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啟示與孩子素養教育

作者: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學校語文教師 張偉玲

2020年的春節是一個不尋常的春節,本來是個闔家團圓的好日子,但因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的入侵、襲捲了中國很多大小城市,使得湖北武漢這座城市成了嚴重的疫災區,很多家庭不能團聚。面對這場無硝煙的戰鬥的打響,持續到現在,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疫情為何傳播這麼快?主要原因人們對這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能正確對待,有些人恐慌、有的人不配合檢查,從這些方面我們不難看出,人們缺乏的是心理素質方面的承受能力和科學素養方面的教育。

疫情啟示與孩子素養教育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學校語文教師:張偉玲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不難看出要想使人們在心理及科學素養方面有所提高,正確對待認識疫情,要使全民科學素養提高任重道遠,正如王安石所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所以我們還要從娃娃抓起。

孩子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棟樑,從小要培養孩子們科學素養,讓他們知道在這種突發疫情下,要讓孩子們自覺的意識到該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比如:勤洗手、不聚堆,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保護好自己與他人、疫情期間不做無謂的自我犧牲。就以前的教科書中有關“賴寧救火“一文中的賴寧他雖精神可佳,值得我們學習,可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15歲的孩子做出的犧牲,完全不合乎未成年保護法,也許他長大了會對國家的貢獻更大。如果不刪去會有很多孩子效仿。 所以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要有學習知識的能力,有隨時準備好迎接挑戰的堅韌的心智,這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東西。

在我們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同時,要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態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應激之下不做傻事,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突發的情況。對當前小學孩子而言,也是最適合接觸素質教育階段。核心科學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主動思考,主動求知的慾望,要會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會像工程師一樣工作,就像當前對待嚴重的疫情時期,我們秉承“落實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提高兒童科學素養為使命”加強對孩子們的科學素養教育,提高孩子們在未來道路上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及其意識。

現在很多孩子在心理上多少存在著一些問題 ,例如有的孩子有自閉症,焦慮症,抑鬱症…..如果我們讓真正的心理教育走進課堂、走進生活、走進每個人,那麼對孩子們來說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莫大的幫助。在這新冠肺炎時期,孩子們感愛到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大人的焦躁,不同年齡的孩子會出現不同的反應。小一點的孩子會出現哭鬧增多,有的孩子會害怕、緊張、煩躁 、焦慮,那我們對孩子要多多撫慰,教孩子懂事。多年以後孩子們如果再遇到類似突發事件時,他們可能已經長大、可能已成年、可能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那麼他們是不是就會對他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引導方向和應對措施或方法呢。就像非典時的那批孩子,他們現在已是高中生了,如果他們從小就接受此類教育,我想他們一定會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對方法,知道該如何防護。這樣以來對家庭、對社會就不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我認為科學素養教育和心理教育從娃娃抓起是完全有必要的。

針對這次疫情,我們也要及時對孩子們進行“生態文明“的教育,讓孩子們真正意義上理解保護野生動物,如何去愛護大自然,破壞大自然的生物鏈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危害。這場“戰疫“給大家帶來的損失嚴重,很多優秀的醫務人員在戰疫中死去,有的小區因一人得病全小區的人都要被封閉禁足,好多交通減運、停運,學校不能開學、好多企業不能開工。如果人類不對野生動物破壞,加以保護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疫情出現,不會有那麼多無辜的生命被奪走。就不會有醫護人員的被感染、甚至犧牲,導致有的家庭失去親人,這些不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嗎?

保護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要使廣大民眾的公民素質得到普遍提升,還要從娃娃抓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