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宜樣兒是個歷史迷,隔三差五就要去故宮轉轉。2020年是故宮600歲的生日,本應該有很多重量級的特展要呈獻給大家,但是因為時下疫情嚴重,故宮還處於閉館狀態。無奈,只得回顧一下曾經在宮裡看到的展覽,以解相思之苦啦!

今天先來回顧一下一個有關乾隆皇帝的展覽,名叫:“幾暇怡情——乾隆朝君臣書畫特展”。你可以在一幅幅展出的字畫作品中,看出帝王志趣和臣子態度,很是有趣。


【一方印章,一方天地】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幾暇怡情”方印

乾隆皇帝是蓋章小達人這個梗,不必多解釋,大家自然都懂。光是他在《快雪時晴帖》上就足足蓋了172方印章,佔了總章數的78%。而此次在文華殿舉辦的這個特展主題——幾暇怡情,就取自乾隆常用的一枚印章(悄悄告訴你哦,這枚章老爺子也蓋在了《快雪時晴帖》上),寓意是:在處理政務之餘暇,還要愉悅心懷。何以愉悅心懷呢?來研習琴棋(可以先放一放)書~畫~(趕緊招呼起來)吧!


【從十三到二十五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十三歲的小弘曆臨摹趙孟頫的《漢番君廟碑》(部分)

老師的點評:“用墨太濃,字未端正”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二十五歲的弘曆臨摹陸深的《瑞麥賦》(部分)

從老師所寫的時間來看,這篇作業是分兩天完成的,打紅圈的是老師認為書寫較好的字。然而是年八月二十二日之後,再沒有哪位老師敢“批”弘曆的作業嘍!


從上面的兩幅不敢稱之為作品的作業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在作為小皇子的時候,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天資聰慧,他十三歲時的書法作業,以現在的評判標準來看,也是十分幼稚平常。但是二十五歲臨摹的這篇《瑞麥賦》,整體看來已是有模有樣、可圈可點,能得到老師認可的字也越來越多了。十三歲到二十五歲期間,正是小弘曆由一個普通皇子向大清繼承人“轉型”的時期,書法學習是他在這十幾年時間不曾停止學習的重要功課。他用超乎常人的勤奮換來了書法功力的巨大進步,也讓書法成為了陪伴一生的愛好。


【這是寶親王的素描肖像畫嗎?】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弘曆採芝圖像軸》雍正年間由著名宮廷畫師郎世寧所繪完成

初看這幅畫,確實引起了宜樣兒極大的興趣,這不會真是一副創作於三百多年前的素描畫吧?其實這的確是一幅很有看頭的作品呢......


看點一:作者——郎世寧

這位郎大人是著名的如意館宮廷畫師,服務於清皇室長達五十年,正是他把西方繪畫中透視、陰影等技巧帶入了傳統的中國畫中,才讓我們得以看到這麼形神兼備的弘曆畫像。當然,郎世寧最厲害之處在於他巧妙地把西方繪畫技巧同中國傳統工筆畫結合。你可以看到弘曆臉上的陰影,那是西方繪畫才有的效果,你也可以看到畫中小鹿的翎毛和乾隆衣著的畫法都體現著中國工筆畫的特點,如此“中西合璧”,將畫面展現的更立體,更飽滿。敢在帝王的臉上畫陰影,這郎大人也是“第一人”啦!


看點二:年輕寶親王著漢服啦?!

