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期 夺取“双胜利”

抓住关键期 夺取“双胜利”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正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即将实现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在抗击疫情期间,我们面对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因此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如果这时盲目乐观、疏于防备,突然“爆雷”,出现疫情的“倒春寒”,那之前的战“疫”成果就可能前功尽弃、付诸东流。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矛盾的另一面,特别是矛盾转换的动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这里就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转换的问题。换言之,前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抗击疫情,但疫情终究会过去,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会随之成为主要矛盾。近一段时期,正是主要矛盾转换的关键期,如何在疫情结束之后,将主要精力调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上来,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首先,统一思想行动。全党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认识到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今年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实现。我们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就可以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这是党中央的号召,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考验。

其次,早做谋划预案。当前的中国经济,内需已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统计数据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连续5年超六成,2019年更是达到89%。然而,这次疫情正值春节假期,将原本红火的假日经济冲淡了。但是内需的快速增长势头只是被延后了,尤其是在度过了漫长的居家隔离期之后,很多人都计划着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有些地方的商业店铺恢复营业后迎来大量人流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战胜疫情之后极有可能会出现消费井喷式增长的局面。对此,我们不能只是期望,而是要做好迎接的准备,从产能、物流、劳动力、证照办理等各个方面做好谋划,制订好预案,以旺盛的内需拉动经济补偿性增长。

最后,因地制宜实施。中国地方大,情况复杂,除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外,其他省区市疫情持续向好,但反弹风险不可忽视,防范境外输入成为新的防控任务。低风险地区要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当然,恢复不是一刀切,一放了之,而是要有序、分步,可以先挑选一些条件好的商家企业,在做好防护的同时,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恢复正常售卖形式,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审核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总结推广,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既要守住疫情防控的底线,防止疫情形势出现反弹,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我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我们不仅要考虑到矛盾的主次区别,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研判矛盾主次方面的动态转换。疫情防控是特殊大考,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我们一方面要确保打赢疫情防控战,另一方面要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就需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来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作者:袁源、胥家曦,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