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35条意见指导全市文旅体行业有序恢复开放运营

按照锦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总体部署,“露天旅游景点、室外运动场所恢复正常运营”“实行属地管理,属地政府(管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及时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各经营单位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及员工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做好通风消毒、员工防控、客流管控、场所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人员安全、场所安全。”


  为保证锦州市露天旅游景点、室外运动场所从3月14日起顺利开复工,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提出开复工有关要求,制定了专门的开复工行业指导意见35条。现将《锦州市文化旅游公共场所和经营性娱乐场所有序恢复开放运营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全文转发。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全市所有景区景点、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防控新冠疫情。


锦州市文化旅游公共场所

和经营性娱乐场所

有序恢复开放运营

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有关要求,有序开展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开放复工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指南,请参照执行。


  一、开放复工原则


  1.坚持分区分级开放,不搞“一刀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坚持防疫优先,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适时逐步开放。做好恢复开放的预案和准备工作,恢复开放必须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标准和要求,并根据防指指导意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


  二、开放复工前准备


  (一)组织准备


  2.成立领导小组。各开工复市单位必须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根据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全面组织落实疫情防控与单位有序开放工作。要建立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机构、文旅等部门信息互通、快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联系顺畅、反应迅速的协调网络。

  3.健全预案。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日常防控,设立规模和质量等级相匹配的临时隔离观察室,对发现可疑症状者进行及时隔离,及时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启动预案,做好防控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序开放期间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在报告属地政府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果断处置。

  4.完善机制。各文化旅游和体育行业经营单位要全面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夯实防控人员,责任到岗到人。细化防控措施和流程,备足防控物资设施(备),做实防控台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的群防群控体系。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

5.专家指导。市(县、区)两级文旅部门及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开放环境进行评估,分别做好对开复工单位防控指导。


  (二)防控条件准备


  6.物资保障。根据防疫需要,各单位要为员工配备口罩、手套、测温仪等防护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杀用品。

  7.设立临时隔离点。积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切实做好日常防控,设立临时隔离点。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启动预案,做好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8.事项告知。国家A级景区、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制作电子宣传牌,主入口醒目位置应设立导示牌,提醒游客或公众遵守相关防控的要求、常识和注意事项,并公布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电话。游客服务(咨询)中心或宾馆前台、公共文化场所咨询服务台等处放置防治新冠病毒的宣传资料,免费向游客发放。

  9.专项检查。成立专门的消毒工作组,并建立消毒、检查等台账,做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

  10.垃圾回收。各单位要以方便为原则配置足够的分类垃圾桶,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


  (三)开放复工前健康筛查


  11.错峰返岗。采取错峰返岗措施,非关键岗位人员可延后返岗,在湖北的员工暂缓返岗。

  12.健康申报。严格执行返岗人员健康申报制度,所有返岗人员必须主动向单位提交健康申报表,如实填报近14天旅行及人员接触史,检查身体健康状况,确保全体返岗人员身体健康。

  13.不得返岗。旅居或过境国内外等疫情高发区且返乡居家隔离不满14天的人员不得返岗,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未解除隔离的人员不得返岗;未解除隔离的高危及重点管理对象不得复工复产;有发热(体温超过37.3℃)、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的人员不得返岗。


  (四)重大疫情处理


  14.重大疫情报告。如有重大疫情发生,应立即向属地防疫指挥部、疾控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

  15.重大疫情垃圾处理。如有重大疫情发生,在未确认感染新冠病毒时,所产生的生活废物由当地卫健部门组织消毒封袋后,交由环卫部门组织集中焚烧处理。在已确认感染新冠病毒的,所产生的生活废物由当地卫健部门组织消毒双层封袋后,由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门部门交第三方按照新冠医疗废物组织处理。


  三、员工日常管理


  16.实名登记。实行“一日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员工进入景区前须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台账,必须佩戴口罩上岗。登记率100%,健康登记率100%,佩戴口罩率100%。

  17.减少接触。提倡无纸化办公,尽量减少纸质文件的传阅、发放。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须洗手。提倡错峰上下班,采取“小班制”模式,减少单班在岗人数。严格落实员工日常管理“四个不”,即不集中会议、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岗、不集中就餐,减少人员聚集的活动。员工用餐采用分时段就餐或分餐制。

  18.应急管理。返岗人员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第一时间上报所在辖区疾控机构,并按规定送至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筛查诊疗。

  19.宣传培训。利用宣传栏、宣传册、微信QQ群、电子屏幕等媒介,全面系统的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提升员工自我防护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熟练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坚定信心,不信谣、不传谣,共同打赢疫情阻击战。

