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引言:

如今全球文化產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呈現著“百家爭鳴”的盛況,我們不僅可以觀看中國製作的優秀電影,同時也能欣賞到不錯的外國影視劇,比如美國就有不少很好的作品值得一看,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製作的電影《幸福終點站》就是其中一部。

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幸福終點站》劇照

它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男主在前往美國的途中,由於其國家發生改變不僅使他所持有的護照失去效力,而且還不能返回,所以被迫無奈只能滯留在機場。最後,男主在機場遇見了美麗的女主,兩人之間擦出火花有了一段美好的愛情。

這個故事給人感覺十分巧合,一個人在出國的途中怎麼就那麼巧的遇到自己國家發生改變,從而既無法進入其他國家又不能回國而滯留機場呢?就如陸游詩中所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整個影片看起來就像編劇靈機一現編寫的戲劇性故事。但其實此作品卻是取材於真實事件而改編的,故事男主角的名字就叫做梅安·卡里米·納瑟裡。



參與遊行示威活動被開除國籍

20世紀50年代,納瑟裡出生在一個伊朗的富裕家庭,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由於他從小十分的聰明而且家庭條件也很不錯,所以其父母就將他送到英國進行學習讀書。他也並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以很優秀的成績取得了

英國著名學府布拉德福大學的學位證書

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梅安·卡里米·納瑟裡

納瑟裡雖然出生在伊朗,但是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卻是純西方的英式教育,在思想和認知方面與許多伊朗人並不相同。在他結束大學學業回國之後,發現伊朗在政治等多個方面並不是很完善,和他想象之中的國家很有差異,

因此他就參加了一個反對伊朗現行制度的示威遊行活動。

雖然他認為自己行為並沒有錯,但由於他持有的政治觀點與伊朗當局並不相同,所以在1977年時納瑟裡就被國家剔除了國籍,從此失去了“伊朗人”的身份。

取得臨時難民證生活平靜一時,卻意外丟失證件,“滯留”機場17年

納瑟裡作為一位從英國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失去國籍之後的他不僅成為了一名“世界公民”,而且前途也是黯淡無光。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他就拿著自己千辛萬苦才得來的臨時難民證出發到達了自己更為熟悉的歐洲。

納瑟裡的生活在取得臨時難民證後才算有了些許平靜,在法國時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摯愛並與之結為連理過上了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但是命運好像在和納瑟裡開玩笑一般,平靜的日子沒有過多久他就在一次去英國辦事的途中又一次遇到了挫折。

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戴高樂機場

1988年,納瑟裡在法國戴高樂機場由於一時疏忽導致錢包被壞人偷走了,這次的意外給納瑟裡帶來了很大的阻礙,由於他的護照等證件都在錢包裡,所以丟失證件的他就被法國警察扣押在機場。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一扣押納瑟裡就在機場呆了七年。

納瑟裡不愧他高材生的身份,雖然暫時“被迫”滯留在機場,但他卻從來沒有放鬆過對自己的管理。他並不允許自己出現邋遢的形象,總是早早起床使用機場的免費洗漱用品將自己打理乾淨,然後在晚上人少時去廁所清洗衣服。除了外部形象之外,他也很重視自己精神世界的豐富,在白天的時光裡會閱讀免費的書籍和報紙,以保證自己不會和世界脫節。

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梅安·卡里米·納瑟裡

時光流轉了七年,一位經常來往於機場的律師在認識納瑟裡之後就幫助他拿到了比利時的難民證。但因為難民證是比利時的,所以法國當局告訴他以後只能住在比利時,並不能到英國或法國。當時納瑟裡不僅和妻子已經在法國定居,而且其母親還居住在英國,聽到自己只能在比利時後他非常生氣就撕毀了難民證,繼續居住在法國機場。

故事被拍成電影,意外成為富豪

納瑟裡在法國機場的居住期間,他的故事廣為流傳,許多人會在經過機場的時候和他聊天拍照,與他一起分享自己的見聞。

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幸福終點站》劇照

2004年,納瑟裡的故事傳到了導演斯皮爾伯格的耳中,兩人經過一番交談之後斯皮爾伯格決定將他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取名《幸福終點站》。隨著電影的上映,火爆的票房也為幸福終點站帶來了不菲的財富,幾十萬美元的收入使其成為了一位富豪,他拿著自己的版權收入繼續住在機場中過著一如往日的生活。

2006年,已經在機場“住了”17年的納瑟裡由於身體出現了問題就被機場的工作人員送到了醫院,經過救治最後進入了一家法國的養老院度過餘生。

結語

此人因丟失護照,“被迫”滯留機場17年,最後卻意外成大富豪

梅安·卡里米·納瑟裡

納瑟裡的故事真的是令人驚歎,僅僅是一句機緣巧合並不能概括所有。但是,納瑟裡在遇到困境和挫折時持有的精神卻令人感動,居住在機場17年,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不僅是維護外在的形象同時也非常重視精神上的富裕和滿足,堅持讀書看報與人交流,如此行為值得所有人學習。

參考文獻

《漢書·藝文志》

《陸游詩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