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共和國簡介

馬裡素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 地處西非中部,東鄰尼日爾、布基納法索,西與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毗鄰,南鄰幾內亞、科特迪瓦,北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國土面積124.1萬平方公里。

馬裡共和國簡介

馬裡全境主要由塞內加爾河上游盆地、尼日爾河中游和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組成。沙漠主要在北部,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多為海拔300米的平原和臺地,中部為大平原,西部和西南部海拔約為500~800米之間。

馬裡為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和涼季(11月至次年2月)。熱季酷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於雨季;涼季最低氣溫也不低於14℃。全國平均降雨量為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遞增。

馬裡共和國簡介

馬裡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曾是加納帝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馬裡原來是加納南部尼日爾河上游康加巴(今巴馬科南部)地區的一個小國,居民主要是馬林凱人(黑人曼丁哥族的一支),信仰伊斯蘭教。

11世紀以前,曾隸屬於加納。加納衰落後,索索人一度強盛,馬裡又被索索人征服。13世紀,馬裡強盛起來。1235年,馬裡王子松迪亞塔在人民的支持下,打敗索索人,隨後征服加納,建都於尼亞尼(康加巴附近),是為馬裡王國。松迪亞塔注意發展生產,砍伐森林,擴大耕地,種植穀物和棉花,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所發展。馬裡的糧食自給,棉織品行銷國外,黃金大量運往北非。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馬裡國家日益強大起來。

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為“法屬蘇丹”。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1956年稱為“法蘭西聯邦”的“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稱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國內為蘇丹共和國。

馬裡共和國簡介

馬裡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統計,馬裡在全球169個國家綜合發展排名中列160位。農牧漁業是馬裡經濟發展的主要潛力。農牧漁業佔GDP的1/3,佔就業人口的80%。馬裡工業基本空白。除製糖、棉花和紡織、啤酒和飲料、磚瓦等個別企業外,馬裡幾乎沒有像樣的產業。

截止2014年9月已探明的主要礦藏資源及其儲量:黃金900噸,鐵13.6億噸,鋁礬土12億噸,硅藻土6500萬噸,岩鹽5300萬噸,磷酸鹽1180萬噸。森林面積110萬公頃,覆蓋率不到1%。水力資源豐富。有3個水電站,12個火力發電站,1個太陽能站。

馬裡共和國簡介

馬裡全國總人口1630萬(2012年)。馬裡是個多部落國家,全國有23個民族,主要有班巴拉(佔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

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馬裡全國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馬裡共和國簡介

馬里人注重禮貌,講究禮節,為人憨厚。當地居民見到外國客人,總是主動地打招呼,握手致予問候,詢問對方是否有需要提供幫助的地方,使那些初次踏上這個國家土地的外國人切身感受到馬里人彬彬有禮,熱情樸實。

馬裡的班巴拉族人遇見相互熟悉的朋友,立即將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前,一邊行走一邊問候,從身體問到工作,從個人間到家庭,對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兒等近況如何,幾乎都要問一遍,有時雙方背對著背地已經走出去很遠的距離,甚至連對方問候的話音已經聽不見了,嘴裡仍然在不停地說著,這是非洲的一種非常奇特的見面問候方式。

多貢族雖然是馬裡的一個少數民族,但擁有悠久的歷史,自古形成的本民族所固有的一些傳統禮儀迄今仍然保持著:晚輩遇見長輩要高舉握拳的右手行舉手禮;男士遇見女土主動為其讓道;相互熟悉的人見面要手拉手地長時間問候,對方的身體是否健康、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地裡的莊稼長勢如何等等,詳詳細細地問候一遍;遇有過路的陌生人討水喝,主人會熱情迎進家門,沏上一壺茶,端上一盤水果,送上一些點心,奉如上賓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隨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顯得高興,如果客人出於害怕給主人添麻煩的考慮,謝絕主人的招待,反而會引起主人的不高興,甚至可能生氣。

馬裡共和國簡介

在馬裡最著名的菜餚就是“沙烤全駝”。這種菜的製作要經過一段複雜的過程。他們先將宰殺的全駝割去雙峰,去除內臟並洗淨,再將事先烤好的一隻全羊放入駝腹、而洗淨的羊腹內再裝一隻烤好的全雞,洗淨的雞膛內再裝一隻煮熟的雞蛋,然後封駝腹,不放任何調料,把全駝放入用乾柴燒灼了的烤坑內,在駝身上埋一層薄沙,上面架好乾柴烘烤,約兩小時左右即可啟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