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松江這套非遺拳腳竟師從少林

漲姿勢!松江這套非遺拳腳竟師從少林

似出非出,似打非打,出招敏捷、收招迅速、如貓捕鼠、如箭在弦……大倉橋兩岸春意萌動,橋上松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莊涇船拳的第八代傳承人周龍弟攜兩名弟子戴口罩錄製課程視頻,一招一式、一舞一動給大家帶來居家防疫的新選擇。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莊涇船拳作為松江特有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源自松江府城西倉橋鄉莊涇村,距今約260多年的歷史。清朝乾隆年間(約1754年),祖師鬱光明從少林寺學藝歸來後,吸收少林拳術的精華自創莊涇船拳,並把一身功夫毫無保留地教給了鄉親們,同時立下了“練武強身,不可傷人”的祖訓。“拳出莊涇”一句話,使莊涇船拳拳術聲名遠揚。

明清時期水網密佈,松江府成為當時漕糧倉儲地和漕運始發地。清乾隆年間,每年上百萬石的稅糧從松江市河出發,運往京師和指定的公倉。為抗擊水上匪賊,莊涇村有二三百戶農民都練武功,練武之風漸盛。莊涇船拳多用推、擋技術,借力打力,全靠上半身力量與對方抗衡,用巧力將匪賊推下船隻。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由於早年習武在船頭身動船晃,習武人要“樁牢身穩”,船拳講究以身為軸,一般在原地轉動,周龍弟介紹:“後來由於漕運沒落船隻不再經此北上運糧,莊涇船拳演化到陸地。船拳的動作幅度只有一張八仙桌大小,所以防疫期間很適合在家中練習。”

周龍弟13歲師從莊涇船拳第七代傳承人莊會良。幾十年如一日,周龍弟每天早上花2、3個小時練習挖掘,如今68歲的他,依然面色紅潤、身強體壯,“練習船拳好處頗多,莊涇船拳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長期習練可以增強肌體的活力,改善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舒筋拔骨之用,有延年益壽之功。”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莊涇船拳的拳術套路共有6套,包括少林山拳、楊家拳、八黑拳、八紅拳、六進拳、50式組合拳,其中50式組合拳舒展大方的肢體動作結合腹式呼吸的吐納富有濃郁的現代氣息,深受中老年人喜愛,周龍弟介紹到:“練武器械方面常用的有刀、劍、木棒、竹鞭杆、木柺杖、鋼管雙節棍等,表演性也比較強。”

周龍弟1976年開始在松江教授莊涇船拳,如今也有40多年了。現有固定弟子二十幾位,仲峰和徐美紅跟隨周龍弟學習莊涇船拳兩年有餘。仲峰體態輕盈頗有少俠風範,他原來一直學習打太極拳,偶然機會遇到周龍弟改習莊涇船拳,“太極拳講究是松靜柔和,莊涇船拳更看重內力和氣息,需要調動五臟六腑傳達身體的力量,長期練習能提高心肺功能。”而對於女弟子徐美紅而言,內力的修煉和內心的平靜是她堅持學習船拳的一大動力:“以前我總是頭痛,會有心神不寧的感覺,如今學習船拳兩年了,常常跟著師父在醉白池、思鱸園打拳,練習時有一種吸收天地精華的感覺,練得久了心也慢慢沉靜下來了。”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莊涇船拳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懷著天下武術是一家的初心,不斷吸收各派的武學精髓,如今有了長足發展,近年來在上海民間武術中脫穎而出。永豐街道老城辦工作人員介紹:“莊涇船拳是漕運文化中組成部分。去年7月,莊涇船拳入選第七批松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我們正在著手讓莊涇船拳在松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裡展示,未來也設想在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中提供一個場地用於展示和傳播莊涇船拳。”

文字:樊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