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跟着父亲去弄柴

怀念父亲:跟着父亲去弄柴

(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财政所干部邹祖国)7月1日、星期六、农历5月18早上,接到妹妹的电话:“转达母亲的训话,问我这几天在搞花儿(方言,干什么的意思)?明天、农历5月19是父亲的“三周年”祭日(遵照母亲的意思,农历2018年立春在2017腊月, 2018农谚有无春之说,已在腊月提前立碑),按宜都祭近日、不祭满日的风俗,要到父亲坟头祭拜,以示纪念。”这几天因连续业余加班、赶写几篇社会服务文稿,把父亲的祭日给忘记了,惭愧至极,是该挨母亲的训斥。

下午与弟弟、妹夫、外甥一起给父亲烧香叩头,默读镌刻父亲身世的碑文,又一次勾起难忘的记忆……

1983年的正月初六,家里等着柴火烧水煮饭(那时我的家乡周家河村多数农家、常常冬季到附近丘陵地带的山上砍柴、挑回来满足生活之用),父亲要去捡柴,17岁、读高一的我,自告奋勇跟着一起去。在父亲的帮助下,勉强凑足了一担柴。从宋山冲挑回来的路上,我感到越挑越重,走到当时的一个父亲以前认识的农户家里时,我准备把柴放在他家,第二天用独轮车推回来。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一再坚持他“财不归家却似无”的老观点,结果我硬撑着、靠歇“节节肩”(方言,没走几步就歇息之意)挑到了家,我当时蛮自信地对母亲说:这担柴绝对有100斤重,父亲笑而不答,一过秤,结果不到70斤。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虽然个头很矮,但力气却不小,尤其捆得一手好柴,那些年,出门弄柴,父亲的一担松毛,不仅捆得扎扎实实、而且匀匀称称,曾经让许多同龄人自愧不如。

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家里用上了蜂窝煤、沼气池,1986年我参加工作后,又增加了液化气。而那一次,成为我唯一、关于弄柴的生活体验……

在我们三兄妹成长的岁月里,听得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的一句话:“只要人亲齐(方言,身体健康之意),勤劳肯做,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他朴实的教诲,与伟人的声音脉理相通:幸福不是轻轻松松、热热闹闹、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

父亲,您的儿女家庭、您的子孙后代,始终继承、永远光大您的奋斗遗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勇敢、勤劳、智慧书写兴家、发家、旺家的新时代家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