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其實在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艾滋病病毒”!

研究顯示,其實在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艾滋病病毒”!

研究顯示,其實在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艾滋病病毒”!

猶他大學的謝潑德教授正在研究一種叫作Arc的基因,這些基因在腦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缺少Arc的老鼠無法通過學習形成新的長期記憶,它們前一天在迷宮中找到奶酪的路線,第二天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它們似乎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謝潑德說,“Arc是將體驗到的信息轉化為大腦信息的關鍵點。”

Arc基因並不易於研究。通常,科學家們通過比較具有一定特點的相似基因,來理解基因的功能。但Arc是獨一無二的,不同種類動物的Arc各不相同,同類之間的Arc也有差異,並且目前還未發現與之相似的基因。

當謝潑德的研究小組分離出這個基因產生的蛋白,並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之後,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這些Arc蛋白聚合成了空心的球形殼,這也是病毒的常見動作。

“當我們看著它們時,我們在想,這些是什麼東西?”謝潑德說,“這些球殼讓我想起了教科書上的HIV照片。”當他向HIV專家展示拍到的圖片時,HIV專家們證實了他的懷疑。老實說,這真是個巨大的驚喜。

“居然有一個大腦基因製造出長得像病毒一樣的東西!”謝潑德說。

研究揭示了Arc源自一組古老的基因:gypsy反轉錄轉座子(全稱gypsyretrotransposons)。gypsy在各種動物的基因組中存在,它們會拷貝自己的副本,然後將副本插入到基因組中的別處去。某個時刻,個別基因獲得了將自己包裹在另一層糖蛋白和脂膜裡、徹底離開宿主細胞的能力。這就是反轉錄病毒的起源,另外,HIV也是反轉錄病毒家族的一員。

所以,Arc基因就像是這些病毒進化生物學上的表親,這解釋了它們為何產生類似的殼。

“我們的神經細胞用一種類似病毒的基因,以一種類似於病毒的方式在細胞間傳遞遺傳信息,而我們至今才知道這一點,”謝潑德說,“至於它為何這樣做,目前我們還不知道答案。”一個大膽的猜想是,神經細胞用Arc和它運輸的RNA彼此影響,一個細胞可以用Arc來運輸RNA使得周圍的另一個細胞改變被激活的基因。“這又和病毒做得非常相似——改變細胞的狀態來製造病毒自己的基因。”謝潑德說。

編譯/旅行家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研究顯示,其實在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艾滋病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