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藥——“參”

這些參你都分的清嗎?

人參


每日一藥——“參”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多於秋季採挖,洗淨;園參經曬乾或烘乾,稱“生曬參”;山參經曬乾,稱“生曬山參”。


每日一藥——“參”

別名:人街,神草,鬼蓋,土精。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與用量:3~9g,另煎兌入湯劑服;野山參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防蛀。


每日一藥——“參”

白參片

臨床應用:

1. 生脈散(《醫學啟源》)治氣陰兩傷證。肢體倦怠,氣短聲低,汗多懶言,或乾咳少痰,口乾舌燥,舌乾紅少苔,脈微細弱或虛大而數。人參9g,麥冬9g,五味子6g,水煎服。 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益肺生津,固脫止汗,為君藥。

2. 八珍湯(《瑞竹堂經驗方》)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仲,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當歸30g,川芎30g,熟地黃30g,白芍藥30g,人參30g,甘草30g,茯苓30g,白朮30g。每服3錢,通口服。方中人參與熟地相配,甘溫益氣補血,為君藥。

3. 四君子湯(《聖濟總錄》)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人參9g,白朮9g,茯苓9g,甘草6g。每服2錢,通口服,不拘時候。方中人參甘溫益氣,健脾養胃,為君藥。


黨參

每日一藥——“參”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的乾燥根。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別名:黨人參,臺黨參,黃參。


每日一藥——“參”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脾、肺經。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用法與用量:9~30g。不宜與藜蘆同用。


太子參

每日一藥——“參”

本品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乾燥塊根。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採挖,洗淨,除去鬚根,置沸水中略燙後曬乾或直接曬乾。


別名:孩兒參、童參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經。

功能與主治: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

用法與用量:9~30g。


西洋參

每日一藥——“參”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 的乾燥根。均系栽培品,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低溫乾燥。

別名:花旗參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乾。

用法與用量:3~6g。不宜與藜蘆同用。


南沙參

每日一藥——“參”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杏葉沙參的根。別名:三葉沙參、山沙參、龍鬚沙參。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莖高50~100cm。莖生葉互生,狹卵形或矩圓狀狹卵形,長3~9cm,寬1.5~4cm,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花序狹長;萼鍾狀,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有毛;花冠紫藍色,寬鐘形,長約1.8cm,5 淺裂,裂片三角形,外面被毛,雄蕊5。花絲基部擴大,有密柔毛;子房下位,3室。蒴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於小坡草叢、林緣或路邊。產於華東、中南及四川。

採製:春、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洗後趁鮮颳去粗皮,乾燥。

性味: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於肺熱燥咳、陰虛勞嗽、乾咳痰粘、氣陰不足、煩熱口乾。

【用法用量】9~15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北沙參


每日一藥——“參”

【別名】萊陽沙參、海沙參、遼沙參、條沙參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乾燥根。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稍晾,置沸水中燙後,除去外皮,乾燥。或洗淨直接乾燥。

【炮製】除去殘莖及雜質,略潤,切段,曬乾。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於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

【用法用量】 4.5~9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玄參

每日一藥——“參”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乾燥根。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根莖、幼芽、鬚根及泥沙,曬或烘至半乾,堆放3 ~6 天,反覆數次至乾燥。

別名:元參、黑參、烏元參、浙玄參。

藥性類別:清熱涼血藥

性味與歸經:甘、苦、鹹,微寒。歸肺、胃、腎經。

功能與主治: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癘,白喉,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9~15g。不宜與藜蘆同用。


紅參

每日一藥——“參”

紅參片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栽培品(習稱“圓參”)經蒸制後的乾燥根。秋季採挖,洗淨,蒸制後,乾燥。

別名:飛來參,瓦參,土高麗參


每日一藥——“參”

高麗參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溫。歸脾、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與用量:3~9g。不宜與藜蘆同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