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我非常赞同封城,不然更多人会感染,不具备优质医疗设备和诊治条件的地方,病死率会大幅升高

来源:探照灯好书tamnzhaodeng 作者 张英


毕淑敏:我非常赞同封城,不然更多人会感染,不具备优质医疗设备和诊治条件的地方,病死率会大幅升高

毕淑敏在南极

整个春节,毕淑敏都是在北京南城的家里度过的。


这个春节,她一直在写长篇小说,所以连央视的春晚没有看完,就早早睡了。一是保持好的身体状态,好积攒精力用在创作上,二是让自己有好的睡眠,保持对身体对病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我在采访了毕淑敏的几个小时里,她家里的门铃不断响起,不同的快递员送来了蔬菜瓜果,和她在网上购买的各种不同的日用生活品。平时的日常生活外出,都尽量减免,节省出时间,花在读书写作上。


70多岁了,毕淑敏觉得,时间对自己最宝贵。现在到了疫情时期,她都没出过门。大部分时间,她都憋在家里,写她的长篇小说,偶尔以医生和作家身份,接受少量的媒体采访。


2003年,北京“非典”出现,在那场席卷全国的疫情中,有医学和写作双重背景的毕淑敏,被中国作协点名邀请,和何建明、王宏甲等作家组成采访团,深入北京佑安医院、小汤山医院等抗击“非典”前线;采访了许多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甚至、火葬场的工人;走访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专业医学科研机构,还到北京市委、国家气象局、外交部采访。


毕淑敏:我非常赞同封城,不然更多人会感染,不具备优质医疗设备和诊治条件的地方,病死率会大幅升高


最后,毕淑敏花了八年时间,写成了长篇小说《花冠病毒》,2012年图书出版。这个长篇小说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突发瘟疫,一种名为“花冠病毒”的新型病毒的爆发,让整个城市停滞运转,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临危受命,成为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在抗疫小组内,罗纬芝深入了解了不同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无意中,罗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却又不可思议地获救,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事件发展不断失控,官方急救药物却迟迟研发不出,然后城市封锁、民众出逃、抢购成风……人类与病毒的挑战进行了英勇的反击与抗争,人该如何构建内在的心理能量,战胜强大的对手?”


毕淑敏:我非常赞同封城,不然更多人会感染,不具备优质医疗设备和诊治条件的地方,病死率会大幅升高

2020年1月,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随着春节的来临人口多扩散和流动,迅速蔓延到全国。敏感的新闻记者们想起了毕淑敏的《花冠病毒》。这本书里出现的封城隔离疫情、市民超市抢购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的描写,和今天的现实生活,出现了惊人的“重复”。


有记者觉得这是作家的伟大,称她是预言家。毕淑敏的回答是,小说中有她对2003年北京“非典“时期”的生活场景观察,但小说故事里的大部分内容,则是出自想象和虚构。


“我为什么要写《花冠病毒》,就是害怕瘟疫的再次袭来。上一次已经很明确地锁定了野生动物是病毒的宿主,SARS以后,北京不让买卖野生动物,市内取缔宰杀活禽,一直坚持到现在。广州应该也好了一些,起码果子狸不吃了吧。但是武汉和其他有些地方的人们,为什么不吸取教训呢?继续吃野生动物,重蹈覆辙,多么愚昧和危险!


毕竟做过内科医生、心理医生,凭着职业出身的敏感,毕淑敏很关注疫情的发展。“以我当专业医生的经验判断,这种新型的传染病毒,现在还没有特效药能够彻底治愈,医药开发需要一个过程。我经历过非典,这种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毒,不能寄希望于速战速决,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对现在爆发的疫情,毕淑敏很赞成各地政府封城闭村隔离的举措,对隔离病毒相互传染的行之有效。


“这一次新冠病毒的传播性特别强,感染太快了。封城这个举措真是‘壮士断腕’,很大决心,非常必要。不然更多的人会感染,出现更多的重症病人。在那些不具备优质医疗设备和诊治条件的地方,病死率会大幅升高。我非常赞同这个决定。”


和很多作家的经历不同,毕淑敏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作家。她是内科医生,北京作协副主席,也是国家执业的注册心理咨询师。1969年,她16岁入伍,后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等,挽救过无数人的生命。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毕淑敏开始文学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她的文学写作,大气厚重,关注时代和现实社会,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作品产生强烈社会影响,作品具有浓重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家王蒙这样评价毕淑敏的出现:“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是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和谐与健康的因子。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毕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严峻的、撼人心魄的事件,仍然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


1998年,毕淑敏攻读了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课程,成为国家注册的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的她开始直接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线病人,还继续通过一系列心理学病理案例非虚构写作,公开出版物和演讲,治病救人。


在开设诊所4年以后,她关闭了自己的诊所,放弃了优厚的经济收入,回到家里继续写小说,出版了一系列以心理医生为背景,与心理学知识治病救人的小说作品。


在我眼里,她是一位温暖有爱的作家,悲天悯人的医生,秉承了鲁迅的文学传统,行动中的理想主义者,以笔为旗,身体力行,用文学、医学,治病救人,在夜晚黑暗里,用爱与希望点亮了生命的灯。


对当下的疫情,她呼吁人们呆在家里,精神镇定,不要恐慌,坚持正常的生活。“我听到一线报道说,信心比药物更重要。我很赞同这种说法。防疫中不要放弃信念,心理不被摧毁,坚持健康的生活;一旦染病,更是不放弃、不灰心,调动最大的抵抗力与病魔抗争,争取康复。”


痛定思痛,她也观察到,和当年的“非典肺炎”一样,这一次的“新型冠状肺炎”,都与中国人吃野生动物有关。人类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教训,有些人若不思改变,只能靠强力的法制约束。我们必须制定法律,制止继续吃野生动物的行为,保证老百姓、社会和国家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