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槽子豬咋養?


獨槽子豬咋養?


阿元

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名字叫《獨生子女的臭毛病》。在這篇文章裡,列舉出來的獨生子女的臭毛病主要有:自我為中心,不為別人著想、張狂、不懂禮貌、忘本,也就是對父母不好、不知道自己是老幾,也就是自視過高等等。

實話實說,這些臭毛病,大多數的獨生子女都有。也正是由於許多獨生子女太多,所以現在的許多年輕父母,天天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教育孩子直是太難了。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我們的祖先還都是農民的時候,就有過很好的總結,那就是“獨槽子豬難養”。但這獨槽子豬再難養,畢竟也是養豬,和養人還不一樣,解決起來也容易得多,比如說可以再買一頭,取消他的“獨生子女”地位,或者乾脆就把它給宰了,省得浪費糧食。象當年著名的馬家軍教頭馬俊仁就這麼幹過,他專門挑獨槽子豬買,別人養不大啊,賣得就便宜,買回來咋辦呢?給它成群地關在一個豬圈裡,先餓三天,然後再上豬食,那豬吃的,就跟從來沒吃過食似的,那叫歡實(音對,白字)。

可能有人會說了,不是說獨生子女嗎?咋整豬身上來了呢?原因是啊,這獨生子女和這獨槽子豬有著許多的共同之處。阿元這樣說,大家別生氣,話粗理不粗,雖然說把這獨生子女和豬攏一堆了有點不雅,但這怎麼養的道理還真差不多兒。

首先,就是把他們的獨字去掉,你不是獨槽子豬嗎?我給你換個大圈行不行?讓你的身邊都是豬,我看你還怎麼獨得起來。對於這一點,咱們國家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也是這麼看的。孫雲曉你不知道麼?就是那個,哪個呢,就是寫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還有什麼〈書包裡的玫瑰〉的那個。人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是大大的有名。他的觀點也和我的差不多。孫雲曉就說了,這靠一家一戶是教育不好獨生子女的,咋辦呢?獨生子女的父母們要聯合起來,“小家變大家”,讓獨生子女們不再獨了,這樣的話,這獨生子女的教育也就不難了。

雖然這小家變大家,難度有點大,首先就說誰來做飯吧?要真的攏起十幾口子人來,大家不得比著、賽著的懶啊。但這“小家變大家”意思是對的,那就是說,儘量地讓獨生子女們,有一個大家一塊堆生活的環境,在這樣一個環境裡,你獨給誰看呢?慢慢兒的,他身上的一些毛病也就改掉了。

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說白了,獨生子女和以前大幫哄的孩子,最大的區別,那就是獨字。就是家裡就他自個兒,所以身上也承受了太多的關愛。不都說地球圍著太陽轉嗎?這在有獨生子女的家裡啊,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圍著孩子轉,如果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那場面可比那太陽系是壯觀多了。正因為這孩子成了一箇中心,所以他漸漸地就找到點當皇帝的感覺了,啥事就得我說了算,都得可著我來,於是一個又一個的臭毛病也就找上來了,這獨生子女的教育也就越來越成為一個特別麻煩的問題。

在海南,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有一天,在海口市一小學對面的飯店裡,一個老奶奶正在給一個小男孩子餵飯,小男孩手裡玩著玩具,奶奶送過來一口,就吃一口。不時的還來上一句,“奶奶,我要水”。他的奶奶就拿出一瓶礦泉水,擰開蓋子,把水送到孫子嘴裡。一會兒,小男孩兒說他吃飽了。他的奶奶才幫著孩子拎著書包,一直把他送到學校裡。

大家不要誤會,這個八歲的孩子沒什麼毛病,既不弱智,也不比別的孩子少個心眼,更不缺胳膊短腿。他的奶奶就說了:“小孩子太貪玩。讓他自己吃他總是隻顧玩,怕他吃不飽,所以吃飯一直讓人喂。”

這不是一個單獨的例子,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孫雲曉在《夏令營的較量》一文中說的那樣,我們的獨生子女,因為父母的溺愛,總也捨不得放手,所以孩子自立能力差,總是難以“長大”。

最後呢,講個笑話,希望大家能有所啟發。說有一天,孩子不停的哭啊,鬧的,他老爸實在受不了了,就跟孩子商量:孩子,你安靜會兒中嗎?這孩子說了:你這老爸是咋當的啊,我出生的那天,你沒有看說明書嗎?

這是啥孩子啊,但不管啥孩子,也不管他出生的時候帶沒帶使用說明書,咱們啊,都得好好研究研究,怎麼樣才能讓他健康地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