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实践心得:“刺头”清退处理中的老板的“十个”心理活动

咨询实践心得:“刺头”清退处理中的老板心理活动实际例子分享

引言:从事咨询工作已经有10年多,刚刚转转到人力资源顾问的时候,也正是我在武汉大学进修MBA课程的时候,我很清晰的记得,武汉大学人力资源老师们经常讲,好的管理者一定要研究人。理工科的时候其实也是研究人的,比如做产品研发的时候,要研究人的需求,消费习惯里面会提到人机工程。做营销的时候也会研究消费者心理习惯,购买行为决策过程。爱行政人力资源部工作的时候,开始注重如何调动公司几千人去做一件事。而做咨询是在独立第三方全面观察全面思考,这是我们在做咨询工作中的一个专业乐趣。今天我们可以在结合实践案例来研究一下人们的心理。

我们先暂且称呼这家企业为B公司。中小型民营企业里面,清退老人甚至一些刺头,这是常见的现象。唯独历史大家就明白了。我经常和我的人力资源总监交流,我多建议他们看看,中华几千年历史,资治通鉴里面看一看。

1、企业简介

这家公司地处山东,某地级市,主要生产建筑材料。

2、咨询项目背景

这家公司老板这是在尝试公司的管理规范化,大多数员工都是支持的,

但恰恰是他的各类朋友亲戚是最多的反抗者,是管理改革的敌人。不仅如此,他的个别管理者,他的亲戚对具体的正常的运营也造成了侵害。

那这就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二个问题,谁愿意改变呢?变革的阻力在哪里呢

第三,在执行过程中,大家又各自怎么想呢?

第四,在整个事情处理以后又会怎么样呢?大家会怎么想?对之后有什么影响?

3、问题处理过程的对象

实际上分几大类,皇亲国戚,老板同学朋友,外部关系户介绍过来的,老板的多年跟随起来创业的下属,各种亲戚介绍来的。

老板的亲戚分几种:老板娘,老板家人,老板娘的家人,其他的亲戚。

然后是外部员工,外部招聘走社会招聘或其他介绍过来的,这些员工基本上无一无靠,无根无叶。

4、问题提出

车间有诸多老员工、刺头员工对车间秩序的影响非常大,老板非常头痛。比如各种现象:

u 车间管理干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其中是,无法实现对车间个别人员的管理。

u 总是指点江山,不受制度管控,经常挑战车间主任。

u 20多位小徒弟,也是不服从管理的。

u 车间的秩序经常遭到破坏。影响了车间主任的权位。

只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

其中有一个是老板的亲大哥。心中对企业非常有感情,但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逐渐被远离关键岗位,也一直没有做到车间主任,甚至是班长的位置也没保住。在他眼里,别人都是外人,谁也没法动他。

DG公司属于中小制造企业,实际控制权都在老板那里。老板不坚决,为难的事情,底下也都不敢承担责任。

•他大哥这个问题,老板实际上很清楚,就是没有意识到对于团队建设、车间现场管理的危害性。

•对于现场的处罚,也曾经有人尝试过,但受到很大的抵触,甚至是威胁。最后只能妥协。

6、老板的心理分析

第一,老板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一是公司的发展,这是他的命脉,中小企业老板把企业看成他的孩子,在日常中,有的时候比他儿子还重要。他的儿子如果对企业不热爱不付出,他比什么都生气的。那是他一生的成就,也是他社会地位的衬托。所以呢,他不容忍公司的失败,还要看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安全。所以呢,这些刺头老员工如果对公司的安全产生影响,威胁老板是毫不犹豫的。当然就怕老板看不到,或者被迷惑。

第二老板不会非黑即白,也会理智的分析。这些人到底对他公司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程度?是致命性的生死有关的,还是影响到一部分公司的发展还是影响到,公司某一个环节呢?如果,影响有限可控,老板也会做出相应的平衡。但这里就是要看老板的理解,对战略组织管理的特点,业务的特点,以及要了解这些老人的心态动机,如果缺乏沟通的话,这些老人好的动机也有可能会加剧老板对他们的不满意,进而怀疑到他们的动机和忠诚。