  20.心理疏导。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调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倡导员工适度锻炼,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景区主要信息发布平台滚动发布专业与权威部门的疫情防控信息,用确证的信息干预和疏导员工心理。


  四、经营服务


  (一)国家A级旅游景区


  21.制定预案。实行“一景一策、一景一案”原则,制定恢复开业的工作方案和《景区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露天景区室内部分、景区内剧院、影院和表演场所应按照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要求适时有序恢复开放运营。

  22.实名制购票。所有A级旅游景区应实名制购票,鼓励景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手段全面掌握游客基本信息,以便高效追踪管控,来自重点疫区的游客主动填写《游客健康状况登记表》。实行在线售票或现场手机扫码售票,为减少游客聚集、交叉感染,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要开辟在线售票或现场手机扫码售票渠道,方便游客快速购票。售票窗口、检票口服务人员、保洁员、讲解员等近距离服务游客的一线员工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并落实有效防护措施。

  23.入口测温。所有游客要求佩戴口罩参观游览,封闭式景区入口实行入园必检,利用红外线测温仪或其他温度计对游客测量体温,对体温超标要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处置,对未带口罩要及时劝退。开放式景区根据属地联防联控要求设立卡口,做好游客管控措施。

  24.控制流量。游客应通过扫描景区二维码入园,团队游客应妥善安排分时段、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避免集中入园,实行分散式游览,严控人员聚集。切实加强错峰游览措施,鼓励限流措施,采取分时段接待措施,实行预约制,控制游客流量,在景区恢复增长的缓冲期,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室内活动场所(剧院、影院和表演场所)按相关要求适时有序恢复开放,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确保游客间距能达到1.5米以上。

  25.文明旅游。通过短信、滚动屏、宣传视频等形式,营造文明旅游良好氛围,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聚集,注意个人防护。景区应明确标识提示禁止群体活动(如广场舞等)。景区餐厅禁止聚餐,实行分餐模式。加大餐厅(茶室)内餐桌间距,保证人与人间距1.5米以上。

  26.消杀清洁。开展消毒工作时,禁止使用酒精喷洒消毒方式;对游客密集场所、密闭空间、游客频繁接触的游乐设施,要定期定时通风换气、消杀清洁。特别是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电瓶车、游船等游客密集场所要有消杀清洁台账,每天至少消毒两次以上,并放置“已消毒”告示。为游客免费提供使用的拐杖、轮椅、雨伞、语音导游设备等物品,做到一天一消毒、一客一消毒。对相对封闭的参观点采取规范有效的空气消毒措施,避免消毒过程对文物的损坏,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


  (二) 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


  27.制定预案。实行“一馆一策、一室一案”原则,制定《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根据各自特点、服务项目内容,开放时段等情况,制定本机构恢复开放工作的实施方案,报属地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28.监测体温。服务人员要建立体温日监测制度,发现有发热、咽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停止上班,进行适当的疾病处置。要佩戴口罩上岗,要与被服务人员保持1.5米以上距离。

  29.入口测温。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站,按照“先测体温后进入”的要求进行体温监测。发生异常及时上报,同时,做好隔离处置。

  30.提前预约。到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活动人员都需提前1天网上预约,参加活动佩戴口罩,扫码实名登记,并现场测温,达标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入馆。进入场所后服从工作人员指挥,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要求,活动人员间隔1.5米以上,不得在公共文化体育场所用餐。

  31.消毒清洁。公共物品或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一线服务人员接触书刊、文物、书画作品时,要佩戴手套,摘下手套后要洗手。图书馆还回的书刊暂时在固定空间内存放,进行消毒后再归架。每日对场所内的大厅、展厅、阅览室、报告厅、会议室、会客室、食堂、卫生间、游戏游艺设备、歌厅网吧等进行全面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做到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保证环境清洁,要及时清理垃圾,设置专用的口罩回收箱。

  32.减少聚集。疫情解除前,停止举办讲座、演出、接待大型团体等人群聚集性活动。引导观众在图书馆看书、在电影院看观看电影、在网吧上网时要隔一个人就座,参加集体活动时要尽量不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一定范围空间内人群密度保持在40%以下。要保持场所空气流通,保证排风通畅。出口与入口须隔开一定距离,分道出入,尽量避免进出人流扎堆。要在显著位置张贴警示告示,并通过网络渠道予以公告。


  五、监督检查


  33.带班领导责任制。建立值班制度,对本单位开复工后防疫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全面改进。

  34.疫情防控台账。建立复工单位和疫情防控台账制度,落实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向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报送。

  35.指导监督。加强对开复工单位的指导监督,开展属地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