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對待你的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的?

傻白甜小兔老師


原生家庭就像我們的DNA,我們是無法選擇的。但是在自我成長中,我們可以覺察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行為模式,並且逐漸學會與自己不滿意的那個部分和平相處。

比如,你說自己缺乏安全感,那就不要刻意去挑戰那些會帶給自己不安全感的事情。其實每個人的安全感都是有一定範圍的,沒有絕對的安全感,警覺性是人自保的生物本能。你可以在自己安全感的範圍內正常的工作生活,沒有必要一定去挑戰自己的安全感。比如,我認識有位朋友就會對不熟的人說,我有社恐啊,不喜歡參加人多的活動,但是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做的很好,也並不影響他們交到投契的朋友。

再比如,你說自己敏感多疑,其實敏感不見得是件壞事,它說明你共情能力強。比如做銷售需要對客戶的需求敏感,做醫生需要對病人的痛苦敏感等等。我相信你總能從自己的優勢出發找到自己擅長的一些事情。

總之,不必糾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它就像你的DNA,可能會增加你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僅此而已,可誰又不是在帶著病活著呢?


微心理讀書人


你好,我從小也是敏感多疑的性格,二十歲左右有經歷一些變故,導致對人沒有信任感,這幾年一個人在外地自我療傷,疫情期間在家跟父母在一起呆了三個月,才發現父母的不容易,他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不懂得給孩子情緒上的支持和關懷,我們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一直被壓抑,但是原生家庭的錯誤我們成年之後要自己走出來,因為凡事我們抗拒的,它會一直在持續,所以我們要做出改變,原生家庭的烙印已經產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再重生。



我更綻


我個人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我印象中長這麼大,父母兩個人在我和我弟之間吵過架,兩個人感情很好,我們也成家了,一家人在一起感覺很幸福,回到家父母也高興!那到我們這一輩,我覺得既然有了孩子就要為他負責,原生家庭還是對孩子影響挺大的!


豬豬流量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原生家庭環境對子女的身心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兒童在三歲左右心理開始慢慢發育,開始主動接受外界信息。這個時候父母的影響尤為重要。為什麼有的父母雖然離婚了,也得裝恩愛瞞著孩子直到成年。就是為了不給孩子造成影響。原生家庭環境長期處於暴力的情況下,孩子多半性格極端,偏激,甚至陰暗。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小張sss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回到過去。如果過去的家庭生活經歷讓你感覺很糟糕,如果你想變的更加有勇氣去熱愛生活,那麼根據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理論,你或許可以嘗試對過去賦予不同於以往的積極意義,並試著去理解父母那一代他們父輩那一代也是這麼教育他們的。試著去理解去學習去看書就能從原生家庭中獲得力量,獲得勇氣。


碼來男二號


不管什麼家庭,我會接受。自己渴望的東西自己回去爭取。影響也許就是我對一個家庭的概念,反而會讓我懂得如何更好的經營自己未來的家庭


hn122316


把困境當成是鍛鍊,提升自己正念的一種磨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