第三,老板看重情义。实际上这些老人是在创业期间生存发展前途迷茫的时候就是过来的。这个时候老板从心里是感激他们的,有的时候真的是想赚到多少都不会抛弃他们放弃他们。公司发展越强大,分给他们越多,这也是大多数老板心里所想。这也是老板崇高的地方,这也是做人基本的道理。大凡老板都是在商场上奔波起来的,做人首先是有成功的地方,否则是很难张罗起这家公司。

第四,老板看员工当事人的态度。老板往往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认为这些员工应该成长和他同步,和企业同步。但有的时候老板也容易忽略,有很多员工到了年纪或者家庭的原因,或者个人的志向,他不愿意继续的努力拼搏奋斗,这个时候应该尊重这些人的选择。这就看老板的价值观了。只要这些人很努力,老板不会轻易放弃的。当然最怕这些人挑战公司权威,破坏企业制度,影响企业文化,甚至影响老板名声。比如抱怨变成对老板的攻击诋毁造谣。

第五,注重脸面名声。老板非常重视自身的荣誉,荣誉名声,在公司内部还好,在江湖上如果有不好的传闻,那老板就太难堪了。

即使是一些员工不进步不成长,将来甚至养他都很难的时候,但也不会轻易辞退这些人,至少不会自己提,随便提出来。因为这样恐怕背上了背信弃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卸磨杀驴,等等等等(我也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服气了)。有些时候,员工如果非得乱来,那老板实际上在老板圈子里已经以攻为守了。

第六,从公司发展背景下管理制度建设上来看,这个就是对事的考虑。是具体的运营,老板是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老板特别希望公司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如果老板制定一个制度规则来约束这些老人过去,可能从没有这样过,可能会受到抵触反弹,不管这个制度合理不合理,首先态度必须拥护。这是老板的底线。

第七,希望有人做秦某人(qinhui?)。在具体操作上来说,老板特别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扮演这个黑脸。说不好听点儿,老板还希望有人能背黑锅,避免组织变革风险,同时也把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即便是真是下定了决心,也是希望有人站出来。不管自己不愿意开这个口。实际上和老板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老板也只是暗示他不会直接说。这也是一种利用狡诈狡猾,至少是对操刀人的不信任。但这样往往是费尽了心机得不到好。智慧的老板应该是,敢于交底信任人,做事情敢于放权,讲策略,讲手法,对于当事人有诚信保护他的利益,不会到时候反打一耙出卖操刀人。

第八,这些人的亲情关系。所谓的制度在他眼里都是工具,都是方式,对于重要的人物来说,背后牵扯的家庭朋友圈子更重要一些,最起码不是老板能够随便忽略的。比如说对于老板的亲大哥,一路走过来有亲情,在创业时期,他也是做出了贡献,在老板创业的时候,也只有亲戚朋友过来,因为那时候前途未卜。大家看看历史,就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错误的。从现状来说,老板不是特别满意,因为老板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他会考虑情理,一方面他会照顾亲情。从家庭来看也是千丝万缕,回到家里,老母亲一下圣旨,他就不 敢开除这个刺头老哥。开除亲大哥,堪称大逆不道,六亲不认,于家法、 村里人情准则所不容。

第九,老板通常不会把事情做绝的。生意人有生意人的规则,首先利益最大化,然后是情面脸面。只是,随着公司的发展,总有人不进步、达不到未来要求的时候,这个亲大哥就是这个典型的案例。这时候要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调整他的职务是最理想的。

第十,老板那点儿个人小九九。调整辞退大哥及其它刺头,公司发展顺应所谓的大部分员工的民意。看起来这是正确合理公正的。但却没有考虑到历史,老板心里也犹豫,也知道他们过去的贡献。按创业者参与过来的贡献,老板又不想挂在嘴上,怕他们倚老卖老,躺在功劳簿上挑战权威。或许也给其他人带了不好的头。老板更愿意,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企业的成功是老板个人一个人的。

王曾田,学名王印久,1-3-0-2-5-4-1-5-5-8-1,东南大学工学硕士,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武汉大学研修生,10年国企、民企、创业型、上市公司工作经验,15年企业管理,咨询辅导教练经验。专注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咨询服务,主要从战略规划营销,组织管理,各方面帮助到企业,主要以常年顾问企业教练私人顾问的方式开展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