅薯塊依次擺放,蒸7~8成熟,然後夾出來陽光下曝曬一天。何為7~8分熟,拿一根筷子稍微用力可以穿透就差不多了,太熟了不好夾起來曬。此為第一蒸第一曬。
  2. 曬過一天的紅薯塊切成粗條,然後再上鍋蒸,把紅薯蒸熟透,然後夾出來再曬一天。不要切太小了,太小了曬太乾,後面會嚼不動。此為第二蒸第二曬。
  3. 然後曬過的紅薯幹又上鍋蒸,水開後蒸個5~10分鐘,這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來,想吃軟一點的就蒸久一點,看各人。蒸好了又繼續曬1~2天,我們的三蒸三曬完成就可以吃啦。吃不完的,給它抽真空密封起來,想吃的時候就可以隨心吃啦。



自己做的紅薯幹,沒有添加劑,吃起來也放心喲!


逛吃小妖精呀


倒蒸古發做的紅薯幹什麼是“倒蒸古法”?這個問題我來解答一下

記得小時候我們上學時,每天書包裡都會裝一小包紅薯幹,這就是我們一天的口糧。中午放學吃飯時,離學校近的同學可以回家吃飯,離學校遠的同學就只能吃自己帶的乾糧。紅薯幹就是我們的飯菜。

倒蒸古法是古時候人們做美食的智慧結晶,中華美食文明傳承千年,中國人吧把吃做到極致。普通的紅薯經過勞動人民的智慧做成了簡單又美味的特色小吃,倒蒸古法紅薯幹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謂倒蒸古法就是把蒸鍋過的食物進行一定加工或者晾曬後再蒸一次。這也體現了古代人們對美食的製作工藝精湛,倒蒸古法做紅薯幹就是3蒸3曬的製作工藝。經過3次倒蒸做出來的紅薯幹軟糯香甜且易於長時間保存,我分享一下倒蒸古法做紅薯乾的步驟供您參考

1、選用新鮮的紅薯,這裡要注意,最好選用紅心的紅薯,紅心紅薯含糖量更高,澱粉含量少,做的紅薯幹口感更甜,更軟糯。

2、將紅薯放入一個大盆裡用清水清洗乾淨紅薯表面的泥土,需要反覆清洗2到3次才能徹底清洗乾淨,清洗乾淨的紅薯幹去皮

3、鍋中加水,水要多加一點,蒸紅薯的過程會消耗掉很多水,在鍋中放入蒸籠,將紅薯放入蒸籠內,再放一層蒸籠,把所有的紅薯都一次放入蒸籠內,加大火力,旺火蒸40分鐘左右,用筷子插一下紅薯,能穿過紅薯就蒸好了

4、蒸好後起鍋,紅薯放涼後用刀切成粗條狀

5、將切好的紅薯條放在乾淨的竹製簸箕中晾曬,將紅薯條曬乾水份

6、曬乾水份的紅薯條再次放入蒸籠內鍋中加水大火蒸,把紅薯條蒸軟,這次蒸的時間不用太長,15分鐘即可

7、蒸好的紅薯幹起鍋再次晾曬,曬乾水份後再蒸一次,蒸好後再次晾曬,經過3蒸3曬的紅薯幹已經變得晶瑩剔透,軟糯香甜了。吃起來健康又美味





優伯農


“倒蒸古法”做紅薯幹,是指紅薯經過三蒸三曬,一蒸為熟、二蒸為甜、三蒸為軟,第一次蒸熟後拿去曬到七八成幹,然後再拿去蒸,如此反覆三次,也就有了“倒蒸古法”這名字。

相傳,“倒蒸”是明朝海瑞發明的“專利”。海瑞在興國任縣令時,勤政愛民,經常下鄉探民情,常把煮熟的番薯切成片,曬乾後充當下鄉的乾糧。天冷時,隨從將番薯幹寄放到老百姓家蒸熱,反覆幾次以後,番薯幹便變得更軟糯、更Q彈、且久吃不膩,後來老百姓也就照著這種方法制作,於是,這種獨特的風味小吃就被老百姓流傳下來。

———倒蒸古法紅薯乾的製作過程———

1.選薯清洗

選擇表面光滑、無蟲眼,無破爛、無異味的紅薯進行清洗乾淨。

2.蒸煮

蒸紅薯還必須按照古法來用柴火慢慢蒸 ,用煤氣或者現代化加熱方式也很難蒸出那種淳樸味道,蒸煮的時間以筷子能穿透紅薯為宜。

3.切條

蒸熟後的紅薯,切條後放到太陽爆曬。

4.復蒸復曬

第一次曬到七八成乾的時候,重新復蒸一次,如此反覆三次,紅薯幹才製作完成。

倒蒸古法制作的紅薯幹要經過經洗淨、煮熟、去皮、切片、曬乾、復蒸、復曬而成,由於製作工序太過於繁鎖,佔用時間、人力太大,還有場地環境、工具的特殊要求。現在很多商家、家庭都很少會做倒蒸紅薯幹。

喜歡吃紅薯幹,我們可以來個家庭版的,特點:簡單、衛生、零添加劑,詳細做法:大家可看11-03關於我回答的【紅薯幹怎麼做】。

感謝閱讀!【倒蒸古法,做紅薯幹】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小莊來了食】!謝謝大家支持!


