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聽舊事之李壽民

《安德路筆記》我寫到999,彷彿叮的一聲鐘擺驟壞停在原地,不動了。讓·博德里亞的《冷記憶》做了持續四十年的記錄,我未必能做那麼久,只是隨緣而錄,一般兩三週時間整理一次自己寫的零碎,這些記錄更多的是呈現思維裡的靈光和感受中的侘寂。汪曾祺說:我事寫作,原因無他,從小到大,數學不佳。一語中的,我的數學就很爛,識字而不識數,但小學起篇篇範文,因此我天天盼望上語文課,雀躍著點評作文,每命一題必搜腸刮肚,帶一種傲嬌拼盡全力的寫。中年以後才知讀書真味,不為寫而寫的碼了許多字,也曾鄭重其事出過書,出版後卻再不翻看半眼。其實 出書並不重要,書本應溫暖侘寂而非成就繁華。從前寫博客時告訴一文友記錄每日點滴多了蒐集起便成一篇流年逝水的碎碎念。我因而也改變方法,不必恭謹端坐,動動手指,嗖的一下發到手機裡。閒來破悶轉頭再看,好文筆,好意趣。

中學後基本不看小說了,除了讀一部《蜀山劍俠傳》。初讀蜀山是初二的事,迄今已看過兩遍,目前正在拜讀第三次,每看一次,必為之心折一回。 一代神魔武俠小說大宗師還珠樓主李善基胸羅萬象,筆挾千鈞,在《蜀山 》中開創了世界上亙古未有最異想天開的奇幻世界: 海可以煮沸,地可以掀翻,山可以移走,人可以化獸,天可以隱滅無跡,陸可以沉落無影,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石心還有精舍,靈魂可以離體。使我一度遐想仙山求法或者幻想啪一拍後腦嗖的祭出法器既自保又斬妖降魔。

小說講蜀山弟子學藝和斬妖除魔的經歷,尤其以三英二雲、七矮和四大弟子為主要的記述對象,這些人都是蜀山派弟子,年紀都很輕,在外修行歷練中他們奇遇不斷,得許多奇珍異寶,本領也愈發高強,其中又以三英中李英瓊為最主要的小輩人物,詳細描述她從一普通女子經過無數機緣巧合,得到長眉真人的紫郢劍,收服神鵰佛奴和猩猩袁星,吃下罕見朱果,又得前輩仙人所留太清神焰率兜火及白眉和尚的定珠,最後還得了前世摯友聖姑一甲子的功力,總之她終於成為蜀山派後輩中最傑出人物,因此連書中那些前輩高人都對她的奇遇讚歎不已。這些小輩的故事以第三次蜀山斗劍為線索,在書中一直交代不久就會開始正邪大交手——第三次蜀山斗劍————即正邪兩派最後的比試,所有恩怨當在那時完結,在交代故事的間隙中,作者也往往狡猾的透露一點鬥劍結果。這讓我的心一直記掛著這場大戰。

全書另一條線索是五百年前的神仙大劫,那些沒有成為金仙的散仙、地仙都必須不斷經歷天災大劫,因此書中很多前輩高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三劫做準備,而峨嵋派就是不斷的幫助其他非本派的正義的散仙們,防止他們在三劫中出事。書中前輩仙人怪叫花凌渾、嵩山二叟、駝神乙休、藏靈子等都別具特色。全書五百萬字的篇幅,因此作者可以全面展開描寫,往往兩個有聯繫的故事要過很長篇幅才又關聯起來,總是不急不慢的講述前面一個新出現的主要人物的來歷背景,而這個介紹,他又往往從他出生開始講起,因此不得不耐下性子姑且讀之,此書決定是磨燥氣的頭等妙法。


可惜的是,不知何故這兩條線索都沒有完結,五百萬字之後,還珠樓主留下無數的懸案和故事。我讀他時常想到曹雪芹的《紅樓夢》,兩者都是沒有完成的傑作,可惜《蜀山劍俠傳》卻遠沒有《紅樓夢》的聲譽,這也算是一個悲哀了。於是懷揣敬畏去搜集探訪還珠樓主李壽平的生平紀要,才知還珠先生遭逢政治鉅變因此該書戛然無續。

是日春夜正飄喜雨,看到李壽民飽吸鴉片後指天畫地滔滔而談,旁有代筆飛速錄成奇書終日連載,深感讀小說莫若看歷史看傳記,真人真事看都看不完,時代風輪下滾滾紅塵中,眾生百態無不令人掩卷唏噓。故此決定悄悄探尋過往,慢慢蒐羅往昔故事,集結——風聽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