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會造成選擇性“批判”,失去心理平衡、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表面上我們被生活中的某種東西給困住了,比如很多人抱怨婚姻有問題、老闆有問題、公司有問題,他們常常歸罪於外在,實際上他們是被內在的心智模式所牽制。某種東西像癮頭一樣牽制住了他,時刻在操縱他,他自己卻渾然不知。

——佚名


抱怨:會造成選擇性“批判”,失去心理平衡、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放下抱怨、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最近一直在跟朋友討論抗挫力(Resilience)這個話題。抗挫力指的是一種我們能從困境和挫敗中迅速恢復,甚至變得更加強大的能力。

“所有沒有‘殺死你’的東西,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點亮)這是我父親喜歡說的一句話,意思是擁有果斷的行動力並敢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抗挫力中一種重要的能力。

那麼,什麼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呢?這是一個陷阱式的問題,基於個人特性的不同,每個人對“負責”的定義不同,每個人的價值觀也不同,所以不能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而且,在大多數時候,我們自以為自己是在為人生負責,其實並沒有。很多人總是喜歡抱怨這抱怨那,甚至每天一臉的不耐煩,好似全世界都跟他有仇似的。

世界欠你的嗎?不欠。為什麼?

你抱怨、你不爽,無非就是你想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又太少。有的人就是一邊不停地向生活索取著,一邊又抱怨著現實,以及上帝如何的不公平。這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它根本就沒時間和耐心慢慢培養你,它來不及等你成長。你不行、不願意、不喜歡,沒關係,換人吧!這就是現實。

每一個人都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要知道,因為抱怨,一次次放鬆自己、遷就自己的行為,看似不起眼,慢慢地就會讓你形成一種懶散、敷衍的態度,最終會害你一輩子。

可以說,那些不願意長大、阻礙自我成長的人,說到底是他們不願意承擔責任。你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抱怨工作不順、生活壓力太大,怎麼辦?很抱歉,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其實,有壓力不是壞事,有壓力才有動力,也正是這些壓力驅使著你在一步一步前進。如果你因抱怨而矇蔽了雙眼,變得懈怠、懶散,很抱歉,你將被淘汰。因為,一個有使命感的人,會放下心中的埋怨,學會思考到底是什麼阻礙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生活就是這樣,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一生的艱辛和困苦,要不然,為什麼人一出生就要哭呢?

抱怨:會造成選擇性“批判”,失去心理平衡、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低谷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路


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能選擇面對生活的態度

“日子過成這樣,你不該哭嗎?”曾有人這樣問馬小跳。

“放下對生活的抱怨,努力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馬小跳的想法很簡單,只有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而抱怨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起不到任何作用。

當年,馬小跳的父親被查出患有肌源性肌肉萎縮病,得了這種病的人最終會完全癱瘓,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由於無法接受厄運,媽媽提出離婚,隨後改嫁他鄉。

13歲那年,與馬小跳相依為命的奶奶撒手人寰,從此照顧父親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能選擇面對生活的態度,這是馬小跳的無奈與堅持。

每天,馬小跳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攙扶著父親去衛生間,給他洗臉、刮鬍子,然後將父親扶上輪椅吃早飯。安頓好父親後,馬小跳匆匆吃幾口早飯就趕到學校上課。

午飯時間,馬小跳又急急忙忙地趕到食堂,買好兩個人的飯菜,趕回家照顧父親。等父親吃完飯,他再趕回學校繼續下午的學習。下午放學後,他又小跑著回家照顧父親,然後再回學校上自習。晚自習結束,他回家照顧父親睡下,常常已經是深夜。

這麼多年,日復一日,馬小跳從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有時他真的很想睡一個安穩覺,可是一想到父親,他就再也睡不好了。儘管如此,他的成績還是名列前茅,考上了省重點高中。

然後,他在學校附近幫父親租了房子,每天一邊照顧父親,一邊學習。每到週末他就去做兼職,比如發傳單、分發快遞。

很多同學都無法理解馬小跳是怎麼堅持到現在的,可馬小跳覺得,為了父親再苦再累都值得,而他也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他還有夢想——當一名律師,然後開一家律師事務所;他還想買個大房子給父親住……

同學眼中的馬小跳是堅強的、優秀的,其實,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恨過母親的心狠、恨過這個世界的不公平、恨過自己怎麼會生在這個家庭。但是,當一切平息後,看著父親睡得那般踏實,他又笑了。

倘若被生活左右了方向,除了繼續前行之外,你還能怎樣?

