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度來講,最致命的七寸在哪裡?

選擇_沉默


印度的七寸在美國手裡,為什麼?

1.印度沒有自己的導航衛星。

2.印度沒有自己研發的電腦和手機操作系統。

3.印度沒有自己研發的芯片。

4.印度購買了西方國家大量的軍事高科技裝備,這些裝備清一色都安裝了美國芯片和系統。

8.印度雖然人口數量和中國一樣,但是其國內市場仍然無法在美國全面封鎖下救活印度經濟。

9.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內大企業股權大部分都被英美控制,一旦與美國翻臉極其容易被英美釜底抽薪。

10.印度因為缺乏戰略思維所以其國內媒體和教育機構被美國高度滲透,一旦與美國有衝突美國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印度爆發大規模暴力示威遊行。

11.印度高科技軍事裝備全部依賴美國GPS,如果與美國發生衝突,美國只需要打開電腦輸入命令就可以讓印度所有高科技裝備全部彈劾。

12.印度無法自己生產潛艇,現代戰爭沒有自己研發的潛艇那麼你水面上所有戰艦如同裸奔,敵方潛艇只要給你來一波百彈齊發一次就可以把你所有的水面艦艇全部摧毀。

13.就算不發生戰爭美國一樣可以利用加徵關稅和在印度國內發動示威遊行來敲詐印度,印度經濟嚴重依賴美國所以在美國封鎖下印度經濟幾乎沒有任何存活的可能。

14.和平時期只要印度膽敢不聽美國命令美國隨時隨地都可以把印度變成另一個非洲,戰時美國只要關閉印度本土GPS然後發射一波中程導彈就可以把印度徹底炸成廢墟。

15.這些年為什麼印度與中國一直有矛盾,原因就是印度被美國高度滲透,很多事情不得不服從美國命令。



明宇智遠


正所謂打蛇打七寸,“七寸”可以理解為軟肋或者要害,任何人或國家都有七寸,印度的七寸在哪?小編認為主要有三:



第一,外債高。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很快,但是要知道,印度經濟也是有軟肋的,就是印度負債高,尤其是外債就超過1.4萬億美元,其每年支付的外債利息就佔到它財政收入的1/4左右,這已經遠遠超過國際公認的3%的財政警戒線,而且這些外債中約有85%為美元債務,印度持有的美元外匯儲備僅4000億美元左右,因此如果美國真的想做空印度的話,那麼印度經濟很容易就會“啞火”。

第二,沒有獨立自主的的國防工業體系。印度在軍事上經常被排到美俄中之後的第四軍事強國,但其實印度並沒有完整的軍工體現,其絕大部分軍事裝備依靠進口,武器“萬國牌”,別以為它現在吹的有多厲害,其實印度根本打不起一場高消耗戰爭,這個“軍事第四強國”是比較水的。

第三,水資源。著名教授陳平曾這樣說過,印度是大河流域之國,恆河是它的母親神,但印度的整個經濟命脈,取決於喜馬拉雅山的水源……


錦繡中源


印度作為一個大國,擁有世界上第二多的人口,號稱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在落後的國家實行所謂的民主,並不有利於經濟發展,這也印度在上世紀發展速度一直不快的重要原因。對於印度這樣一個大國,最致命的“七寸”並不止有有一個點,我看很多回答中都寫到經濟方面的“七寸”,那就就說幾個其它方面的“七寸”。

印度國土防衛的“七寸”,在於錫金邦;

錫金本來是一個王國,1975年在印度的操縱下,錫金舉行全民投票,廢除錫金王國,加入印度,成為了印度的一部分。錫金位於中國西藏、不丹和尼泊爾接壤之處,是印度東北的重要咽喉,因為自印巴分治以來,孟加拉國成為了獨立的存在,印度與東北地區的聯繫就只剩下一個狹窄的通道,而這個通道就處在錫金邦的下方。若是控制錫金邦,則等於切斷了印度與其東北的聯繫,依據印度東北七邦的現狀,他們一定會獨立,那時印度就自然分裂,所以說在國土防衛上,印度的“七寸”在於錫金邦。

