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1944年4月,中國地質學會第26屆年會在貴陽召開。會後,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許德佑、陳康和馬以思三位地質學家前往貴州西部地區進行地質礦產調查,採集的礦石樣本被誤認為金銀財寶,4月24日沿白沙古驛道行至晴隆與普安之間的磺廠時,被一夥蓄謀已久的匪徒劫持並先後殺害,其中精通六國語言的馬以思女士慘遭蹂躪,情節令人髮指。此案性質極為惡劣,噩耗傳出後,舉國上下義憤填膺,各界人士痛惜不已。當時的高層聞訊後震怒,下令地方政府三天偵破此案,共抓獲29名涉案匪徒中的24名、擊斃拒捕的匪徒3名。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白沙古驛道 @貴州遊俠攝

1944年5月7日,三位地質學家的靈柩被運至晴隆縣召開追悼大會,同年6月安葬於貴陽花溪公園。

1945年,為紀念這三位為科學獻身的地質學家,激勵後輩,中國地質學會設立了許德佑科學紀念獎、陳康科學紀念獎、馬以思科學紀念獎。

許德佑生前在關嶺發現的海百合化石品種,1949年被命名為“許氏創孔海百合”。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1987年(另一說為1989年),三位地質學家遷葬於貴州工學院游泳池後山(蔡家關村大偏坡)的地質陵園。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奇怪的是,三位地質學家現安葬於貴陽的地方“地質陵園”,在出版物和網絡上卻找不到相關信息,也未見任何地圖進行標註,難道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遺漏了?唯一的線索只有網絡新聞中附帶的兩幅貴州地質學會前往掃墓的照片,於是改哥由此按圖索驥,頗費周折打聽,才通過工學院的老師得知“地質陵園”位於貴州理工學院游泳池後山。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雅河苗木基地大門

最後通過蔡家關村居民指點,終於找到“地質陵園”的所在,也就是校內職工俗稱的“地質系墳山”,確實是在游泳池後那一座山上,不過是在山坡的另一側,距離游泳池較遠,並且要出了學校家屬區的南門穿過苗圃才能抵達。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苗圃內的三岔路口距“地質陵園”不過百來米,但沒有任何標誌物指向“地質陵園”。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從三岔路口往南走,在第二根電線杆後往左拐沿土路上山,就能看到一片地質界人物的墓群。這個路口也沒有任何標誌物。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這片墓群裡居中的,正是三位地質學家。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徐德佑先生墓位於前排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陳康先生墓和馬以思女士墓居於後排兩側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左側的介紹碑,可能是從花溪公園內的原葬地遷來。

貴州理工學院後山 隱藏著一樁驚天大案

除了三位在白沙古道上遇難的地質學家,貴州地質界的一些泰斗人物也葬在這片墳山,墓旁都有墓誌銘作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