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必備:2020文綜歷史選擇題題型突破-類型5 推理、推斷類


高考高分必備:2020文綜歷史選擇題題型突破-類型5 推理、推斷類

類型5 推理、推斷類

高考趨勢 推理、推斷類選擇題是高考全國卷必不可少的題型,這是由歷史學科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特點決定的。它的主要含義是根據題幹已知的若干條件,將題幹相關的信息加以整合,運用邏輯思維的規律,得出符合所給標準的結論,也就是正確選項。這一類型題目設問常用的方式是“據此可知”“由此可知”“推知”“這一論斷”等。從考查的主要方向來看,集中於論從史出,從歷史材料中得出結論已成為高考命題的主要趨勢。

解題秘籍 主要方法可採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係、基本原理等。要注意教材的結論有些過時,但是基本史實還是相對可靠的。在得出自己的推斷時,還要通過已知的基本史實來驗證結論是否正確。

真題演練:

1.(2019·全國文綜Ⅰ,26,改編)唐代之前,荊楚民間存在一種祈求豐收的“牽鉤之戲”,至唐代稱作“拔河”,廣為流傳。唐玄宗《觀拔河俗戲》詩云:“壯徒恆賈勇,拔拒抵長河。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據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更具尚武精神

B.重農抑商成為時代潮流

C.陽剛與力量受到推崇

D.唐代詩歌出現流俗趨勢

解析 根據材料“壯徒恆賈勇,拔拒抵長河。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可知唐代的社會風尚推崇陽剛與力量,故選 C項;材料僅涉及江南,沒有將江南與北方比較,無法得出江南文化更具尚武精神的結論,排除 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勇武,而非重農抑商,排除B項;由一首讚揚民間體育活動的詩歌,不能得出唐代詩歌的發展趨勢,排除 D項。

答案 C

2.(2019·全國文綜Ⅱ,31,改編)1979~1981年,中國減少糧食播種面積5 000萬畝,有計劃地擴大了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在有條件的地方還開始逐步退耕還林還牧,鼓勵農村在經濟合理原則下舉辦社隊企業。這些政策(  )。

A.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B.推動了農村合作社發展

C.改變了農村經濟所有制結構

D.開始改變農村生產單位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國家在貫徹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故選A項;發展農村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時期,材料中的社隊企業不是合作社,排除B項;材料提及的發展農村副業和集體企業,都是集體所有制的,沒有改變農村的所有制結構,排除C項;農村生產單位開始由集體到家庭,始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排除D項。

答案 A

3.(2019·全國文綜Ⅲ,27,改編)乾隆時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異縣,地畝山場皆委之佃戶”。蘇州甚至出現“土著安業者田不滿百畝,餘皆佃農也。上田半歸於郡城之富戶”。由此可知,當時江南(  )。

A.農村生產關係已發生質變

B.農業生產利潤大於商業

C.個體農耕為主要生產形式

D.農業中商品化生產普遍

解析 由材料“地畝山場皆委之佃戶”“土著安業者田不滿百畝,餘皆佃農也”可知,個體租佃經營是當時江南農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故選C項;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農業生產關係的主流長期是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租佃關係,並沒有發生質變,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農業生產的利潤與商業的比較問題,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說明農產品生產用途或目的,不能說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D項。

答案 C

4.(2019·全國文綜Ⅲ,28,改編)19世紀六七十年代,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新式企業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較為盛行。這一做法(  )。

A.是崇洋媚外社會風氣的表現

B.有利於中國新的社會階層發展

C.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主要原因

D.導致了傳統主流思想開始衰落

解析 “外國人的名字”代表外國人的身份,在中國近代受領事裁判權的影響,往往意味著特權,成為民族工業創立之初民族資產階級的護身符,故選B項;租借外國人的名字經辦企業主要是為了獲得特權,並非崇洋媚外,排除A項;租借外國人的名字經辦企業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西方文化侵略,但不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租借外國人的名字經辦企業可以改變中國人某些排外觀念,但這並未對儒家思想造成很大沖擊,排除D項。

答案 B

5.(2018·江蘇單科,8,改編)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謠:“自從光緒二十八年把路辦,銀子湊了萬萬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憐的莊稼漢,一兩糧也出這項錢。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佔路權。”與該民謠相關的歷史事件(  )。

A.導致義和團運動的爆發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臺

C.促使五四愛國運動發生

D.推動國民大革命興起

解析 “光緒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辦路因為哪一件? 怕的是外國佔路權”指的是四川保路運動。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的保路運動為武昌起義提供了條件,從而加速了清王朝滅亡,故B項正確;義和團運動爆發於1900年,故A項錯誤;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故C項錯誤;國民大革命運動興起於1924年,故D項錯誤。

答案 B

6.(2018·全國文綜Ⅰ,29,改編)五四運動後,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論,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 “增加富力”,發展實業;還有人主張“採用勞農主義的直接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論(  )。

A.確定了中國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

C.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

D.消除了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 “採用勞農主義的直接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運動後,關於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論,出現了走資本主義道路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兩條路線。這場爭論宣傳了馬克思主義,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大多數人得到幸福,從而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故C項正確;中國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闢於20世紀20年代末,故A項錯誤;這場爭論沒有涉及歐美的社會制度,故B項錯誤;五四運動後,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說太絕對,故D項錯誤。

答案 C


高考高分必備:2020文綜歷史選擇題題型突破-類型5 推理、推斷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