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資管:面對高賠率的機會 要敢於下注

截至9月19日,中泰資管風險系統對權益市場的系統評分情況如下:

滬深300指數的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為31.4,風險屬於偏下區間,估值已處在非常低的位置,宏觀風險和外部衝擊壓制風險偏好。長期來看,我們依然認為此時權益資產收益/風險比較高。

滬深300整體估值下探至20%分位數以內,處於歷史非常低的位置。

市場整體流動性繼續改善,但市場風險偏好依然未顯著改善,資金未流入風險資產。

企業盈利維持在高位,當前宏觀層面好於預期但也意味著宏觀風險尚未完全釋放,宏觀回落疊加貿易戰實施的實質影響,市場擔心企業盈利回落的風險。

市場情緒低迷,成交維持底部,公募基金倉位連續下降,私募基金倉位大幅回落至低位。

外部和宏觀層面等諸多事件的影響仍未平息,風險偏好未見好轉,市場的波動率依然可能較大。

股市潛在風險提示:

●貿易戰是今年市場最大的一個外生衝擊變量。目前2000億關稅已經落地,市場已經充分消化,如果後續繼續擴大到5170億,會對宏觀經濟和全球貿易產生深遠影響,增加權益市場基本面風險。短期看,市場風險釋放已經相對充分。

●“去槓桿”、“緊信用”的過程可能引發局部風險事件的爆發,甚至有極小概率引發系統性的危機。若局部風險的爆發,長期看是個良性“排毒”的過程,短期看會影響市場情緒和資金風險偏好的選擇,風險資產可能繼續受到一定的拋售壓力,若發生此情景下應該更加樂觀去尋找“錯殺”的品種。

●宏觀回落的風險疊加貿易戰實質影響的開始,警惕企業盈利週期性的回落,以及部分受影響企業出現不可逆的影響。

債市的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為43分,屬於偏低區間。利率債震盪偏弱,信用利差繼續分化,低資質主體信用風險繼續釋放的看法。

債市機構投資者此前的一致預期是,18年1月開始的牛市行情,將重複14年至16年10月大牛市,也就是基本面走弱將倒逼央行不斷放鬆以穩增長。8月下旬人民幣匯率企穩至今,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從數量、利率雙松向數量、利率中性偏松的操作模式轉向,重新將短端資金利率牽引至利率走廊區間,因此債市投資者對資金面寬鬆程度進行修正,短端利率中樞有所抬升。

滯漲預期升溫、地方債發行進度加快——基建投資補進度,則令部分債市投資者關注“基本面放緩、但貨幣政策暫時無法進一步寬鬆”的看法。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圍繞3.6%橫盤窄幅整理。

一方面,此前央行通過全面寬鬆恢復信用債市場融資功能的目標已經實現。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佔社會融資規模比例,從5月的-3%,連續三個月回升至8月的24%;但寬貨幣止於穩信用。現實和經驗都顯示寬貨幣,是無法推動投資意願的持續改善。當前投融資雙方的預期均較為謹慎。具體體現8月的非金融公司中長期貸款佔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降低至2017年初以來的最低值。這與可比口徑的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繼續探底至5.3%相一致。

另一方面,今年4月至今,美聯儲四次加息預期維持高位,外債佔比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頻頻遭遇股債匯三殺,地緣政治風險、貿易衝突與制裁成為新興市場危機的催化劑。後者面臨無法持續通過降低利率、貨幣貶值來減輕美聯儲加息週期裡的資本流出風險,不得不面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但貨幣無法放鬆的困境。與年初高點相比,MSCI新興市場指數下跌19%,步入技術性熊市,標普500指數上漲1.1%,牛市情緒高漲。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資金流向從今年5月開始淨流出,至8月末累計規模達到157億美元,而同期美國股市淨流入407億美元。

從負債端來看,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下行,有望使債市高等級資產收益率的調整幅度可控。上週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降低至2.96%,銀行系理財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降低至3.26%,預期收益率型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繼續下行,大行3個月期下行至4.43%,股份制下行至4.44%。

