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太忙造就了一代名吃



由於太忙造就了一代名吃

清朝道光年間,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有一日霞光滿天,喜鵲盤旋在莊子的上空叫個不停,有一家高姓人家老爺四十多歲喜得貴子,取名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了個乳名叫“狗子”,希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由於太忙造就了一代名吃

高貴友14歲時父親經營不善,導致貧困不堪,就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包子鋪做小夥計。因為他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


由於太忙造就了一代名吃

三年後把東西全部學完了,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漸漸的“狗不理包子”就成為了天津名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