作為大清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乾隆對於漢文化的理解是很深入的,所以對於以漢服示人的肖像作品,他並不反感。一方面原因是他多年學習漢文化知識,又受到漢族老師的影響,自然而然從內心深處產生了文化認同;另一方面就是政治因素了。早在順治帝時期,為了體現少數民族政權同漢民族的融合,為了“照顧”漢人的情緒,順治帝就夜以繼日的學習儒家經典,親近漢臣;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更是早於乾隆出品過自己的漢服“照片”(建議大家去搜搜《雍正行樂圖》,都是雍正帝身著漢服的形象。故宮工作人員更是通過數字技術,讓靜態古畫中的雍正帝“動”了起來)。但是,講到這裡,我們還是要反轉一下。那就是這幅《弘曆採芝圖像軸》中年輕弘曆身著漢服,其實僅僅是用到了弘曆的臉,其餘的部分,都是畫師自行創作的。換句話說,弘曆在畫師作畫期間並未真正身著漢服。


看點三:畫中找尋弘曆的高遠志向

當我們仔細審視這幅畫的細節之處,可曾發現弘曆身邊有位提籃鋤禾的小童,臉型和神情都酷似弘曆。坊間的說法有二,一個是說這個小童就是弘曆自己;另一個更被認可的說法是,這個小童就是民間一個普通農家的小孩兒,他出現在畫中是為了突顯出弘曆雖然“身”在帝王之家,但卻有一顆深入民間的親民之心。這對於當時還只是寶親王的弘曆來說,可謂是非常優秀的品質了。


接下來我們把關注點回到弘曆身上。能看到一襲漢服的弘曆一手持靈芝款如意,一手輕撫瑞鹿,這其中:靈芝、如意、瑞鹿都飽含了吉祥、前程遠大的寓意。另外一處要說的是弘曆身著的漢服上,繡有云紋(注意肩膀的部位)。雲紋圖案在古代只有帝王之家可以用,皇帝的龍袍上多采用的是五彩雲紋做裝飾,襯托出皇帝乃真龍天子,有祥瑞之兆。可見這幅畫中表達出了時年二十三四歲的寶親王弘曆,心存高遠志向,肩負大清期望的願景。


【原來乾隆皇帝也是個cosplay愛好者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清代畫師丁觀鵬所作《乾隆帝是一是二圖像軸》又稱《乾隆帝鑑古圖》

記得參觀當天,在這幅《乾隆帝是一是二圖像軸》的展品前,有一個全部都是中學生的研學團隊,隱約能夠聽到老師在給大家佈置任務,讓大家找到畫中出現的器物,能夠在故宮其他展廳見到實物的。問題一出來,有個孩子就說:桌子上面的東西都能在珍寶館見到呀!(嗯……是個聰明的孩子)的確,這幅畫作認真品鑑,其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足夠寫實!


看點一:乾隆朝的乾隆“潮”,原來爺也喜歡cosplay!

你沒有看錯,這幅畫中坐在羅漢床上的正是四五十歲的乾隆皇帝,而掛在他身後屏風之上的一幅畫作,畫的也是乾隆皇帝。將這種“畫中畫”的構圖方式用在皇帝肖像作品中的,乾隆皇帝可謂是“第一人”,而且在當時西方繪畫作品中也從未出現過。此幅畫作本是仿清宮舊藏的一開宋人冊頁,乾隆皇帝只是將宋人冊頁中的文士換成了自己的頭像,著實有趣。


看點二:乾隆鑑古,我們同樣鑑古

這幅通常稱為《乾隆帝是一是二圖像軸》的畫作,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乾隆帝鑑古圖》,描繪的是乾隆皇帝身著漢人服飾,坐在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與宋人冊頁不同的是,乾隆皇帝在畫中除了將人物替換成了自己,還把原畫中的文玩器用換成了他所喜愛的清宮內府藏品,這些藏品如:商代的銅觚、新莽時期的銅量、宋代的瓷瓶和明代宣德青花梵文出戟蓋罐、青花扁壺等,有些目前還可以在故宮珍寶館中親眼見到實物呢。一些學者曾總結了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師做此畫作的心態,簡單來說就是人對於古董的三個境界:看見它、擁有它、融入它。乾隆皇帝把自己的形象和自己心愛之物勾勒在一起,希望代代被人們尊崇和喜愛。


看點三:帝王的含蓄表態~儒家墨家“不即不離”

