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外孫後裔,匈奴人劉淵要興復漢室?

一、匈奴貴族,高幹子弟

劉淵,字元海,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代;他文武雙全,擅長騎射,藉著八王之亂,司馬家族自相殘殺之際,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胡人政權漢國。

想當初漢高祖劉邦被冒頓打的抬不起頭,被迫送宗室女嫁給冒頓為妻,並約為兄弟,從此後來的子孫多以劉氏為其漢姓。

漢武帝時期大展雄威,大敗匈奴;漢宣帝時,匈奴呼韓邪單于率所部五千餘落降漢。東漢光武帝讓單于內遷,匈奴族的一部分人從此開始住在漢朝的邊界以內,同漢人雜居在一起。後來曹操為了加強對這些入居塞內、人口越來越多的匈奴人的管理,將他們分為五部,其中劉淵的父親劉豹被封為左部帥。

二、文武兼備,相貌堂堂,結交名士

劉淵七歲時,母親去世,他像大人一樣號哭不絕,哀感四鄰,讓宗族部落的人都為之讚歎。當時的司空王昶聽到此事,也派人送來辦喪事用的財物,以褒獎劉淵的孝道。

他自幼愛好學習,拜上黨人崔遊為師,學習漢文化,各種史記書籍,沒有不閱讀的。他尤其喜愛《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這兩部書,達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劉淵曾經跟同學談到,自己鄙棄隨何、陸賈的缺乏武功,當時遇上漢高祖,卻不能夠建立起封侯的功業。也可惜周勃、灌嬰的缺少文才,跟隨漢文帝而不能開創教化的大業。這就可以看出劉淵想成為一個文武全才,做一番大事業的人。

他一邊努力學習漢族文學,也學習各種武學知識和技能;他的手臂長而善於射箭,體力超群。並且這個小夥子長得相貌堂堂,姿態、儀表魁梧,身高八尺四寸,鬍鬚長三尺多。家庭背景好,人長的帥,又有文武全才,想不出名都難啊。

漢朝的外孫後裔,匈奴人劉淵要興復漢室?

當時善於給人看相的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師彧等對劉淵都非常崇敬,王公大臣也爭先結交他,連士族名士王渾也像對待朋友一樣虛心地對待他,讓自己的兒子王濟也去拜見他。

三、好友推薦、武帝召見,錯過參與滅吳戰爭。

劉淵從小作為人質住在洛陽,曾經受到司馬昭厚待。後來好友推薦,晉武帝也召見劉淵,與他交談之後,對他非常賞識,評價他的容顏、儀表,即使是春秋的由余、漢代的金日磾都不能高出他。

王濟趁勢向晉武帝進言推薦,劉淵文武才幹出眾,如果委任統領東南地區的事務,肯定可以平定吳會地區,晉武帝也欣然讚許。但這個時候孔恂、楊珧進言說:"依臣觀察,劉淵的才幹現在恐怕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陛下若是不重用他,便成不了大氣候。若是授予他權力,樹立他威望,那麼,平定吳地之後,恐怕他就不再向北渡江回師了。劉淵與我們不是一個民族,必然會有異心。現在,委任他治理本部的事務,我們已為陛下您感到擔心,若是還要將天然險阻之地賜給他,恐怕是不行的。"晉武帝聽完就沒有作聲了,否則滅吳之戰,統一全國也會有劉淵的一份功勞了。

漢朝的外孫後裔,匈奴人劉淵要興復漢室?

四、好友二次推薦,差點被殺

泰始六年,禿髮鮮卑部首領禿髮樹機發動反叛,秦州、涼州不安,晉軍初戰一直潰敗,晉武帝於是找臣子們商量如何收復失地。上黨人李憙又推薦劉淵為將帥,徵發匈奴五部的兵眾,平定秦州、涼州。這時孔恂又出來反對說:"劉淵若是能夠平定涼州,斬殺樹機能,恐怕涼州境內又要亂了。蛟龍得到雲雨,就不再是池塘中無法施展能耐的小東西了。"晉武帝於是又放棄任用劉淵的打算。

後來,劉淵在九曲河濱為王彌餞行,情緒激昂,盡情地喝酒;大聲地慨嘆、呼叫,聲音嘹亮,在坐的人禁不住因此而流淚。齊王司馬攸當時正在九曲,聽說此事便派人快馬去察看,聽到回報勸說晉武帝說除掉劉淵。這時他的好友王渾進言道:"劉淵是長者,我王渾替君王擔保講明此事。況且大晉正要向少數民族表明用誠信相待,用德政使遠方的人歸附,怎麼能夠憑連萌芽狀態都沒有的嫌疑殺戮別人送來伺候的人質,以表明晉朝恩德不廣呢?"還好晉武帝同意了王渾所言,要不然劉淵只能遺恨人間了。

五、蛟龍出水,各路豪傑投奔。

咸寧五年(279年),劉淵的父親左部帥劉豹去世,朝廷任命劉淵為代理左部帥;劉淵由洛陽回到了幷州,從此擺脫了人質的地位。劉淵在任期間,嚴明刑法,禁止各種奸邪惡行,他不看重財物,愛好施捨,與他人相交,推誠相見。各路豪傑都紛紛投奔到他的門下,就連幽州、冀州知名的儒生,後學中傑出的人士,都不遠千里來此遊歷。

六、八王之亂,乘勢而起

後來八王之亂,成都王司馬穎鎮守鄴城,為了控制匈奴,上表推薦劉淵擔任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劉淵又來到了鄴城。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的堂祖父劉宣等人秘密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並且派人到鄴城告訴劉淵。劉淵向司馬穎請求回故地會合行送葬之禮,司馬穎沒有答應。劉淵也在底下謀劃,讓手下人偷偷招兵買馬。

漢朝的外孫後裔,匈奴人劉淵要興復漢室?