小莊來說食


紅薯幹始於明代嘉慶年間,據說和清官海瑞有關。海瑞任興國縣令時,推行減輕賦稅的“一條鞭法”,他下鄉時穿草鞋,帶乾糧,為了不擾民,就把帶的乾糧放在百姓甑裡蒸熟,聊充午飯,這種乾糧就是流傳至今的番薯幹,百姓見了十分感動,將海瑞這種不擾民的番薯幹。百姓見了十分感動,將海瑞這種不擾民的番薯幹,視作寶物,有再次曬乾,轉贈親友分享。不料經復蒸復曬後的薯幹,味道甘美,柔韌耐嚼,食而不粘牙,後來,興國百姓便依法制作,遂成一方美食,這便是倒蒸古法。

紅薯幹以優質新鮮的紅薯為原料,經洗淨、煮熟、去皮、切片、曬乾、蒸透、再曬乾,然後再蒸,再曬乾,如此反覆三次,此時,出甑的紅薯幹似瑪瑙翡翠,晶瑩剔透,柔軟香甜,使人饞涎欲滴。

紅薯乾的做法大全

選薯

選擇表皮光滑細嫩、無蟲孔、無破爛、無異味,大小以100~150克的鮮薯為宜。

清洗

選好的紅薯要用水將表面泥土清洗乾淨。清洗時,以沖洗為宜,切忌放在竹編的器具中用力揉搓,這樣會損傷表面細皮,不利於蒸煮後剝皮。

蒸煮

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分大小分批放到蒸籠裡蒸煮。蒸煮時,火要旺。蒸煮時間長短的確定以紅薯剛過心為宜,因為剛過心的紅薯才便於加工,不過心,加工成的薯幹顏色發黑,有異味;但蒸煮過分,無粘連性,變得稀爛,不利切條。蒸好後及時出籠冷卻。

剝皮

將蒸煮好、冷卻的薯塊進行剝皮,剝皮以剝淨表皮為宜。

切條

將剝了皮的薯塊用刀切成長條。切條時,要根據薯塊的形狀,以切成薄長條為宜,其厚度在1~2釐米之間。

火炕

將切好的薄長條放在火炕架上,不能重疊,火炕架以竹編的為好。火炕時,開始火可稍旺點,當炕至半成干時,並逐漸轉為小火。火過猛,易將薯條燒焦

變味,顏色發黑形成離層、空殼;火過小,炕的時間長,也會影響其品質。當炕至八成干時,就應取下冷卻。為準確掌握炕至的幹度,可用口嚼,.口嚼時軟而綿,這樣硬度最為適宜。如果炕至過幹,吃時嚼不爛,影響其品質,但火候不到,水分多,容易生黴腐爛。

上霜

將炕好的薯條充分冷卻之後,放入瓷壇或其它能密閉的容器。一般密閉半月左右,薯條表面就會自然長出一層白霜,這層白霜就叫“薯霜”,是薯條裡面溢出來的薯糖。上了薯霜的薯條就是薯幹。這樣加工的紅薯幹,具有香甜可口、風味獨特的特點。




黑龍江暖陽


倒蒸古法??真正有這樣做紅薯幹嗎??

來聽我慢慢道來。 我去年開始瞭解怎麼批量做紅薯幹,也開始做了一批。所謂的倒蒸,三蒸三曬,都是說得好聽,沒有人或是加工廠這樣做的,這樣做人工成本大。加工廠或是個人都不會這樣做的,做出來也不一定軟糯。

現在市面上批量做的紅薯幹,基本工藝都是去皮 切片 蒸熟 烘乾。 大家是否注意過,市面的紅薯幹吃起來比較甜,也比較好看,而且這樣的甜味跟自己曬乾的紅薯乾的甜味不一樣,而且比較黏手,為什麼這樣呢?因為這紅薯幹已經加糖,已經沒有原來的紅薯乾的甜味。

如果想吃純正甜的紅薯幹,就要拿類似於煙薯25這樣甜的紅薯做,曬乾後,等回糖後,紅薯幹就甜糯,還比較黏牙。

前兩張圖是加糖的紅薯幹,後兩張是純天然的紅薯幹






葛根小哥


倒蒸古法”也被稱為“三蒸三曬”,是紅薯乾的一項特殊的製作方法。所說的倒蒸,就是將蒸過一次或兩次的紅薯,放在陽光下暴曬後,再返回蒸鍋中繼續蒸制,那為什麼會釆用這樣的製作方法呢?難道這樣做不麻煩嗎?

