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按:2020年2月25日21时21分,我接到了江岸方舱医院陈静发来的便签微信截屏:来方舱12天了,我深深感到这里医护人员的辛苦。特别是昨天中班的医生陈静(名字不知对不对),她个子不高,有点胖,我看她查房到我跟前时几乎站不住,她晃了一下,没有休息,继续查房。而且问什么都耐心解答,而且还有其他的医护人员,都尽心尽责,他们这种敬业精神都是值得学习的。

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医生的便签

短短122个字,我迅速浏览后,首先感觉到这应该是陈静在江岸方舱医院管床的病人被陈静和所有医护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尽心尽责努力工作精神所感动而写下的。再次牵动我心的就是文中那个“晃”字。直觉告诉我,陈静工作很累。由于时间太晚,怕影响她休息,便嘱咐她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并为她加油点赞。但我深知,作为一个宣传人,决不能在猜测的情况下去写文字,而一定要探寻事实真相。于是我分别于2月26日晚20时49分和2月28日中午12时,分别发微信和语音询问详情,均没有得到及时答复。我想是因为我不知道她的具体排班情况,感觉应该是她很忙或正在值班,便耐心等待。到2月28日晚20时零2分,陈静邀我微信语音聊天。她说,这些天她很忙,除了忙着诊治病人,还要抓时间、挤时间和队友做课题研究。我说,妹妹没什么,我理解,倒是你太辛苦了,一定要保重身体!然后陈静给我讲了便签的来历:

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援鄂医疗队交流讨论群截屏

原来我们河北医疗队在江岸方舱医院的医生,共分为9个组,每组10个医生,每个医生管50-60个床位不等。因为病人的流动性较大,这里的病人只要病情转重就立刻转往对应的医院进行救治。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所有队员建有一个交流讨论群,当A250患者把便签交上去后,是一个微信名叫帅帅的队员发到交流群的。

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戴上近视镜护目镜只露朦胧微光的陈静

陈静真的很累,发图片那天,她负责管理A201-A250的50张床位。她说,厚重的防护服里她还要戴上双层医用口罩,因为眼睛近视,护目镜里她还要戴上自己的近视镜。这样,一进入隔离病区,哈气就把双层镜片挡住,只露一点朦胧的微光。在病区里她几乎是摸着前行,和瞎子差不了多少。怕病人听不清声音,她还要大声喊着和病人对话。A250是她要查床的第50个病人,从下午2:30分进入隔离病房到查完这最后一个病人,已是下午5:30,整整三个小时!因为陈静较胖,此时,她防护服里的衣服已全部湿透,腿沉得像灌了铅一样。为了节省防护用品,减少穿脱频次,进入隔离病房后,便不能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此时,体力严重透支。所以病人看到她时,已经站立不稳,身体在打晃。那时病人也很感动,也很心疼她,一个劲地劝她坐下来休息。但她没有,因为她知道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她只是停下来,站立着稍事休息,便又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完成每个病人的病历,还要和组领导仔细沟通查房过程中每个病人提出的诊疗及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再返回病房,一一反馈给病人。全部工作下来,已是晚上20时30分。这样一个班次下来,加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要用8、9个小时。不用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有多累!

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陈静还告诉我,正如A250患者便签上所言,方舱里的每个医护人员,每天都在这样的努力工作着,而且在医护患之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每个医生和患者之间都结成1对2的帮扶对子。当她在查房过程中得知,一位大娘因来院匆忙,没有带换洗的内衣时,她就为大娘准备了一身崭新的秋衣秋裤。但因为病人流动性大,只要病人病情加重就会立刻转至相应的医院救治,所以当她下一个班次去找大娘时,大娘已经转走了。同样,当她再次到A250床前想表达自己谢意的时候,那位患者也已经转走了。那就让我们借助此文代表陈静及所有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向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武汉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吧,祝愿他们早日康复,一切安好!

一个小小的便签,让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像陈静一样的医护工作者,正在和武汉人民一道,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武汉、唐山两座英雄的城市,衷心祝愿我们的深情厚谊源远流长!

解密江岸方舱患者A250写给滦南县中医院陈静的便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