八王之亂

後來晉惠帝六軍戰敗,幷州刺史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也都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穎的處境日益危險,這個時候劉淵又來勸說司馬穎,請求回去召集匈奴五部的人馬來赴國難。司馬穎當時想護送皇上回洛陽,避敵鋒芒,再告示天下,以叛亂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制服他們。劉淵勸止:"殿下是武帝之子,對王室有突出的功勞,有威望、恩澤廣,天下人都欽佩您的風範,誰不想為殿下您赴湯蹈火、獻出生命呢?這種情況下,徵發士兵有什麼困難呢?王浚是個小人,東嬴公只是個偏遠的旁枝,他們哪能與殿下您抗衡!殿下您如果一離開鄴宮,就等於向他人示弱,這樣,洛陽到達得了嗎?縱然到達洛陽,恐怕威望、權力就不在殿下您的手裡。一紙檄文,一尺書信,有誰肯去為他人尊奉這些!況且東胡的強悍不能超過五部之人,希望殿下您鼓勵、安撫兵眾,平定混亂,鎮守住鄴城,我當為殿下您以二部的兵力摧毀東嬴公,以三部的兵力斬殺王浚,兩個小人的首級指日就可懸掛在鄴城城頭。"

司馬穎非常高興,終於讓劉淵回去了;劉淵回去後做了大單于,短短二十天就召集了五萬兵馬。而司馬穎這邊繼續戰敗,挾持天子向洛陽奔逃。劉淵起初想去救,他手下劉宣等人堅決勸阻,認為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正應該振興匈奴,恢復呼韓邪的基業。劉淵於是聽從了建議,謀劃自立,興復漢室,收買天下人心。

七、稱王建國,四處攻城略地

公元304年,劉淵自稱漢王,大赦天下,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

漢朝的外孫後裔,匈奴人劉淵要興復漢室?

東嬴公、幷州刺史司馬騰聞訊派人討伐,卻被劉淵打得大敗;司馬騰被打的害怕了,率領幷州二萬多戶百姓逃到山東,到處侵犯、騷擾。劉淵乘勝進軍,聽從手下謀士建議,命令將士四出攻擊,到處攻城略地,所向無敵。河東、平陽屬縣的各壘壁都投降於他,趙魏的汲桑、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徵、東萊人王彌以及石勒等人都相繼地投降了劉淵。

八、正式稱帝,兩次攻打洛陽

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正式稱帝,並且命兒子劉聰和王彌進攻洛陽;初期連戰連捷,劉聰因此驕傲自大,依仗連續的勝利,沒有設防;弘農太守垣延假稱投降,乘夜偷襲,劉聰軍大敗而回,劉淵穿著白衣服前來迎接。

同年冬天,再次派遣劉聰等人率領精銳騎兵五萬進攻洛陽,由於晉軍眾志成城,斬殺了劉聰多名大將,劉聰一支失利。這時王彌勸劉聰說:"現在既然失利,而洛陽又非常牢固,殿下您不如回師,以後再慢慢地圖謀。我當在兗州、豫州之間招募兵士,收聚糧食,以等待進攻的日期。"宣於修之也勸劉淵說:"辛未那一年,當攻下洛陽。現在晉朝的紫氣還很盛,大軍不回,必定失敗。"於是不得不班師回朝.。

九、病死謝幕,曾想整合漢人

永嘉四年(310年)八月,劉淵病死,一代梟雄去世,在位時間六年。

劉淵起初不能容忍部眾的暴行,匈奴人喬晞進攻西河郡,喬晞先殺不肯投降的介休縣令賈渾,後又殺了哭罵他的賈渾妻子宗氏。劉淵知道後大怒,將喬晞追回並且降秩四等,又為賈渾收葬。後來將領劉景在進攻黎陽時,在黃河將三萬多人溺死,劉淵知道後大怒,更說:"劉景還有何顏面見朕!天道又怎能接受這種事!我想消滅的只是司馬氏,平民有何罪!"貶了劉景的官位。

但是在滅晉的過程中,手下人濫殺無辜、燒掠姦淫之事,還是屢禁不止,以至於百姓到處流離失所,白骨露於野。到了兩次進攻洛陽,西晉百姓死也不肯接受匈奴人的統治,猛烈抵抗。劉淵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表現出了非凡的政治頭腦和政治手段,也達到了一定目的;晚年劉淵看到漢匈之間的民族隔閡難以抹平,稱漢“以懷人望”越來越行不通,臨終前恢復了匈奴傳統舊制,實行“胡漢分治”。

劉淵開啟了胡人建國中原的時代,也拉開了西晉滅亡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