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开发的“乌镇模式”到底是什么?

乌镇模式能不能复制?首先要再清晰的认识乌镇模式到底是什么?


乌镇作为中国古镇开发的标杆,旅游观光时代与周庄、朱家角、南浔古镇的齐驾并驱,因为刘若英的代言给乌镇蒙上了一层文艺的气息。枕水江南,诗情画意!

在休闲度假时代,乌镇开创了一种古镇度假模式,西栅成为了古镇开发的标杆,头牌,或者说改革先锋。真正树立了乌镇标准,形成乌镇模式!这是一种远见,陈向宏的远见!而使得就算原来名噪一时的周庄,无法转身,从而远远被乌镇甩在了后头!

这是乌镇模式的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可以说具有可复制性的地方!

之后的乌镇戏剧节、当代艺术节、设计双年展等等文化古镇的模式,更是将乌镇推向了更高的平台,古镇已经不仅仅是旅游观光的地方,休闲度假住宿的地方,已经成为时尚文化的秀场,成为了文化体验的平台。

而陈向宏从一个乡镇党支部书记,成为乌镇文化旅游公司的操盘者,之后成立中景文化旅游基金公司。从地方政府领导,到项目开发公司总经理,再到古镇开发的咨询师、设计师和执行者。乌镇开发了10年之后开始复制,现在陆续开发了古北水镇、濮院古镇、长江村、盐官古镇、赤坎古镇等五个项目。

一、如何开发选址?包括选址、基地现状、投资者、融资模式、政府支持、合作模式等等

  • 不远:选址距离大城市1.5-2小时车程范围内
  • 人少房空:选择有古镇肌理,且通过部分拆、迁、修、补、饰形成整体风貌统一
  • 居民支持:产权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可招拍挂获得土地建设,可租赁或村民入股的方式获得物业(壳)
  • 政府参与:通过政府补贴或者专项融资的方式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 企业化开发:必须有企业化的公司来统一进行项目的开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公司一般会以乌镇文旅为主,然后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成立统一的开发运营管理公司。由陈向宏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


二、规划设计理念

  • 注重基础设施:虽然是古镇,但必须在古镇的外衣下,配套齐备的基础设施,包括地下管网、饮用水、煤气、供电、无线wifi、污水处理厂等;
  • 不失传统、功能现代:古镇休闲在外壳上追求原汁原味,用原来的建筑材料修旧如旧。但在空间格局,建筑功能等方便植入现代功能。如古镇房子密度太高,就拆掉一些建筑。重新梳理水系,让乌镇的水流动起来。
  • 以人为本、简单实用、控制成本:民宿、酒店空间上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因为是陈向宏本人进行设计,所以不像外来专业规划设计师一样追求炫丽或者创新的效果,更注重实用性,功能性,舒适性。以人为本,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设计感,追求奢华感。


三、如何增加游客体验感?

服务是最基本的体验。乌镇的“体验感”是抓住了这个核心,在服务管理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在服务标准化和管理精细化上下了很大功夫,这个和江南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服务上做细活。

  • 街道、卫生间的清洁和整洁是游客的第一个良好印象。要能做到白天晚上,人多人少都干净整洁,可见管理上的用心。冬天要有热水,夏天要有冰块,厕所保证无异味。建立工作人员的操作守则,公司人员定期频繁检查,游客所有的投诉都逐一查看等等,保证游客的第一体验感——干净、整洁、卫生。
  • 统一的餐饮标准,统一的餐饮定价。乌镇在餐饮的标准化服务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标准非常细,细到规定番茄炒蛋必须加3个蛋,2个蛋都不行。私家菜的菜价必须统一上报,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甚至厨房里用什么调味料都有标准。物价部门和服务部门会定期进行检查。
  • 鼓励村民对游客多一点温情,例如冬天送杯热水。
  • 零售业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多数都是自营零售店。所有在乌镇开店的人员,都必须经过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签订合同。


四、如何处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处理是非常微妙的,包括前期的拆迁安置,中期的劳务返聘,后期的经营服务等等,如何合理分配利益,如何进行引导,如何管理,如何激发经营的积极性等等。

