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朱新国 相约新乡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绿竹何猗猗,淇水净于练。

……

这些古诗词

定格了她曾经的容颜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

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

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

……

这些典籍则定格了

她曾经作为南北交通孔道的地理优势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于是,在地理和人文的双重青睐之下,这个太行脚下、淇卫交汇的山水之城,西汉时便被设置为汲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更升格成为卫辉府,下辖汲县、胙城(今河南延津县胙城乡)、新乡、获嘉、淇县、辉县(今河南省辉县市)共6县,明中期时辖区扩大到11个县(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考城),前后共历时500余年,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改府为道为止,是当时大名鼎鼎“豫北三府”(卫辉府、漳德府、怀庆府)之一。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明清两代,由于其扼守南北冲要、卫河航运,特别是明代潞王受封于此,天津长芦盐入豫,豫省漕粮入京,均由卫辉府集散,让这里有了“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美誉,更成就了知名的“卫辉八景”。

一 山河表里话“八景”


“太行叠翠” “卫水拖篮”

“黄岗牧唱” “募化渔歌”

“忠臣古冢” “君子芳村”

“秋涧书声” “香泉水响”

            ——《卫辉市志》

站在卫辉古城的望京楼上极目远眺,八百里太行横亘绵延直抵牧野,六百里卫水逶迤蜿蜒流向津门。

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一南下一北上,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奇特组合,穿越千年时空,却又并不冲突地融于一身,共同构建出卫辉得天独厚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色。

于是便有了“太行叠翠”“卫水拖蓝”这两个“卫辉古八景”的领头雁。

今天,我们一起在其太行山水和城池中感受这座“明王府”的气质,品味她动人的古韵。


太 行 叠 翠 】

是指卫辉城西北的太行山余脉,逶迤境内数十里,重峰环抱,叠嶂列屏,碧岚翠黛,如绘如画。

“叠翠”是这一美景的主题。“太行叠翠”仿佛一幅巨画一样陡然迭起,雨过天晴时,登临望京楼或古城北的黄土高岗上,可以直视太行山的正面,此时太行山层层叠叠的山峦由深变浅、由浓变淡,一下子被收入人们的视线。万山迭起,起伏绵延,波澜壮阔,青翠欲滴,一幅美图跃然纸上,这种大自然的杰作,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太行叠翠”吧。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 卫 水 拖 蓝 】

是指依傍古城而过的卫河。历史上,卫河水常流不息,清澈见底,百舸竞渡,鱼虾翔集。两岸垂柳倒映,景色如画。尤其晨晖朝霞之下,水日交映,流水之纹状,犹如拖着一条蓝色织绵。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穿越时空,千年前的古卫河像一条长龙,从西南方向曲曲弯弯穿过卫辉这座古城,清凌凌的水拖着一条飘逸的蓝带,载着墨香醉倒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在严光街北头的卫河畔,济渎庙依水而建,庙宇坐北朝南,庙内建筑古朴华丽,松柏参天,翠竹奇石,花香草芳,晨钟暮鼓,经声悠扬。高大的钟楼雕梁画栋、青砖绿瓦,钟楼墙外的卫河,由西南折向东北。当你站在钟楼上向南北方向远远望去,卫河就像一条青蓝色的纽带,系着仿佛绣球般的钟楼。卫河两岸的植被,朴实美丽的洗衣少妇,天真烂漫的戏水儿童,卫河里穿流不息的木船白帆,随着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演绎着美不胜收的风景景观。


【 黄 岗 牧 唱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城北黄土岗,相传武王克殷后,前来比干葬地祭拜;随后又登上附近的黄土岗,与放牛的牧童一道欢唱,共庆升平之祥和。

城北黄土岗曾经是一个高数丈的黄土岗子,登临其上可以西眺太行,北拱朝歌,目视牧野大地,有傲视天下的雄伟与霸气。据说唐、宋时期曾在卫辉养马十万,因此卫辉留下了马市街、饮马庄、上马营、下马营、军营村、马堂村之说;黄土岗的脚下就是连通南北的“通京大道”,周武王克商之后,卫地出现了一种歌舞升平的时代,高高的黄土岗上牧童放牛,夕阳西下,霞辉漫天,牧童骑在牛背上披着朦胧的霞光余晖“晚归”打着口哨,唱着牧歌;老牛的稳重,牧童悠扬的牧笛,构成一种难得的美好。


【 募 化 渔 歌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城东15公里处庞寨乡纸坊村的募化潭。

其幽黑莫测,深不见底,常年不枯,潭内有鱼,数量颇丰,方圆居民凡向潭主募化者,无不乐与之,众多人家,赖以生存。作为古人眼里的一大美景,应该是当时募化潭水深鱼肥,渔民们在这里唱着渔歌打鱼;平静的潭水,蓝蓝的天空,翔鸟云集,三五泛舟,渔歌互答。收获的美感,迸发的笑声,还有那荡桨泛起的水花,构成了了一幅渔家乐的绝美图。