印度社會的“七寸”,在於宗教問題;

印度國內各種宗教盛行,並且還相互敵視,尤其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雙方可以說是勢同水火,而且在印度政治體系中,宗教對政治都產生影響,印度這幾年一直讓政治去宗教化,但是效果並不明顯。而印度每年因為宗教問題產生非常大的社會矛盾,若是特意的在印度製造宗教矛盾,勢必造成印度國內的宗教爭端,從而引起社會動亂,所以說印度社會的“七寸”在於宗教問題。

印度政治的“七寸”,在於多黨執政;

印度號稱最大的民主黨派,而實際上多黨執政讓印度改革緩慢,經濟發展滯後。印度建國之後一直是國大黨執政,但是國大黨腐敗叢生,以及改革緩慢,最終在上世紀80年代印度政黨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這段時間印度政局不穩,政治問題更大,尤其是政令不通,各個政黨相互扯後腿。雖然現在印度是印度人民黨執政,但是不代表以後不出現各個政黨相互拖後腿的情況,所以說多黨執政是印度在政治上的“七寸”。

當然印度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水源問題,經濟保護注意問題,脆弱的名族自信心等等,這些都可以是印度“七寸”,但這些“七寸”並不好打,印度這幾年也在逐步改善這些方面的問題。


帝國烽火


所謂打蛇打七寸。七寸就指的是他的軟肋和要命之處。一個國家就好比一個人,他即使十分優秀也會有不少缺點。要想戰勝他就找到他的“七寸之處”。


印度目前的軟肋有種姓制度,基礎設施不完備和國防科研實力弱。

  1. 種姓制度是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家普遍存在,但是在印度最為嚴重。種姓制度說白了就是以血統論為基礎的一種社會體系。他以統治階層為中心。然後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雖然在1947年被廢除,但是在實際的社會運作和生活中還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2. 目前印度的基礎設施面臨著嚴重的供給不足問題。落後的基礎設施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硬核條件。用我們的古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我國作為基建狂魔。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但反觀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遠落後於我國。雖然印度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大投資力度進行政策調整和改革。實施公私合作制等,但見效慢,企業和政府出現扯皮現象。
  3. 印度的國防科研自己自主能力差。一個真正的軍事大國主要靠的是強大的科研實力。例如俄羅斯和美國。很多前端的高科技產品都是自主研發。但是反觀印度,坐享其成,花大把的錢用來採購先進武器。而不是投入巨資來研發。印度有一句口號叫窮也不能窮國防。所以每屆總理上臺都會和其他國家簽訂鉅額軍事協議。來採購先進武器,但是遠水減不了近渴,這樣畢竟不是長遠之計,最佳的辦法就是,培養軍事人才開展科技研發實現自給自足。

大家認為印度的七寸在哪裡?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參與討論,謝謝大家。

獵鷹追風


印度作為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近幾年發展的還是挺快的,已經超越了英法,成為世界上的第五大經濟體。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印度只是一個“印度阿三”的形象。

而這個思想和當年清朝時期中國人認為“天朝物產豐富”一樣,其實印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差,而且在有些高新科技的行業是十分發達,就連印度電影在全球也是廣受喜愛,雖然說他們的電影只是跳跳唱唱,但是無論是劇情安排還是鏡頭特寫都是很不錯的。

不過不可否定的是,印度軍隊在航空母艦以及空軍上經常鬧出一些非常搞笑的事情,所以在國內也就流傳了很多與印度相關的笑話。

不過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那麼印度的7寸缺點又是在哪呢?