現在好多市場上買的紅薯幹,要麼是沒紅薯的香甜味,要麼就是太乾,難以咀嚼並會粘牙。用倒蒸古法制成的紅薯幹,美味可口、甘甜耐嚼、食不粘牙。吃過以後你就會覺得,這種製作方法雖然麻煩,但真的是值得的。而釆用這樣“三蒸三曬”的目的,那是因為一蒸為熟、二蒸為甜、三蒸為軟,三蒸三曬缺一不可。

使用“三蒸三曬”製作紅薯乾的過程相當繁瑣,經攤潮、洗淨、煮熟、切片、曬乾、復蒸、復曬、再蒸、再曬而成。因其煮熟曬乾後,再加兩道復蒸的工藝,遂得名為“倒蒸古法”,此方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熙陽就跟朋友們分享一道如何使用“倒蒸古法”製作紅薯幹,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

需要食材:紅薯適量

需要用具:用竹子編的簸箕

~~~~~開始製作~~~~~

步驟1、紅薯用刷子將皮清洗乾淨,然後將皮去除,大的切大塊,小的不用切。

步驟2、蒸鍋中倒入足量清水,燒開後將紅薯放入鍋中蒸至7成熟,關火取出。

步驟3、然後倒入簸箕中鋪開,放入陽光下暴曬一天。

步驟4、然後將紅薯塊切成粗條狀,再放入鍋中大火蒸熟。然後趁熱倒入簸箕中鋪開第二曬,曬一至兩天。

步驟5、曬後收起,第三次放入蒸鍋中蒸制,根據自己喜歡的軟硬程度來延長或縮短蒸制時間。

步驟6、最後將紅薯條倒入簸箕中第三曬,再曬二天即可食用。曬好後需保存就用真空袋包裝。

現在很多商家為了節省時間,基本上都是一蒸一曬就完成紅薯乾的製作了,有些為了延長保存時間和增加紅薯乾的甜度或軟度,往往會加入大量的糖分在裡面,而蓋住了紅薯自身的味道。朋友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嘗試一下這種“倒蒸古法”的製作方法,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喲!




王三金9991013


紅薯幹也叫地瓜幹,是除了烤紅薯之外又一種美味的紅薯吃法,類似紅薯、柿餅這些都算是童年記憶裡不多的幾種美味零食之一。之前我們專門介紹了柿餅的做法,那麼這次就來分享一下紅薯乾的做法吧,絕對比買來的軟糯甜潤哦。

先解決題目問題:【“倒蒸古法”做紅薯幹,什麼是倒蒸古法?】

可能這個“倒蒸古法”在很多朋友看來比較陌生,確實是一種在日常其他食材的烹飪上比較少用到的方式,不過在製作紅薯乾的領域裡“倒蒸古法”還是大名鼎鼎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之前介紹的寧化老鼠幹,當時提到了它屬於“閩西八大幹”之一,而這個“閩西八大幹”之中的連城地瓜幹就是以倒蒸的方式製作的,而連城地瓜乾的製作工藝也獲得了“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薦殊榮。

  • “倒蒸古法”

舊式的方式是:蒸煮——去皮——改切——晾曬——復蒸——再晾曬——再次復蒸——晾乾即可食用。

現在規模生產的方式大多是:削皮——改切——烘烤。

其實單從這兩種做法的簡單流程上,大家也能看出為什麼現在有些地瓜幹又硬又粘牙的原因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有時候高品質跟高產量本來就是難以並進的兩個事情。

所謂“倒蒸古法”簡單的歸結一下就是蒸三次:第一次蒸方便去皮、改切,第二次蒸加快水分析出,增強甜潤滋味,第三次蒸將口感定型,避免暴曬導致的乾硬。以此就能得到柔韌而不幹硬、甜潤而不膩口的紅薯幹了,下面我們分享一下製作流程,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做來吃哦!

【“倒蒸古法”紅薯幹】——口感柔韌軟糯、滋味甜潤可口、做法簡單易學。

》【準備材料】:大量的紅薯(做一次需要好幾天,就多做點吧)

》【製作步驟】:

  1. 首先把紅薯清水浸泡一下清洗乾淨,然後上鍋蒸到7到8成熟,水開之後大約10到15分鐘即可;
  2. 取出來之後給紅薯去皮,然後改切成片或者粗條狀,平鋪在簸箕或者竹篾笸籮裡,放到外面去經受太陽和微風的塑造;
