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科研人员的“小宇宙”!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你了解吗?

如何解放科技生产力,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指出,正在上海、浙江、重庆、成都等地试点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作出了很好的尝试。

王一鸣回答了关于国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激励的问题,他指出,这涉及到现实当中很多科研人员的诉求。《专利法》就做了明确的规定,职务发明的专利属于单位所有。你如果分割产权不就违法了吗?所以现在各地方实际上都是试点。我们最近看到上海、浙江、重庆、成都,都在做一些探索,试点。给我比较印象深的就是成都,就是西南交大。他们走得比较前,就是大胆地试,就是确权在先。你说你确权在先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后,可能一多半收益给团队拿走了,单位收入不减少了吗?恰恰相反。你一旦确权在先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爆发出来了,单位的成果收益反而增加了。那么为什么要确权在先呢?这个就我开始说了,产权清晰了,就好干事了。这个东西干出来是我的,你划得很清楚,他不就明白了吗?第二,它可以大大降低不确定性。你原来说科技成果转化了,你可以奖励我,我生病了,我离开这单位了,你还管奖励吗?还有这个单位领导换了,凭什么奖他这么多钱啊?他不一样跟我们上班吗?第三,他拥有了产权以后,他就会最大程度地去想把它产业化。因为只有产业化,他才有收益啊。他就不用单位去操心产业化了,他自己就会去动脑筋,所以这个产业化的动力就比以前强多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