一、過去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比較原始,保持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狀態,其實印度的社會文明度的差距和印度的貧富差距一樣很明顯。

印度在軟件編程這個領域佔據著世界領先的位置,包括很多高科技的產品都對全世界有擁有一定的科技壟斷,並非像大家所想的印度人只是會到恆河裡面洗澡喝水。

印度本國還是存在著很多致命缺陷的。第1個就是人口的貧富差距,還有素質差距太明顯。

在印度的上層社會及文明程度甚至要超越歐美的一些大城市,但是印度的基礎民眾則生活都很差,有些地方連基本的溫飽還沒有解決,巨大的社會差距也給印度國家內部帶來了很多的矛盾。

包括現在一些印度農村對於女性的歧視還是非常的嚴重。而這些年來強姦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因為在原始的印度的印象中強姦女子是無罪的,甚至不需要受到太大的懲罰。隨著這麼多年的司法普及,雖然說情況有所改善,不過印度的強姦率仍然是居高不下。

而且印度傳統的生活文化也阻礙了印度整體的發展,導致疾病橫生,所以印度曾經提出過一個宏偉的計劃,就是要改善印度的公共廁所。

二、印度的第2個軟肋就是軍隊實力上發展的有所欠缺,就比如說印度號稱自己擁有航空母艦,並且能夠自制航空母艦,但是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印度的航空母艦無非也就是當年從其他國家所買來的二手品,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作戰系統。

印度也天天吼著自己的國產航母下水,但是至今也並沒有傳出國產航母交付使用的消息。而且印度空軍的事故出現率也是世界上第一的,每年都會損失幾架空軍飛機。

全球上除了印度之外,很難找到其他國家每年會掉下來幾個飛機。可能印度在基礎的陸軍,還有單兵作戰能力上比較優秀,但是說是先進的軍事武力提升不上去,在未來如果真的發生戰爭,未必能夠佔據著什麼優勢。

三、而第3個軟肋就是印度人口確實有點多。雖然說印度人口眾多,不過在現在的印度總理看來還是多多益善,並且天天吼著要超越中國人口。

但印度本來貧富差距都比較大,基礎的衛生條件也達不到。人口眾多隻會消耗更多的社會資源,從而引發更多的矛盾,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而且印度國家的民族眾多,彼此之間的矛盾也很多。

比如說我國在發行一個文件的時候,最多是用5種語言進行發行,但是印度卻使用高達22種語言。

民族如此混亂,而且人口如此眾多,以後就真的發生了動亂,很可能會給印度的社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夏目歷史君


對印度來講,最致命的七寸有兩個:一,印度從來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的國家,之前印度地區由許多小國家組成,是大英帝國殖民印度地區時,把這些小國家組織在一起的,現在的印度是從大英帝國殖民下脫離出來的,不像別的國家是通過戰爭,流血建立起來的,所以它沒有民族自豪感,更沒有民族凝聚力。二,印度的種性制度。人類社會發展都二十一世紀了,人還分高貴種性和低種性,如果印度有任何風吹草動,拿種性的火星點火,印度這個國家就會大亂。


玉尚昂


蛇的七寸就是他的命門,我們尋找印度的七寸,是為了提醒他們妥善保護。印度的七寸就在造成他各種軟肋的,體制和價值認知中,因此而讓印度向世界展示了各種奇葩,為人們捧出各種茶餘飯後的笑料,調味了人們乏味的閒暇消遣,應該感謝他們。



我們不能不承認印度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地緣優勢,人口優勢,國際交往的地位優勢,還有一個任何其他人都不具備的,由前幾項優勢鑄就的自信優勢,而在這些優勢之外,他們還具備一個傳承自其宗主的——



體制和精英政治,由此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另類的印度。



戰後的1947年,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豪門,變成了一個悽慘的破落戶,不得不大批放棄遍及全球的殖民地,而印度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拋棄的。然而這個獲得獨立的殖民地,與其他任何被殖民族群都不同,宗主對他殖民了兩百多年後,給這片土地上留下了20%的雜交血統,這些宗主於奴隸雜交的後裔就是今天印度社會的精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印度的高種姓族群。



宗主在給他們留下這些社會精英之外,還給他們留下一個,由幾十個族群部落,高度自治政權的地方幫,聯合組成的聯邦制國家,以及由那些社會精英構建的印度這個聯邦體制,統治管理剩餘80%的低種姓族群,這是宗主給這個國家留下的社會生態的基礎。



除此而外宗主還給他們留下兩條無限擴張希望的,麥克馬洪線和印巴分治線,讓印度從獨立建國之日起,就充滿了無限擴張的理想期待,充滿了為成就亞洲領袖、世界超級大國而戰意志和持之以恆的信念,也在這個過程中為世界展現了印度無數各種奇蹟,也為世界軍火巨頭們提供了一個坑錢的絕佳大客戶。

