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百里,神兵天降”,粟裕捨近求遠殲敵一個整編師

說起粟裕,大家就會想到他是解放戰爭中的戰神,百戰百勝,他指揮數十萬軍隊,所向披靡,接連取得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等戰役的勝利,大大加快了蔣家王朝覆滅的進程,就連毛主席也對粟裕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極為讚賞。

“一夜百里,神兵天降”,粟裕捨近求遠殲敵一個整編師

粟裕勘察戰場

其實不僅僅是解放戰爭,粟裕的軍事生涯貫穿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及新中國整個時期,他對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都頗有心得,在中國戰史上留下印記、閃耀著光輝,尤其是在運動戰的把握上更是爐火純青、遊刃有餘。

今天小油瓶就帶大家回顧粟裕的一場經典運動戰-節選蘇中七戰七捷

開門迎敵,克敵先機-宣泰戰鬥

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撕毀雙十停戰協定,發動全面內戰,國民黨對全國各個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其中進攻華中解放區的軍隊就有12萬之多,且多是美式裝備。當時粟裕手中只有3萬人馬,與對方實力懸殊

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手,第一仗到底應該怎麼打?中央對華中野戰軍的作戰方式作出指導,建議你部誘敵深入,在運動中調動敵人,相機尋找戰機,這也是毛主席在蘇區反圍剿作戰時總結出的作戰經驗。

但粟裕慮到如果把敵人放到根據地裡來,既會使解放區人民戰爭伊始就承受戰爭災難,也恐在軍民之中對美式裝備產生陰影,因此粟裕決定迎頭而上,將戰場選擇在根據地前部位置,選擇在對方進攻的起點。

“一夜百里,神兵天降”,粟裕捨近求遠殲敵一個整編師

粟裕的判斷是:敵人依仗人數和裝備優勢,驕傲輕敵,絕不會想到我軍敢於迎頭而上、主動尋戰,所以粟裕決定到國民黨行將發動進攻的出發地主動迎敵。

果然此舉令對手始料未及、驚慌失措。粟裕在宣家堡、泰興以華野第1、第6師以5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向敵83師19旅發起猛烈進攻,一舉殲滅整編83師兩個團。

這種打法改變了“誘敵深入,先打弱敵”的傳統打法,反其道而行之,而且選擇的是美式裝備的強敵,試探了美式裝備的實力,從心理層次上打擊了對手,鼓舞了己方士氣。

捨近求遠,神兵天降-皋南戰鬥

宣泰之戰尚未結束,粟裕便在思考下一步作戰方向,尋找下一個作戰對手。從當時戰場態勢來看,距離宣泰最近的是敵整編65師,而且65師剛過江,立足未穩,似有戰機。

“一夜百里,神兵天降”,粟裕捨近求遠殲敵一個整編師

但粟裕考慮:正因為65師距離最近,所以警惕性相對更高,且對手實力較強,短時間難以殲滅,援軍如果迅速趕來,會形成預戰不得、欲罷不能的困難局面。而整編49師,藉著宣泰之戰的機會,從南通出發,欲佔領如皋,從而威脅華中首府海安。戰爭伊始,若首府丟失,在政治上、心理上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粟裕決定長途跋涉,消滅49師。決策作出後,粟裕留少量部隊在泰興頻頻動作,造成主力還在泰興,大部隊卻趁著夜色,一夜急行軍120多里,出現在49師背後,令對方如驚弓之鳥,大部迅速被奸。

此役,粟裕一夜間在百里外,神兵天降,讓國民黨的一些將領對粟裕撲朔迷離的指揮風格產生了恐懼心理,在後來的戰爭中患得患失、畏手畏腳,自此使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