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香菱学诗一样学文化

大观园里探春起诗社,大家都迸发才情,作诗抒怀。香菱跟薛宝钗到蘅芜苑作伴,头一个要紧事就是请宝钗教她作诗。宝钗劝香菱,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都瞧瞧,问候一声儿。当天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自己就到潇湘馆中来,拜林黛玉为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想学文化,首要就是立志,其次拜师。天天上学,背着书包,上课捣乱,下课打架,从根上就不知道干什么来了。不忘初心,方有始终。没有立志学文化,就是小和尚撞钟,得过且过。拜师,是因为老师传授圣人之道,传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拜师心要诚,才能学到真知识。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一丝不苟才行。老师讲台上大声喊,学生在下面说笑话,知识十去七八,已经打了折扣了。更有学生天天嫌作业多,也不好好写,书写潦草,他自己都不认识。这还能学到真知识吗?

林老师说:“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人的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看看林老师的作业,还不把现在的孩子们吓死。文化学习,关键还是细心揣摩透熟了。学习出成绩,总归于用心,更在于下苦功夫。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瞧瞧吧。书中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香菱第一次作诗,不太好。林老师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宝钗的评价是,宝玉能够 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可见,为学之道,只在用心下苦功。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香菱作第二首诗,又不成功。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宝钗都笑他诗魔了。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以后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做成了?”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

瞧瞧,勤苦如此,还愁不成?第三次作诗新巧有意趣,终于获得众姊妹佳评。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易者亦难也。想学好文化,立志、拜师、用心,下苦功,别无它途。

抄红楼数段,以奉有缘者。 言尽于此,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