由這三大因素構成的印度底子和價值觀,就是印度的七寸。來自宗主的傲慢高等級基因,鑄就的印度精英們的價值觀:



形成了我們熟知的印度種姓,族群等級制度的社會生態,於是佔印度大多數的那些居民不被允許作為印度政權體制下,各級政府的公務管理階級;孩子們就不被允許具備社會地位,帶來的經濟實力去接受高等級教育;青年們的婚禮儀式規格,就不被允許具備高種姓的等級,從而也就造成了印度10億人口的第一種姓群體,無法成為印度各領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形成了好多亞洲領袖世界超級大國的各種奇葩的發展業績,牛糞也可以做GDP!光輝戰機、阿瓊坦克,維克蘭特航母,殲敵核潛艇,這船二號著陸器,等等一大批不勝枚舉的光輝業績。




形成了精英們的大國擴張主義戰略下的,跟鄰居比著看對著幹的,基本國策,那兩條線的內外就成了他們作超級大國,蠶食_吞併_鯨吞的擴張主線,爭端_衝突_戰爭的戰略實施目標,搞得周邊炮火硝煙雞飛狗跳,自己國內的民族矛盾也尖銳對立,兩億穆斯林的基本人權不受國家體制保障,鬧獨立的,鬧對立的各種鬧無疑也讓而且精英們鬧心。



而宗主直接給他們留下的那個聯邦制,也在這個大國內部,變成了一個個利益互相獨立互相掣肘互相爭奪,造成中央政府與地方邦之間各種利益的糾葛扯皮,從而使印度的國家領導力,體制的執行力,國民的行動力,永遠都是各種擰巴的各自有各自方向的混亂動力,於是那個寶貝疙瘩高鐵就掉軌了。





我們就看見總理也卡了。


鐵嶺鋒


印度雖然在亞歐非大陸上的一個區域,但卻不同於其他區域。這個區域其實可以同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位置相媲美。南部非洲有著撒哈拉沙漠與北非和歐洲隔絕,而印度卻是有著喜馬拉雅山脈與亞洲其他地區相阻斷。

在整個亞歐非大陸中,本身就是多民族、多國家、多紛爭的地區,但也是世界的中心。誰控制了亞歐非大陸誰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美洲大陸就會像一個孤島,被遠遠地拋棄。而大西洋沿岸的大英帝國和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和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也只有俯首稱臣。

而亞歐非大陸的心臟地帶就是俄羅斯,西歐必須聯盟英國和美國才可以抗衡,也就成為了重要的一極。另外就是在東亞地區的我國,再加上南部非洲和印度為首的南亞。合計一心臟地帶加四個獨立區域。

那麼,印度從地理戰略來看,其咽喉之地在哪裡?


其實印度的咽喉不在巴基斯坦,也不在印度洋,而是在喜馬拉雅山脈。

只要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的地區優勢,就等於佔據了軍事、資源的絕對優勢。這種優勢可以在瞬間抵達新德里和快速切斷賴以生存的水資源。並且最具殺傷力的位置就是在不丹和孟加拉之間的狹窄通道,一旦切斷還可以一分為二,印度將不堪設想。


鞅論財道


印度的七寸是什麼?這個題目太大了。我相信,只要稍微瞭解一下印度誰都能講得上一些。但估計連印度都不知道自己的七寸是什麼吧?是能源問題,還是水資源有問題?或者是種姓問題?反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別的不說,只談一談印度的經濟。看看印度在大國崛起中,在經濟方面有哪些制約。

第一,製造業規模小且比重低。印度的製造業在全球的影響力非常小,有多少家在全球非常有名的製造業企業。這一點可以通過世界500強的榜單中印度企業數量證實。

在2019年的榜單中,印度只有8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對於一個全球第七大經濟體來說,這個數量太少了。要知道韓國的GDP比印度小的多,但是這個國家卻有16家世界500強企業。也在這8家企業中真正屬於製造業企業的,僅有兩家(信實工業公司和塔塔汽車集團)

