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送完葬還要回來擺宴吃飯,大家還好像很高興一樣,這是為什麼?

中山汽車資訊


在農村辦喪事,送完葬回來的確還是要擺宴吃飯的,這在我們當地叫“謝席”。大家好像很高興,其實原因在這裡:

擺這道宴席有三層意思:

一是第二頓飯。在農村,出殯還是有一定時間的,一般都是要趕在太陽露出“臉”前蓋棺填土。不用說鄉鄰們都會趕五六點鐘以前。按當地的風俗必須吃一頓“兩米子飯”,即小米熬的湯裡下少許麵條。也就著手準出殯的各種工作了。待出殯回來,都過去兩三個小時了。這時會準備幾桌豐盛的酒菜,讓大家吃好喝好。也就相當於第二頓飯了。


二是答謝之意。農村人,過白事,不用請,鄉鄰們會放下手中的活,都趕過來幫忙;過喜事,只要“喘”一聲,也就是請了,大家也會不約而同的過來。說是幫忙的,那也不是空手而來。都會帶上自家的碗筷、面盆等傢俬,桌凳、帳篷等用物。擺上這道宴席,既是感謝鄉鄰停下自己的活幫忙,又是對大家拿來傢俬、用物等,自己少了租賃費用的歉意。




三是有點分配任務的意思。“送完葬回來”,就意味著這家人的這樁大事塵埃落定了。也難得啊!不過,鄉鄰們又要回到自己的“崗位”上討生活了。在這道宴席之上,管事的會安排拆灶臺、卸帳篷、還用具等事宜,不用說,自己帶來的也順便帶回去。之後,在東家的千恩萬謝中,鄉鄰們又得回到各自的崗位去“討生活”了。

這道酒席,所有人都得坐著,吃啊,喝啊。讓大家聚到了一起,彼此加深了交流和溝通,也是他們之間“鄉情”更近了一層,這更是淳樸憨厚的鄉村民風的體現。大家覺得這趟忙幫得值,也是為自家有事了,打個基礎。想想誰不高興可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