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龍眼界要“換血”:良種代替劣種 覆蓋7個鄉鎮3000畝龍眼林

瀘州龍眼界要“換血”:良種代替劣種 覆蓋7個鄉鎮3000畝龍眼林

四川在線消息(餘翔 曾佐然 記者 魏馮)今年,瀘州掀起一場龍眼界的“大換血”:良種要代替劣種。

3月14日,瀘州市2020年龍眼良種高換示範項目在瀘縣海潮鎮紅合村龍眼基地正式啟動,到今年10月,瀘縣、江陽區、龍馬潭3000畝龍眼劣種,將全部換成優良品種。

龍眼高接換種,即是對種植多年的實生樹或質量低劣、經濟效益差的結果樹進行嫁接,用優良品種的接穗更換原來的枝條或樹冠,經過2到3年便可恢復原樹冠及產量,比重新改種新品種獲得相同產量快4到5年,是一種把劣種換成優良品種的技術、一項提高商品率的重要技術措施。

泸州龙眼界要“换血”:良种代替劣种 覆盖7个乡镇3000亩龙眼林

“計劃4月中旬完成嫁接、10月驗收,完成今年龍眼良種高換3000畝目標任務。”瀘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按照集中連片推進,一鎮一品的佈局,全市龍眼良種高換3000畝。其中瀘縣2000畝、江陽區600畝、龍馬潭區400畝。高換主要品種為2019年嫁接成活率較高、適應性較好的品種,重點發展寶石1號、高寶、福晚8號、福晚9號等品種,高換工作涉及江陽區黃艤鎮、龍馬潭區胡市鎮和瀘縣海潮鎮、潮河鎮、牛灘鎮、太伏鎮、雲龍鎮等7個鄉鎮。

“去年,我們從福建引進國家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育種科學家團隊選育的新品種,具有果形大、品質優、可食率高、成熟期晚等優點,今年我們要通過高換技術把瀘州品質差、產量低、銷售不好的品種換掉。”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譚德衛介紹。

泸州龙眼界要“换血”:良种代替劣种 覆盖7个乡镇3000亩龙眼林

不僅從換種上下功夫,瀘州還培育了本土“嫁接能手”,助推龍眼提檔升級。

3月9日,瀘縣太伏鎮玉溪村龍眼基地,開了一場瀘州市龍眼良種高換示範項目技術培訓會,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瀘州綜合試驗站站長、瀘州市農業科學院院長李於興率領專家團隊,對瀘縣龍眼基地鎮的54名嫁接能手、13名油鋸手進行現場培訓指導和操作考核。

泸州龙眼界要“换血”:良种代替劣种 覆盖7个乡镇3000亩龙眼林

“從去年開始,我們邀請龍眼專家連續舉辦三期嫁接技術培訓,經過理論學習、實踐操作培訓,現場考核合格的發給上崗證,參與全縣龍眼高接高換工作。”瀘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熊安會介紹,今年受疫情的影響,福建專家和嫁接手不能來瀘縣,倒逼瀘州培養自己的本土能手。

瀘縣作為龍眼種植優勢區域,承擔了瀘州龍眼高接高換項目主要工作,瀘縣現有龍眼種植面積20.3萬畝。去年,福建省龍眼嫁接能手、油鋸手在瀘縣海潮鎮、潮河、太伏等龍眼袋基地鎮進行高寶、寶石一號、福晚8號等優良品種高接高換工作994畝。通過龍眼良種高換項目實施,瀘州創造很多成果:如“挖砧”嫁接法在全國龍眼高換中瀘州首次應用,並得到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同行專家認可;引進品種高寶、翠香、寶石一號、福晚8號等全國領先,將瀘州龍眼熟期延長1個多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