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額退保”背後的惡意投訴騙局


警惕“全額退保”背後的惡意投訴騙局

(本報訊 記者李靜)記者近日從遼寧省保險行業協會了解到,近一段時間,全國部分地區不斷有消費者反映,一些打著“代理退保”、“專業保險維權”、“退保諮詢”等旗號的機構或個人,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宣傳,獲得保險消費者個人信息後,無視保險合同法律效力,通過歪曲事實、捏造信息等方式,煽動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引誘、誤導消費者退保正常持有的保險合同,開展“惡意投訴全額退保代理”業務,有的甚至與黑惡勢力勾結,對消費者進行恐嚇,以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這種未經批准非法從事金融保險業務的行為,破壞我省金融營商環境,擾亂正常金融市場秩序,容易引發金融風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發現此類惡意代理退保案件600餘件,涉案金額近千萬元。

目前,部分省市地區監管部門、消費維權組織已經發布多次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 “全額退保”背後的惡意投訴騙局。北京、深圳、廣西、四川等省級保險監管部門均發佈了明確風險提示。此外,已經有朋友圈惡意投訴事項涉嫌違法犯罪移交公安機關的案例發生。近日,針對遼寧地區出現的惡意代理投訴侵害消費者權益現象,遼寧銀保監局對外正式發佈了《關於防範“代理保險維權 承諾全額退保”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要注意個人信息保護,切勿相信惡意代理退保騙局,選擇正規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惡意代理退保”可能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個人隱私信息洩露,被用做不法用途。通常,惡意代理退保的不法分子會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保單、照片、簽名、電話等個人隱私信息,用於委託代理退保。有的甚至還會對相關身份證、銀行卡進行扣留。不法分子獲取個人隱私信息後用於非法活動或倒賣,給消費者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二、全額退保後容易陷入“非法集資”陷阱。部分惡意代理退保的不法分子在誘導保險消費者辦理完成退保後,會以高收益、高回報的新“保險產品”或“理財產品”為誘餌,吸引消費者將退保的資金購買新的理財產品。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往往變成了非法集資,導致消費者血本無歸。

三、消費者退保可能面臨喪失保險保障得不償失的後果。消費者被誘導辦理退保後,失去已有保障,再次投保還將會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和2年未如實告知抗辯期、年齡增長或身體健康原因帶來保費增加的風險,甚至有可能被拒保的後果,這種後果對於消費者來說得不償失。

四、消費者可能遭受黑惡勢力的不法侵害。根據報道,一些開展“惡意代理退保”業務的不法組織為了控制消費者,會扣留其銀行卡、手機,甚至與黑惡勢力勾結,威脅恐嚇消費者,給陷入騙局的消費者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

五、“惡意代理退保”可能同時侵害其他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險是一種“最大誠信”產品,合同契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保險產品的價格、保障內容都是以大數法則為基礎精算出來。然而,這種被誘導非理性的大量退保會造成數據失真,最終會傳導到每一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六、消費者可能遭受不應有的退保損失。一般購買長期人身保險產品都有猶豫期,如在猶豫期之內退保是可以全額返還保費的;如果在銷售保險產品過程中存在誤導保險消費者的情況,通過公司官方客服、行業調解機構以及監管部門是可以得到正規維權的。這種“惡意代理退保”往往會阻斷消費者與外界的溝通,叮囑保險消費者拒不配合任何調查,最終將原來可以正常獲得全額退保的保單,騙取高額手續費,致使消費者遭受不應有的退保損失。

為切實維護廣大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特別提示:

一是保險消費者維權,請選擇正規渠道。保險消費者如對保險合同存在疑問,首先可通過撥打保險公司全國統一客服熱線、登陸保險公司官網、聯繫保單服務人員等方式與保險公司進行諮詢協商。其次可聯繫遼寧省及各地市保險合同糾紛調解部門,請保險專業人員幫助調解與保險公司存在的爭議和糾紛。也可撥打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投訴維權電話12378向監管機關反映有關情況,或通過司法渠道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二是個人信息,切勿輕易洩露。保險合同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屬於個人財產。保險消費者不要輕易將本人身份信息和保險合同信息洩露給其他人,或者委託他人代為辦理保險合同相關業務,避免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而遭受經濟損失。

三是理性消費,勿信誤導宣傳。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應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經濟能力等情況進行選擇,應如實填寫投保單,不輕信銷售人員口頭承諾。收到保險合同後,應認真閱讀保險合同中的相關內容,如實回答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回訪電話。

四是三思而行,謹慎選擇退保。保險產品一般具有長期保障功能,如在超過猶豫期後的一段時間內退保損失較大、失去保障。尤其是健康險、醫療險、重疾險等保險產品投保時,保險公司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職業等有一定限制,如果退保後想再次購買該類保險產品,可能會面臨拒絕承保、保費上漲等費率調整的情況。

此外,保險消費者如遭受不法分子威脅、恐嚇等侵害行為,導致人身、財產損失時,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