抱怨:會造成選擇性“批判”,失去心理平衡、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即使命運不曾優待你,但態度可以改變生活


學會收斂,你不是主宰命運的神,沒人會無條件地接受你的情緒。

成熟的人會看到生活的希望,會期待與感恩那些美好的發生,而不成熟的人只會抱怨、指責。

工作中,無論大事小事,凡是要你做的事情,你就會反感、氣憤。如果是職責之內的事情,你就會拖拖拉拉,覺得沒必要這麼急著做好。如果誰說你一聲,你就會立刻反駁,振振有詞。如果你多做了事情就會念念不忘,總是跟領導討價還價,併產生抱怨的情緒。可是,在生活中,誰能為你的不滿與委屈負責,抱怨又有什麼用呢?

抱怨不會讓你提高什麼能力,也不會讓你得到有益的經驗,更不會讓你因此而獲得自我提升,它只會讓你浪費更多的時間,錯失更多的機會。

誰都有脾氣,但要學會收斂,因為你不是主宰命運的神,沒人會無條件地接受你的情緒。誰都有夢想,倘若選擇在困境中沉得住氣,在拼搏中奮鬥與堅持,那所有的疑問,時間都會給你最好的答案。也只有放下抱怨,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不辜負這一路的好光陰。

抱怨:會造成選擇性“批判”,失去心理平衡、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收斂好自己的脾氣,好運才會青睞於你


事實上,抱怨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讓你失去很多。比如:

1、錯失機遇

喜歡抱怨的人,會失去很多的工作機會,也就失去了很多進步的機會。

這種人不停地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平臺,到最後發現自己只顧著抱怨,錯失了機遇,荒廢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導致一生都有可能沒有任何成就。

2、浪費時間

愛抱怨的人,本身不想學習,也不愛學習。即便你給他們提供學習條件,他們也不會主動學習。

他們有諸多的抱怨,說:“憑什麼讓我做那些本不該我做的事情?”其實,如果領導突然安排一份額外的工作給你,那是一種信任與期望。很可惜,他們卻在抱怨之中錯失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3、人脈資源的流失

有研究表明,愛抱怨的人容易失去朋友。當你開始抱怨的時候,你全身上下充滿了負能量,讓周圍的朋友慢慢地疏遠了你。

適當的抱怨,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洩手段。有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若成天抱怨不離口,則會陷入“心理偏盲”的誤區,就像是戴了有色眼鏡一樣,總是對身邊的人和事選擇性地“批判”,最後失去心理平衡。這類人喜歡凡事往壞處想,變得冷漠、孤僻,導致人脈資源流失。

抱怨:會造成選擇性“批判”,失去心理平衡、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壞情緒會讓你失去更多的合作機會


被抱怨束縛,就是自毀前程,會失去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我的老闆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天到晚只會抱怨的人,必定是不成熟的人。”(點亮)你整天抱怨這抱怨那,有用嗎?還不如時刻提醒自己,與其因為抱怨浪費時間,不如去想想自己希望得到的到底是什麼,然後想辦法實現目標,充實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就會無心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失去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而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如何去面對社會、快速地適應社會後,你就沒時間去抱怨了。因為,到那時你把時間都用來學習了,期望更好的自己能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你有時間抱怨,不如好好學習,將來有一份好工作,讓父親過上好日子。”這是馬小跳最簡單的想法。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正如馬小跳所言:

“與其抱怨,不如去學習。”(點亮)因為,在這個競爭殘酷的世界裡,你若對自己抱著過高的期望,想被公司重用、想得到豐厚的報酬,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強大自己。這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生存靠的是實力。大格局的人才能有大人生,而我們只有放下對生活的抱怨,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暢銷書《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爾·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是因為我們覺察到抱怨可能會帶來好處。”(點亮)事實上,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不能減輕內心的痛苦,除了讓更多的人遠離你,你什麼都不會得到。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在逆境中,我們要端正態度,勇於接受挑戰。如果能夠放下抱怨,保持積極的心態、保持責任心,做到在其位盡其職,竭盡全力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思考和學習上,這樣,你一定會得到極大的鍛鍊和成長,人生一定不平凡。

抱怨:會造成選擇性“批判”,失去心理平衡、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

扛得住壓力,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結語

人生在世,我們要做到沉得住氣,要學會勇於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這是父輩給我們的忠告,也是當代社會值得倡導及借鑑的處世準則。人生的長途跋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無奈和苦痛,所以不要覺得這個世界在處處與你為敵,也不要覺得這個世界欠你什麼——是你自己想要好好地活著才去跟這個世界較勁,要拿回生活的掌控權。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生活美好而又艱辛。你若懂得放下抱怨、心懷感恩,相信你的明天正如馬小跳相信的一般,燦爛而又美好。



玉凡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