【 忠 臣 古 冢 】

是指城北之比干庙。商朝末期,比干因纣王暴虐无道,谏而被纣王挖心。死后葬于卫辉,因墓而庙。比干庙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比干墓是第一座有史记载的坟丘式墓葬,被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惟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比干不仅留下了这样一座庙宇,这里还成了“林”姓的“根”。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自西周武王封冢隆墓、魏孝文帝因墓建庙始,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文官武将,还包括地方官吏前来拜谒,赋诗题词树立楷模,临之肃然起敬才是最大的美景。华夏忠谏文化也以此为精神座标,辐射千载,教化万方,巍然赫然。


【 君 子 芳 村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卫辉城西北的君子村。

相传曾被孔子赞为“真君子”的卫国贤大夫蘧伯玉居住于此,故村名君子村。村头有蘧伯玉之茔墓,当地村民皆称之为君谷堆,墓前立有清康熙25年卫辉知府杨茂祖的碑刻,旁边有明代大学士朱国寿题写的诗文:“空蒙烟观里,残碣几千村,旧里饮君子,知非如古人”。

蘧伯玉,名瑗,字伯玉。“卫地多君子”,蘧伯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孔子称他为“君子”,《论语》上也有记载:“君子哉蘧伯玉。”蘧伯玉死后,人们为怀念其为人笃礼,就将他埋葬之地所在的村子称作君子芳村,后又简称为君子村。今天看来,这应该是后人对蘧伯玉人格的一种认可,一种敬仰与推崇,也取决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君子村人的崇尚贤德的价值信仰。所以,走进君子村,踩着脚下的路,未见其人,就已经能够闻到君子的芳香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秋 涧 书 声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元朝翰林学士王秋涧的读书处,在今太公镇古子涧村。

古时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历来被读书人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从这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无疑对家乡学子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卫辉古子涧村,是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王恽幼年成长、读书之地。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是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秋涧书声作为一大美景,是人们对王秋涧这个人的勤奋读书的褒扬,来到这个地方,或者说是提到了这个人,耳旁就会响起秋涧读书的声音。正是那种执着,那种勤奋,那种渴望,那种忘我自勉,鼓励和激发着一代代人奋发向上,为国奉献。


【 香 泉 水 响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城西北17公里处的霖落山香泉寺。


作为豫北地区久负盛名的佛教胜地,有着“佛教小西天”的美誉。寺旁石隙中常有一股清泉流出,穿岩喷雾,飞溅崖壁,然后泻作瀑布,其声琮峥,被誉为“香泉水响”。

战国时期,传说此处为魏安厘王的离宫。香泉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当时,登封少林寺第二任主持稠禅师游历化缘到此,发现霖落山泉水甘甜清纯,他捧了一口,一股香气扑面而至,就高兴地说:“这里可以建寺院。” 后来,寺院建成,并取名“ 香泉寺”。元代年间又临山崖建造,重修香泉寺。1939年,香泉寺毁于日本侵略者手中。


二 奋进新时代 成就“新十二景”

如今,古城的前尘旧事早已远去,在曾经无比荣耀的古八景旧址上,新时代的人们又开创出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卫辉了。于是,便有了这印证卫辉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斗轨迹;成就卫辉文化软实力城市新名片的“新十二景”


【 南 城 湖 光 】


是指南部新城区及大禹湖一带。一片片楼群鳞次栉比,一阵阵水声龙啸虎鸣,徜徉其间,心旷神怡,满目葱茏,宜居宜游,胜似蓬瀛,现代化城市气息扑面而来,豫北水城之清嘉由文化而厚重。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大禹湖位于卫辉南部新城区,是一处以“水生态”为核心,以“功能、文化、环境”为主题的大型水系景观,建设面积920亩,其中水体面积490亩,绿化景观面积430亩。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浓厚的历史文化融汇贯通,妙趣天成,再加上大型音乐激光喷泉银柱腾空,风情万种,犹如雨后彩虹横跨天际,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更添水城之魅力。成为新乡人休闲游玩,一睹水城风采的首选去处。


【 古 楼 新 韵 】


是指以望京楼为中心的卫辉古城新貌。举目能见,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的古楼如今被修葺一新,巍然屹立在古城中央。登楼远眺,太行之雄浑、卫水之缭绕尽收眼底。邻里之和睦、街衢之通达,物卓民丰,游客纷至,可发怀古之幽思,又可抒时代之豪情。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望京楼,又名崇本书楼,位于市区东北隅,为明代潞简王所建,是迄今为止,大明卫辉府所幸存下来的少数标志性古建筑之一。2006年,这座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望京楼开始实施抢险维修加固工程。修葺后的望京楼,增设了灯光夜景亮化,新辟为景观公园。古典之美与现代元素交映生辉,以端凝的面容和虬结的肌骨,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的帝王之气。


【 渔 村 夕 照 】


是指傍晚时分的顺城关公园景色。顺城关原是一个紧傍古城墙被护城河环抱着的小渔村,2007年建为游园式公园。园内有亲水亭榭,游船码头,南北角楼等,九孔桥挺拔矗立,自成一景,游园内亭台交错,曲径通幽,每天到此晨练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夕阳之余晖下,护城河闪着金波,拱桥曲廊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或闲庭信步或载歌载舞,华灯怒放势压繁星点燃不夜城,休闲文化之魅力,来则赏心悦目,去则魂牵梦萦。