一般來說作為工業化的新興國家,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都能達到20%。中國、印尼、墨西哥等新興國家比重都是在20%以上,其中中國大概是30%。但印度的比重非常低,不到15%。2019年印度2.94萬億美元GDP計算,該國的製造業增加值大概就只有4000億美元。

4000億美元這個規模放在全球來說,看起來是蠻大的。你要知道印度有13億人口,4000億美元的製造業規模,是容納不了多少人就業的。所以呀,印度的農村勞動力剩餘是非常嚴重的,原因就是他的製造業吸納不了這麼多就業人口。

作為對比,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已經超過了4萬億美元,是印度的10倍。所以中國的就業問題要比印度好的多,真正的失業率也要比印度小的多,貧困人口也要少得多。

第二,印度的工業體系不健全。這和第一個問題是息息相關的,由於規模小,所以體系不健全。平時工業體系不健全,並不是什麼大毛病,自己能生產的,自己生產生產不了的就進口嘛。但是如果遇上了戰爭或者被他國制裁怎麼辦。如果兩國正在交戰,本國的軍事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哪天突然斷供了還怎麼去打仗呢?

以上兩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印度的經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經濟增長很難突破8%。相比之下中國,在2012年之前基本都是兩位數增長。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工業潛力非常之大,之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部門是工業。但中國的工業部門增速下滑了,導致整個GDP增速也下滑了。可見工業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現在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就是印度經濟的短板。


財經知識局


所謂七寸,指的就是發展的軟肋吧!

木叔當年在一家科技企業工作的時候,和印度官方和企業打交道比較多,所以可以現身說法來談談他們的問題。

印度發展的軟肋還是不少的,最大的軟肋可能有兩個。

一個是該國各個地區發展不協調,很難完全統一。

一個是印度社會意識形態有些落後。

從第一點來說——

舉例子吧:

本來當年我們想把一批貨運到印度銷售,但是印度在2017年之前有個比較奇葩的政策,那就是該國的各個邦之間的稅法不同,進出邦界的政策也不一樣。

比如在新德里銷售的稅率可能2%,但是在古吉拉特邦或許就是5%,喀拉拉邦可能也是2%,但他們的附加條件是隻能允許買1萬套等。

這樣一家外國企業要在新德里設廠銷售到古吉拉特邦或者喀拉拉邦,顯然就受限制了。換句話說,商品可能只能在新德里賣。

也就是說當時印度各邦沒有一個統一的銷售政策和稅率,他們地方政府的權力太大,有時候不聽莫迪政府而各自為政,對經濟發展的損傷還是不小的。

當然都是想本邦經濟發展更好,這個心態可以理解,但卻缺乏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意識。

這對很多外國投資客而言,增加了很多成本。

據說2017年後他們進行了改革,各個邦的稅率和進出口政策統一了。具體是不是這樣也沒細問,因為後來不做印度市場了。

但這個例子說明,都21世紀20年了,印度還有這種根深蒂固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小農經濟的思想,不排除在其他發展領域也有類似的隔閡。

從第二點來說——

其實這個媒體討論的不少。那就是諸如對一些特殊人群或者少數族裔歧視政策還存在。

雖然法律上印度規定了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都是平等的,但法律和社會宗教意識形態還是不一樣的。

印度90%的人是印度教徒,這個宗教就有等級制度,比如我們熟悉的種姓制度就是如此。而且實施了幾千年。

雖然法律說大家都平等,但是這個宗教在很多人心裡比法律還好使。

特別是在一些印度貧窮落後的農村,對低等種姓的歧視還是存在的。很多低種姓甚至至今還不能和高級種姓的人一同上學一同工作,甚至一個桌子吃飯都允許。

這樣的思想意識怎麼能很快發展?

當然反過來說,印度發展潛力也很大,必須用經濟發展才能解決思想意識不開放、不開化的問題。

(莫迪和印度總統科文德)

好在印度最近選出了個總統科文德,他和莫迪一個政黨,他就是低種姓階層。

莫迪專門選擇他,當然願意讓全國都看看,低種姓也有春天。

由此也對外界表達印度的開放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