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事物固有功能屬性不需要人為主觀培養設計,所以是客觀存在的自然屬性。

後天培養的本領功能屬性不可能脫離事物本身固有的自然功能屬性所衍生變化約束,因此後天培養的本領功能屬性不是事物原本所固有的客觀存在自然屬性。

先天固有自然屬性特徵無需人為操縱也能夠自然運作完成功能作用,後天衍生形成的功能屬性特徵需要有意識主觀能動培養設計才能實現特殊個性化的功能用途。

人類社會存在所固有的自然共性文明功能屬性無需任何人為掌控操縱也能按固有規律自然運作發展變化,而人類處理自己個性化特殊需求人際關係的功能屬性則需要人為有意識有目的去主觀能動的操縱掌控和培養設計。

人類根據這些自然存在共性和特殊創新個性進行融合協調所製造出來的社會公共規則規矩系統產品如果不能被有效實施運作,則人類是可以憑藉自己主觀意識能動性去隨意更迭改變甚至拋棄毀滅它的。

因為,產生構建人類社會文明存在基礎“仁”的這種固有自然共性功能屬性特徵通過演繹變化才衍生形成了各種個性差異化人際關係“義”的這種功能用途屬性特徵,“義”這種個性化主觀自由能動創新屬性特徵通過不斷融合協調運作演繹變化又衍生統一成了社會共識認可執行的公共規則規矩產品“禮”這種功能屬性狀態存在。

所以,人為製造的公共規則規矩“禮”這種功能屬性正常運作需要依託人們主觀能動意識形態共識認可的價值觀作為基礎前提條件,而主觀意識形態能動性本身所固有的各種個性肆意妄為和盲目自以為是也是造成人類社會文明各種人為分歧矛盾和侵略博弈鬥爭的根源。

那些脫離客觀實際自然存在而自作聰明主觀意淫自以為是的人,邏輯思維和理論研究都非常富麗堂皇,其實都是最愚昧無知的表現。

正因為如此,成熟進步的人會根據客觀存在的自然運動規律來培養設計自身的屬性功能特徵,而不是根據自己主觀意識的想象去胡編亂造肆意妄為。追求掌握能夠產生各種實際利益的事物內在固有客觀存在自然運動規律本身,而不是去追求各種利益所展示出來的華麗外在表現形式和功能用途。

所以,要善於剔除主觀能動意識的隨意不穩定性,要善於把握客觀存在內在本質規律的自然客觀固有性!

老子從這一章開始著重闡述“德”這種屬性存在。在老子《道德經》裡,“道”就是事物處於不斷運動變化過程中具有無法確定具體運動規律的運動狀態,人們無法把握識別這種不確定規律運動狀態,卻能夠感知到這種運動狀態的存在。“道”擁有對其所衍生後續運動變化屬性產品存在的支配權和所有權。“德”就是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處於相對穩定或相對靜止的屬性狀態。此時運動狀態具有可被人們識別把握的可確認具體運動規律,這種規律性運動能夠展示出事物的各種功能用途、特長特徵、形狀大小、外貌屬性、本領能力等等等等。“德”這種可被識別認知把握運用的屬性運動狀態存在,就形成了現在整個世界五彩繽紛包羅萬象的各種事物不同功能用途使用權存在。因此,“德”就是“道”演繹變化出來的相對穩定運動規律屬性存在狀態。人類大腦意識形態主觀能動性功能用途運動規律屬性狀態的存在,就屬於“德”的運動規律研究範疇。

“上德”指事物固有客觀存在自然功能屬性特徵。“下德”指事物後天培養設計出來的功能屬性特徵,它是“上德”的衍生附屬功能屬性產品。“無為”指自然運作變化,無需人為操作。“無以為”指自然完成和實施各種功能用途,比如自然生態系統,生老病死等等等等。“為之”指後天培養屬性功能的運作。“有以為”指人為有目的,有主觀意識能動性支配掌控的培養設計。“仁”就是文明人類存在最原始基本的固有自然屬性特徵狀態,是所有人類最初始的固有共性,它是區別文明人類屬性和猴子獸類屬性的唯一界線。孔子對“仁”的研究比老子要高級先進深入得多,在此不表。“義”就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個性化人際關係需求主觀能動設計製造出來的各種私人規則規矩行為規範,個性化“義”的功能屬性必須以公共人類群體共性“仁”屬性存在為前提條件。“禮”就是各種社會公共規則規矩和法律道德行為規範。“禮”是人類把自然存在“仁”和個性化存在“義”通過和光同塵運動規律磨合協調重新組建構成的公共規則規矩文明運作系統。“失”不是指失去、消亡,而是指演變、轉化,是共性和個性的一種互動變化。比如小麥屬性狀態變成麵粉屬性狀態,麵粉屬性狀態變成饅頭屬性狀態,就是小麥共性存在演繹變化衍生成為了麵粉個性存在,而麵粉共性存在又演繹派生出了饅頭個性存在,而不是製造饅頭個性化屬性可以消滅或不需要麵粉共性屬性的存在了。西方哲學就不懂這個道理……“忠”就是共識,“信”就是認可。“薄、泊”指依靠意識形態功能屬性的不穩定性。“前識者”指脫離客觀實際存在的胡思亂想和主觀意淫。“道之華”指意識形態邏輯思維理論的華麗漂亮。“厚、薄”指依靠客觀存在和依靠主觀意識這兩種行為方式。“實、華”指事物的內在本質屬性和事物的外在表現形式。“去彼取此”指剔除外在的主觀的,把握內在的客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