  • 拆迁安置:拆迁安置是中国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随着大家对于拆迁致富这一现象的深刻体验,等拆迁、钉子户等等都成为一种频繁的社会现象。乌镇东栅采取的穿衣戴帽,修旧如旧的方式。西栅的可以说是“大拆大建”。不符合风貌的拆掉,密度太大的拆掉,所有的居民必须迁出西栅,产权进行回收。在乌镇外建设安置房、廉价公寓、廉租房等等进行居民的安置。满足拆迁居民的不同要求。只有在古北水镇以及长江村,时代不同了,居民也看得到开发古镇的持续经济收益,所以后期也通过村集体或者成立旅游合作社等方式,居民等可以产权入股,后期获得持续收益。
  • 当地居民优先招工进入公司。一方面解决当地居民就业的问题,失去家园,失去土地,甚至失去生活经济来源的居民,需要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当地人就业有他的优势,本地人知根知底,有些都是相邻,居民信用可查询,有保证。而且本地人在本地就业,更能长久持续稳定的在本地工作。谁都愿意返土返乡,一家团圆,还能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愿意打工的进入公司,愿意做生意的可以经营商铺,愿意产权入股的可以后续分红……也会遇到一些不搬、不迁、不配合的居民,坐等开发之后,自己的一点经营利益等,坐地起价,钉子户。这个确实是非常南协调的部分。这就涉及到如何管理预期了?这个我在北方参与一个项目开发咨询的时候就碰到这样的现象。村集体、政府部门做工作不管用,给建安置房,给赔偿。但就是有一份村民不愿意,特别是自己房屋出在地段比较好的档口,路边,想着自己的小生意,预期高、不配合。利益博弈中,项目难以推进……这是个非常关键且非常微妙的地方。
  • 引导和管理居民。这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且擅长管理的领导人。陈向宏是,袁家村的郭占武也是!如何引导、管理、培训当地居民?更好参与经营、参与服务。乌镇的做法是不是单纯的返聘员工,发工资。我相信有一部分,包括卫生清洁、街道打扫、绿化维护、水道清理、酒店接待等等。另外一部分就经营的,包括民宿、零售、餐饮的经营商户。民宿部分经营收入归公司所有,居民招聘上岗提供民宿清洁服务,不发工资。但餐饮的营收全部归居民所有,而且居民严格选拔,最好都是一对夫妻,且关系和睦,家庭幸福的。部分零售和餐饮对当地商户优先招商,但必须通过培训,考试合格之后才能签订合同。且要符合供地统一管理、培训和监督。
  • 当然这当中也有经验不善,转手流动的,但据说流动率不高。也主要是整个景区的人流大,只要用心经营,基本收益还是能保证的。所谓大河涨水,小河满。
  • 培训!培训:培训教育是引导管理的最好方式!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岗前培训、合格上岗,岗中监督,岗后评选!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体系。


五、如何进行营销?

有相关研究称,乌镇的宣传会根据不同游客做不同的宣传。例如针对海外游客,大力宣传乌镇的中国历史特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针对北方游客,则宣传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用原汁原味的“枕水江南”来吸引北方游客;针对城市居民,打出乡土品牌,吸引城市人来体验乌镇的乡土气息。这个是针对早期乌镇从旅游观光到休闲度假时代,对外宣传的主题。包括当时乌镇的广告语:乌镇——来了就不曾离开,请刘若英代言,这也是乌镇当时区域于其他古镇所突出的文艺气质。

后来随着乌镇戏剧节的火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加持,乌镇已经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古镇,实现乌镇从观光旅游小镇到休闲度假小镇再到文化小镇的三次转型升级。

营销的第一个层面是营销主题,针对不同的客群进行营销;

营销的第二个层面是营销内容,针对不同的主题,细分不同的内容,例如如何营造“枕水江南”的主题,需要哪些元素?“小桥、流水、人家”这些元素?怎么描绘?营造什么场景?等

营销的第三个层面是营销方式,拍广告、找代言、拍电影、做活动、写软文、做硬广……

营销的第四个层面是营销渠道,选择哪些媒体,推广哪些软文?哪个城市哪些地块针对哪些人群投放户外硬广?

六、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周期

一般的小镇的盈利周期是多久?投资是多大?主要营收靠什么?

乌镇基础设施10亿元,濮院至少30亿,赤坎古镇80亿,盐官古镇60亿……

乌镇的盈利模式是三分之一靠门票收入,三分之一靠住宿收入,三分之一靠其它零售产品收入……

乌镇1999年开发了东栅,2003年开发了西栅,2007年西栅建成……

西栅投资10亿进行基础设施开发……

中青旅在2007年初以3.55亿收购乌镇景区60%股份

2007年税后收入3000万

2009年 全年营业收入9000万

2010年 全年营业收入1.8亿元

2013年 突破7个亿

2016年一年,乌镇930万游客,收入达到4.5亿元

2017年,乌镇景区全年实现营收16.46亿元,同比增长20.93%,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013.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81%。

IDG8倍推出乌镇旅游


古北水镇投资45亿元,2014年正式对外营业

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14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净利润4701万元

2016年,古水北镇游客量突破了245万,旅游收入达到7.35亿

2017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75.36万人次,古北水镇实现营收9.79亿元,净利润为1.14亿元

2018年,古北水镇估值85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