債市潛在風險提示:

●貿易戰繼續升溫;

●貿易戰導致淨出口快速回落;

●信貸規模繼續快速回升,非標融資止跌回升;

●豬價與油價的上行風險

大宗商品黑色板塊的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為67,風險屬於中性偏高的區間,較於上個月風險有所下降,但當前位置持有黑色板塊品種收益/風險比依然不高。

基本面情況是庫存低位、絕對價格的高位、鋼廠利潤的高位。

市場情緒有所回落,資金有所流出,投機性減弱。

環保放鬆已出現實質動作,可能改變多頭的預期,環保政策壓縮供給的力度可能低於預期;宏觀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短期需求復甦的預期,空頭預期可能也有所鬆動。

但基於低庫存等基本面利多因素,短期預期依然偏向於多頭。

黑色板塊潛在風險提示:

● 繼續提示環保政策是最大的上行風險,但該因素很難反應在風險評分系統。當前環保政策出現放鬆的動作,但如果空氣質量不如預期,存在繼續環保加碼的可能性。

● 宏觀政策的調整也可能是未來的上行風險,關注可能出現的宏觀刺激帶來需求的好轉。

● 高利潤、高價格,以及工業品極高的供給彈性,未來下行風險依然較大。

● 如上月我們提示的幾個關鍵因素,“環保政策放鬆”信號以及“持倉量減少伴隨大幅波動”信號已出現,螺期價已回落300點,我們可以再等待庫存狀態的信號。

面對高賠率的機會,要敢於下注

今年以來,A股指數屢創新低,行情異常慘淡。截止9月19日收盤,上證綜指、滬深300、創業板指等指數分別下跌17.43%、17.82%及20.55%,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下探至10%分位數以下,僅略高於歷史上幾個重要底部的估值水平。此外,6月和7月A股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8月份成交額跌破3萬億,創下4年新低。當數據、研報、新聞裡充斥了越來越多“最”、“歷史”、“悲觀”等極端字眼時,也正是釋放著“可能會出現轉折”的信號。

目前,中泰資管風險系統對滬深300指數的評分為31.4,風險屬於中性稍偏下區間,整體來說,市場內部積累的風險已釋放相對充分,但外部衝擊和對宏觀經濟的擔憂可能繼續壓制風險資產。不過長期看,此時持有權益資產的收益/風險比較高。目前A股整體估值繼續下探至歷史低位,市場流動性持續改善,公募基金倉連續下降,私募基金倉位大幅減倉,整體市場情緒非常低迷,而極致的市場情緒往往是最可靠的反向指標。從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判斷,目前市場處於歷史相對底部區間,長期投資風險收益比較高。

熊市中,風險往往被放大,而利好會被忽略。A股持續下跌,投資者把短期問題長期化導致悲觀,目前市場主要擔心宏觀經濟持續下行、上市公司盈利高點回落、貿易戰愈演愈烈、去槓桿意猶未盡等問題。但悲觀的結果是容易忽略積極因素,比如估值已經接近重要底部;貿易戰存在重啟談判的可能性;國內方面去槓桿贏來量化目標,財稅改革可期。當前點位水平或已較為充分的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底部區域的特徵已經出現,下行風險相對可控。格雷厄姆曾經說過:“股票價格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雖然股票價格短期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公司的價值,但是長期終歸會迴歸基本面。

目前的行情或類似於15年3、4月份的時候,似乎只要有風,不論是圈養的還是野生的“豬”,都可以插上翱翔的翅膀。而現在黑天鵝成群結隊的殺出,人心惶惶,遍地哀鴻。其實,諸如此類非理性的市場環境都會加大預判的難度,是否會有“最後一漲”或者“最後一跌”無從判斷,但當下A股市場“收益/風險比高”這個結論我們是可以得出的。在這種行情中,對短期的研判和預測可能並不重要,做好風險預算,控制好倉位,把眼光放長放遠,說不定會收穫意外之喜。

本文源自中泰證券資管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