【 脱 凡 洞 天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卫辉城北唐岗之吕祖阁。

吕祖阁,相传为吕洞宾修道脱凡之圣地,始建于晚唐,中兴于金元,明清两代均得以重修。现存建筑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设计风格,雕梁画栋,宏伟壮观。阁高15米,上悬“白云阁”,下镌“脱凡洞”,祥瑞普照,气度万千。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的维护完善,现已成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山 乡 幽 境 】

是指以小店河、罗圈、里峪、蜘蛛窑、定沟、柳树岭、寺东坡等为主的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其中尤以小店河为著。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小店河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24),迄今已有着280年的沧桑历史。那些古朴的民居、百年的老树,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标本”。过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被宽敞的柏油马路、纷至的山外游客、稀罕的风味小吃、潺潺的林间流水掀起盖头露俏容,让人们不仅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能留得住乡愁。


【 边 岭 晓 月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市区北部山区崇山峻岭之上的战国古长城遗址。

战国古长城遗址绵延百余里,仅卫辉境内就长达40公里,北接林州,过辉县南村,经卫辉东拴马、池山和太公镇、唐庄镇,直至新乡市凤泉区的分将池村,被当地百姓称之为“边岭”,据说比秦长城还早150多年。废墟上尚存多处遗迹,有城堡、烽火台、哨所等,包括孟姜女哭长城时的泪滴石等。这里既有新修的云中公路方便抵达,还有矗立的风车、茂密的森林以及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农家房舍为游人助兴。尤其是夜登古长城,“边关”“冷月”之类的意境,不仅可以大发怀古之幽思,还能享受太行秋色的怡性陶情;置身其中,足以让人留连忘返。


【 西 山 春 晓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城西唐庄镇西山一带的风光。


昔日被开采得满目疮痍的西山,现如今变成了一派绿意葱葱的森林公园,蔚为壮观,山下产业集聚区的道路四通八达,现代化的企业厂房林立。若是赶上了四月天,万亩桃园花盛开,如同红云降人间,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盛世景观。


【 卫 州 烟 柳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卫辉卫州广场一带风光。

此乃近年来卫辉城区新建的几处较大休闲游园之一。广场东边是东湖,烟波浩渺,亭榭曲径,可泛舟可垂钓,绕湖皆垂柳,四季花常开。西边以娱乐健身为主,活动器材男女老少皆宜,更有众多豫剧戏迷以弦会友,好戏连台。卫州烟柳正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见证。


【 峡 谷 平 湖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狮豹头水库俯瞰

是指太行山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塔岗、狮豹头、正面、香泉等中型水库及众多山间小型水利工程。 那个时代的人们劈岩凿石,愚公移山,截流治沧,造就出一个个高峡平湖;这些水库仿佛散落人间的一块块翡翠,至今仍滋润着万亩良田,造福一方百姓。如今,这些地方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特别在夏季,成为当地乃至整个豫北地区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 三 河 秋 色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绕城区而过的卫河、共产主义渠和孟姜女河沿岸风光。


古城缠玉带,时见白鹭飞,这无不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秋日之清晨,骑行或漫步在平坦的林荫大堤上,不知不觉便来到新建成的杜诗植物园了。两岸玉米吐红缨,棉花朵朵白,鲜花栽满坡,荷花含羞笑,回头再看三河,已是凯歌高奏,如沐春风;这正是水安则民安,水兴则城兴。




【 高 速 通 衢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穿境而行的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鹤辉高速、京广高铁以及建设中的郑济高铁。一座座高速和高铁飞跨卫辉,让这座古城区位优势愈加彰显。风驰电掣,一通百通。朝饮卫河水,暮食武昌鱼;刚离豫北月,又见齐鲁星;随着越来越现代化交通的到来,卫辉的经济发展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 磻pán 溪 春 昼 】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是指位于市区西北12公里处的姜太公故里。

据《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峻急,人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至今,太公镇一带尚保留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太公祠、太公庙、太公吕望表等。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三是姜太公诞辰日,届时许多海内外后裔组成的姜氏、尚氏、吕氏宗亲会,都会前往姜太公故里寻根祭祖,旅游观光,为当地和新乡带来蓬勃的文旅发展活力。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古八景
定格了这座明王府的长河一瞬,

见证了她的沧海桑田;


新十二景

则记录了她的追梦历程,

她的脚步铿锵。

新乡故事:从“八”到“十二”,成就一座“明王府”的斑斓古今

历史的旧貌、古人的雅趣,

被当今的人们很好地珍藏、承继;


今天的这座城池,

则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豪迈的挥洒,

创写出新时代、新生活的崭新图景。


大美,新乡!

【注】古八景和新十二景绘画及部分文字资料来源卫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辉古今风光图集》,小编对部分绘画进行了黑白处理;其他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