對於這幅畫來說,畫面本身有可看之處,在它右上角的這首詩更有可看之處。乾隆皇帝御題詩:“是一是二,不即不離。儒可墨可,何慮何思。養心殿偶題並書。”並配有“乾隆宸翰”的章,表達出了乾隆皇帝自己對於儒家學說和墨家學說的態度,就如同一個人在坐榻上和在屏風上的畫卷中所呈現出的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的哲學思考。也許通過這首詩,這幅畫,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想要表達出的是求同存異,求和為上的政治觀點和執政理念吧。


【不管你是哪位大書法家,朕只做趙孟頫的小迷弟】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從左至右為乾隆臨摹柳公權《奉榮事貼》、顏真卿《鄒遊帖》、褚遂良《潭府帖》和虞世南《賢兄貼》的書法作品

之前我們有說到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書法學習,雖算不上天資高,但是後天付出的努力還是有目共睹的,在清朝諸位皇帝中,乾隆皇帝留下的墨寶不僅多,質量也算是很高了(不信?請去到中國的各個名山大川,亭臺廟宇看一看,少不了這位爺的御筆大作)。但是,在展覽中宜樣兒深刻感受到的是不管乾隆皇帝在學習寫字時還是品鑑古代書法大家之作品時,對於趙孟頫的鐘愛才是絲毫不加掩飾的,真真兒的一個小迷弟啊。


因此我們所看到上面這四個卷軸,乾隆皇帝雖然盡力將筆法運用的流暢自然,遒勁圓潤,墨色飽滿,但是卻沒有真正把柳公權書法的“瘦、緊、硬”展現出來,也沒有突出顏真卿書法的“壯實挺拔,方正茂密”。褚遂良的字本應起筆出鋒,被乾隆皇帝一臨也變得“柔而不剛”了,而虞世南的字其實承襲了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最應表現出“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力之氣”,我們的乾隆皇帝寫得又不夠凝聚。因此,雖說是臨帖,卻從頭至尾帶著自己的意識,可能多多少少還滲透著趙孟頫書體的味道。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左圖為趙孟頫所繪《沙渚雙鴛圖軸》,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右圖為乾隆皇帝臨摹卷,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不得不說,在見到乾隆皇帝的這幅作品時,很多參觀者都是搖頭嘆氣,一臉不信的神情,似乎很難將眼前這隻呆笨的鴛鴦同趙孟頫原畫相關聯。但是作為乾隆皇帝自己似乎很理直氣壯的在“追尋”趙孟頫的路上越走越遠了。他臨摹偶像的書畫作品,在偶像的作品上蓋章,凡是你能想到的追星方法,他都信手拈來。古語有云“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正是因為乾隆皇帝對趙孟頫的鐘愛,最後演變成全國上下颳起了“仿趙旋風”。很多曾侍奉過康熙、雍正朝的老人甚至前半生苦練董其昌,後半生轉練趙孟頫,只為投皇帝所好。


由於篇幅原因,宜樣兒只能挑挑揀揀把“幾暇怡情——乾隆朝君臣書畫特展”的想法找了一些有意思的角度總結出來。除了以上幾幅作品之外,這個特展還有宗室書畫、詞臣書畫和君臣唱和幾個單元,所陳的展品都是很有代表性也很值得品味的。遺憾的是,宜樣兒當時也是趕在撤展前一天才去的,所以有些想反覆推敲的作品暫時就無法看到了。


不過藉著看展覽的機會,能夠進到了文華殿後面的文淵閣(外觀),一睹故宮中唯一一棟“綠房子”的真容,同時也看到了刻有《文淵閣記》的石碑,還是很滿足的!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希望疫情過去,故宮開放,有越來越多熱愛歷史、熱愛中國文化的朋友能夠進宮給故宮過生日哦!

幾暇怡情:蓋章小達人乾隆的書畫“覺知”

今兒個就先嘮叨到這兒,下期精彩內容,各位小主兒敬請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