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在親密關係裡,矛盾與衝突永遠不會少。一旦發生爭執,雙方都期待對方的道歉,哪怕只是說句“對不起”。

然而,這個願望並沒那麼好實現。有的人無論對錯,從不道歉;有的人嘴上說著“對不起”,給人的感覺卻是被逼無奈;還有的人很認真地道了歉,但沒走心,下次依舊我行我素,犯同樣的錯......

道歉難?難道歉?實則不然,其背後的難是不知道突破障礙、勇敢且正確地道歉。

所以,學會道歉,好好道歉,不讓感情因為不肯道歉而生嫌隙,更不讓伴侶因為不能好好道歉而受傷。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劉女士和趙先生結婚五年,趙先生每日忙於工作,劉女士也覺得習慣了。

這兩天孩子有點低燒,趙先生答應區醫院照看孩子,卻沒有想到半途前往公司開會扔下孩子一人在醫院打針,雖然也是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是劉女士卻覺得趙先生的行為很過分,一氣之下和趙先生在醫院發生了爭吵。

眼看形勢不對,趙先生主動道歉,但說的話卻大有玄機:“行了,我知道我錯了,這點小事你也別大題小做了,都是當媽媽的人了,別無理取鬧了。”

趙先生的“道歉”讓劉女士越想越生氣,在劉女士的眼裡,趙先生說這話的潛臺詞就是:我沒多大錯,你太玻璃心了;而且我已經道歉了,你還斤斤計較,你才是最大的惡人。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趙先生的道歉就是完完整整地呈現了不好好道歉的五大套路之一。

所謂的不好好道歉的五大套路就是:第一,“對不起,但其實是你的錯”;第二,打岔,你要和我說這件事,我偏要和你說別的事;第三,討價還價;第四,“但是......”理由型道歉;第五,無論對錯,拒不道歉。

可無論是哪種套路,都反映出一個問題:當事人並沒有想真正地道歉。

所以才會嘴上道歉了,可總能找出各種補充條款來證明自己是沒有錯的,或者這種錯誤是可以原諒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關於這個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解釋。

近幾年,原生家庭備受關注,而道歉難和原生家庭也有一定的關係。

有些人受父母、家庭的影響,害怕尊嚴受損所以從不道歉,有一些人也不知道自己是都做錯是否需要道歉,而且原生家庭裡可能還存在無論對錯,哥哥姐姐必須跟弟弟妹妹道歉的錯誤教育觀念,導致有些人在長大之後不喜歡道歉。

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個人的價值觀也是道歉難的一個原因。

有的人認為承認錯誤就是承認失敗,意味著他將會失去自我的價值、權威和地位,尤其是具有完美主義的人,不管大錯還是小錯都不會道歉,所以這類人總是先把別人的錯誤挑出來,然後指責、蔑視對方,用以阻止別人對他自身的批評。

不過在道歉這件事上,不願意道歉和你以為不願意道歉是兩回事。

有的人笑一笑就是道歉了,而有的人口頭上道歉的同時還會用實際行動來彌補錯誤。所以每個人對道歉的理解不一樣,如果對方有道歉的表示了,就應該互相理解,懂得給對方臺階來和好。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情侶或者夫妻之間吵架之後,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為什麼道歉?”

其實道歉不是為了爭對錯,而是因為道歉是愛的需要。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認為道歉就是認錯,對方道歉了就是認為對方錯了,對方得改。可實際上並不然。

一個家庭裡,妻子喜歡把衣服擺放得整整齊齊,丈夫卻覺得隨心隨手亂放是一種自由,這兩者本質上來說並無對錯,只是兩人的習慣不同。

有的時候道歉,只是為了我們的個人行為而道歉,並不是為了我們與別人不同而道歉。

所以道歉不是為了爭對與錯,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在發生爭執之後,我們是否應該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而不是用道歉來敷衍躲避,更不是用拒不道歉的執拗來拒絕溝通。

事實上,一個人真的很愛這個人,很在乎這段關係,是不會願意看到對方因為爭吵而感到難過的,所以會為了愛而願意做出讓步。

張晉和蔡少芬的愛情令人羨慕,但他們也跟普通夫妻一樣會有爭吵,爭吵的時候張晉也總是讓著、哄著蔡少芬,但兩人都會各退一步,因為兩人都不願意看到對方難過。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那麼,怎麼道歉才是真正的、有用的道歉呢?

一般來說,要做到尊重對方的感受,滿足對方的需求,做出實際改變。

張女士是一個家庭主婦,主要負責家裡的一切事務,丈夫李先生主要負責在外掙錢養家。

但平日裡忙於掙錢的李先生能夠陪張女士的時間很少,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張女士需要配合老師輔導孩子寫作業,脾氣越來越暴躁。

有一天李先生剛好回來,張女士新仇舊恨一塊爆發:“你從來不管這個家,從來不關心我和孩子,你心裡只有你自己。”

辛苦了一天的李先生聽到這樣的指責,瞬間也生氣了:“那我那麼辛苦賺錢是為了誰?你以為我是為了我自己的私房錢嗎?還不是為了買車買房給孩子交學費,給這一大家子提供生活基礎。”

冷靜之後,李先生主動打破僵局跟張女士道歉:“對不起,我光顧著工作了,很少陪你和孩子,這件事是我做錯了。”

張女士也感到很愧疚:“我也有做錯的地方,你很少陪著我們,但你也有陪著我們,我不能完全否定你的付出,而且你為了這個家那麼努力工作,真的是太辛苦你了。”

李先生還主動列出工作時間安排表,把沒有工作的時間安排來陪家人,李先生也信守承諾,陪伴張女士和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多了,張女士看到李先生的改變,也感覺到被認真對待,自己的脾氣也變好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滿足對方的需求並不意味著無底線地妥協,而是尋求並做到一種平衡:自己可以做到,也讓對方感到舒服。

舉個例子,丈夫因為加班太晚回家而惹妻子不高興。丈夫說:“對不起,我下次早一點回家。”但下次他還是會晚回家,因為他的工作決定了他需要經常加班,所以做不到就不要承諾。

丈夫可以這樣說:“真抱歉,太晚回家讓你擔心了,如果下次我晚回家,我一定打電話跟你說。”

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對方看到不能做的那部分,又能承諾自己真的能夠做得到的那部分。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道歉這件事就完美解決了呢?遺憾的告訴您,並沒有。

我們試想一下,不願意道歉的人並不會因為自己的不道歉而感到難過,反而是期待得到道歉卻沒有得到道歉的人才會感到受傷。

所以道歉這件事,歸根到底是你的期待。

學會調整自己的期待很重要,我們總是期待對方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做不到就會感到不滿意。可有的時候,對方的能力就是隻能做到一些部分而已。

這時候我們只能全盤接受,懂得讓步。


別問是對還是錯,為什麼婚姻裡的道歉總是那麼難?


道歉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人的對手戲,需要夫妻雙方各自承擔,共同努力,一起成長。

願每個人都能衝破心中的藩籬,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真誠地為自己的錯誤道歉,並在收到對方的道歉時心懷感恩,感謝對方為這段關係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