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最近《幕後之王》熱播,這部劇講述的是:布小谷(周冬雨飾)進入了業內最優秀的製作公司——星天娛樂,在淳于喬(羅晉飾)的團隊中,她不斷成長,最終成為新一代“幕後之王”的故事。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職業的使命感和人物身上的理想主義光芒,都讓人萌生了強烈的衝動想去做幕後。一種職業,如果能上升到追求公平正義、國民幸福層面,跟國家和國民掛鉤,顯然是一種非常大的魅力。當然,這種操作有危險係數,就像劇中人一樣,需要視野和勇氣。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通常來講,一部好的職業劇,至少要展現三點:

第一,要展現這個職業的存在發展跟國民的關係;

第二,要講述工作日常如何運轉,要重點表現眼前職場的具體問題和整個行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革新;

第三,要拍出職場的性感之處,表現職業價值觀和法則,這要依賴於有魅力的人物和有張力的人物關係,人物要有卓越的理想,有專業水平,有個性有趣味。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以上幾乎是缺一不可的,而《幕後之王》所呈現出的閃光和不足之處,也是因為符合或者背離了這三點。故事聚焦綜藝製作,範圍不出娛樂圈,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打法,可以理解,然而並不高明。

綜藝製作本身規模小,它的外延是娛樂圈。製作公司、經紀公司、明星、數據公司、電視臺、廣告商、粉絲團、媒體人和娛樂記者都在該劇的範圍之內。可目前看來,《幕後之王》的範圍基本到此為止了,並沒有觸及更深更廣的層面。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通過觀劇,也引發了從業者對於當下傳媒行業存在的問題的一些思考。

比如星天娛樂的節目《十二歌王》和ME公司的《超新星情歌專場》一直在對打,引出了行業問題——同質化競爭。節目要改版,牽涉利益方更多,經紀公司、電視臺和配套的廣告商都是阻力。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從《中國好聲音》引進國外成熟的節目模式並且在市場上受到了認可開始,中國的電視節目越來越模式化、同質化,不可否認《中國好聲音》的出現推動了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但是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對本土原創節目的開發,除了資本力量的驅使,還有就是內容製作者本身的“懶惰”,盲目的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放棄了作為一個創作者本該具有的自我和責任。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資本看重的是利益,而創作者不能只看重經濟利益而放棄了社會效益,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的受到美國霸權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娛樂至死”現象越來越嚴重,只有本土原創的節目是我們價值觀輸出的有力武器。

從創作者角度來講,原創的節目才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根本,從觀眾的層面來講,本土原創的節目才更加符合他們的審美期待和價值追求,隨著政策的支持,中國的電視節目產業也在逐漸好轉,本土原創文化類節目的火熱,《我就是演員》輸出歐美市場,證明了中國不僅有巨大的市場,而且也有巨大的創新潛力,中國也不缺乏優秀的製作人。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其次就是格局,總有一些站在風口浪尖上的人物推動市場的進步,這就是格局的不同,有些人是為了理想,有些人是為了利益,有些人是為了生存。

男主人公淳于喬有著卓越的製作理想,他的團隊也始終堅持高水準製作,整組其他製作部門,呵護新人,為走出“同質化競爭”困局而強推改革。他只看工作的衡量標準更加容易收服人心。

“現在的狀況是過度依賴海外版權,國內跟風很猖獗,連DTS和ME跟這樣的一線平臺都在同質化競爭……我只知道,如果不甩掉ME,就沒有出路,改則生,不改則死。”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淳于喬的格局和勇氣,讓下屬和領導都覺得“與有榮焉”,才會心甘情願地支持他。所以布小谷才會發出感慨:“當我忘掉過去的自己,我已踏入他的殿堂。”

通過幾大事件,《幕後之王》描述了綜藝節目製作背後的真實複雜和驚心動魄,展現了深入人物關係的能力。但對於職場劇來講,正面表現還是太少了,而且缺乏細節。

比如關於節目內容的具體想法是什麼?如何選曲編曲?版權和創新問題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具體是怎麼談判的?關於節目內容的爭執和辯論,這些細節還是很缺乏。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再次就是各種利益問題之間的矛盾衝突,有人只是謀求商業利益最大化,不惜拖慢市場的發展,而有些人思維固化,不敢創新,難以適應當下的發展,其實不管是技術如何發展,都是為了人服務,從觀眾的層面來說,技術的發展是為了製作出更加炫酷的內容,為了人們獲取更美的享受,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通過技術的發展,可以創作出觀眾喜愛的節目,同時完成對創作者自身的情感表達,對於商業來說,只要受到了觀眾的喜愛,那麼就會有市場,就能謀取最大的利潤,所以三者之間是互利互惠的關係,一旦其中一方被損害,那麼三者都不能達到平衡。

從《幕後之王》看傳媒業發展痛點問題

最後是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問題,比如對於高端人才的缺乏,互聯網思維不足等。電視臺方面則有一大批舊有的媒體人思維固化,難以適應當下新媒體快速碎片的傳播方式和內容年輕化的趨勢。布小谷在雲海衛視推行新媒體戰略受到了資金,媒體人等更重阻撓我們就可以看出。

當然還有問題存在,但總而言之,傳媒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然也存在著很大的機遇,唯有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才能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