  3. 大約曬個兩天左右,第二次進鍋蒸,這次不用蒸太久,確保紅薯熟透了就行,然後再次鋪開去晾曬;
  4. 這次晾曬個三天左右,紅薯幹水分大量流失,開始析出糖分,回鍋再次蒸。這回主要決定了口感,時間長短看自己的需求,蒸好之前再次晾曬,基本上天氣好的話隔天就可以吃了。

【紅薯乾的重點總結】:

①紅薯最好選擇個頭適中的紅心紅薯,個頭太小了工作量有點繁瑣,個頭太大的紅薯纖維感比較強。

②開始準備製作之前一定要關注未來至少1周的天氣情況,一旦出現下雨、颱風天氣就很麻煩了,就算用烤箱做彌補性的操作也是挺麻煩的,效果還不好。

③這三次蒸制都是有原因的,第一次是為了方便去皮改切,第二次是為了加速水分的蒸發,第三次是為了確定口感,所以既然選擇要“古法倒蒸”,那麼就要做全套操作哦。

④晾曬的時候最好是罩上紗網,不然的話糖分高的東西還是挺招小蟲子的。

⑤如果打算做一次,那建議多做一些,不然的話根本不夠吃的。

【紅薯乾的“答疑解惑”】:

1、為什麼不去皮之後再蒸呢?

答:因為先去皮有兩個缺點,其一是紅薯沒有了外皮會吸收更多的水分,晾曬的時候就更依賴天氣了,其二是生紅薯削皮難免會連帶去掉一些薯肉,這不就浪費了嘛,蒸熟之後一剝皮就掉了。

2、製備好的紅薯幹怎麼保存?

答:紅薯乾的製作過程主要就是一個脫去水分的過程,所以它的甜度高,水分低,這就導致了它比較容易吸附水分,所以最好還是可以真空或者密封保存。

最後我們還是需要提示一下,這個做法的紅薯幹雖然特別好吃,但是也真的不要吃太多了。因為去掉了大量水分之後,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纖維和糖,所以熱量是真心不算低哦!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分享的“倒蒸古法”紅薯幹了,如果有所幫助的話,懇請幫忙轉發和點贊!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我是巧婦生活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倒蒸古法”做紅薯幹,什麼是倒蒸古法?

我的回答是:所謂的“倒蒸古法”是指採用古代技藝,倒蒸,需要經過“三蒸三曬”製作而成的,在反覆蒸曬過程中,薯條越發軟糯香甜,口感非常好。

現在市面上的紅薯幹,有些是自己隨意的DIY,有些是加工廠為了節約成本的粗加工,吃起來口感乾硬,甜得發膩(不是紅薯自身的香甜),還有少許的會粘牙。而用倒蒸古法制作的紅薯幹,甜度適中,口感彈牙,軟糯香甜,有嚼勁而不粘牙。

倒蒸紅薯幹始於明代嘉靖,百姓以紅薯充飢,反覆蒸曬,不料紅薯幹更加美味,甘甜耐嚼,食不粘牙。後來,贛南百姓便依法制作,遂成一方美食。“倒蒸紅薯”的古法也一直流傳了下來。說了那麼多,那麼接下來跟大家分享這道用“倒蒸古法”製作的紅薯幹是如何製作的吧。

[倒蒸古法紅薯幹]“製作教程

[食材準備]紅心紅薯幹

——開始製作——

1、選薯:選擇個體較大均稱、表皮光滑平整沒有蟲眼的,沒有黑斑新鮮紅薯為佳。

2、清洗:將紅薯放在水籠頭下,或是流動的水中進行清洗,把表面的泥土沖洗乾淨。

3、 蒸制:將洗淨的紅薯去皮,切成條狀或是片狀的紅薯放入蒸籠裡蒸制,開大火,蒸到用一筷子能插入即可(第一蒸)。

4、把蒸好的紅薯依次排開整齊的擺放在竹編上,放到太陽底下曬乾(第一曬)。

5、曬乾的紅薯重新放入蒸籠中蒸(第二蒸)。

6、第二次回蒸的紅薯接著再重複放到太陽底下曬第二次(二曬)。

7、將第二次曬乾的紅薯再一次放入蒸籠裡蒸(第三蒸)。

8、最後將第三次復蒸的紅薯又放到太陽底下曬乾(三曬)。

紅薯乾的製作過程,先是洗淨、去皮、切片、煮熟、曬乾、復蒸、復曬,經過這樣三蒸三曬之後的紅薯幹 ,甜度適中,軟糯彈牙,有嚼勁而不粘牙。

結語
現在市面上賣的紅薯幹多為曬乾(初次)或是烘乾,商家為了節省時間成本基本上是這樣製作。為了增加保存時間和增進紅薯幹香甜軟糯的口感,往往會加入其它的成分。如果有時間的朋友,建議自己在家嘗試這種“倒蒸古法”的製作方法,說不定你會驚喜於這種原汁原味沒有被掩蓋的味道,期待你的紅薯幹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