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支援湖北醫療隊:中醫“湘軍”閃耀江夏

3月10日17時,跟最後一名患者揮手告別,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結束了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的使命。當天,江夏方艙醫院休艙。

  據統計,這支中醫醫療隊共收治113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97人,治癒率85.84%,且無1例轉重症,也無1例在治療中轉院。

  30天的艱苦戰鬥,卓有成效的湖南經驗,讓世人刮目相看。這個75人的團隊榮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聚焦 | 湖南支援湖北醫療隊:中醫“湘軍”閃耀江夏

3月4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裡,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朱瑩和醫生們在問診。

  

領隊和臨時黨總支部築堡壘

  2月9日,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醫政醫管處副處長蔡宏坤臨危受命,組建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火速馳援武漢江夏方艙醫院。第二天下午,他帶領由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7家醫院組成的40人隊伍,抵達武漢。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放下行李,作為領隊的蔡宏坤立即召集全體黨員,成立臨時黨總支部,下設3個臨時黨支部,蔡宏坤任臨時黨總支書記。等第二批35人加入戰隊後,臨時黨總支部匯聚了43名黨員,後又在戰鬥中培養了22名入黨積極分子,擇優推薦了戴飛躍、謝宇雯、譚敏傑等8人為預備黨員,一步步夯實築牢了黨的戰鬥堡壘。

  3月2日晚,臨時黨總支部召開了“牢記初心使命,敬畏生命終生”集中學習暨主題黨日活動。蔡宏坤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開講戰地黨課。要求全體黨員每天向患者說一句鼓勵的話,用愛和溫暖激發患者抗擊病魔的鬥志。蔡宏坤還組織修訂了八大項制度,主持了方艙醫院醫療檢驗、影像、藥房等工作的籌建。

  中醫“湘軍”的安全,也是壓在蔡宏坤肩上的重任。方艙醫院開艙之初,因通道少,醫護人員下班脫防護服等待需要2至3小時。他多方聯繫,臨時改造增加艙內院感通道。他還及時叫停安保及保潔人員入艙,首次提出汙染區無人監督不脫防護服,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

  工作上雷厲風行,生活中噓寒問暖。3月7日下午,蔡宏坤第一時間送隊員到醫院治療闌尾炎。當天晚上,又協同副院長周明亮悄悄準備了51束鮮豔的玫瑰花,一間間敲開51名女隊員房門,把“三八”婦女節的禮物送到她們手上。


專家和中醫“湘軍”救治有妙法


  3月10日上午,在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朱瑩的帶領下,同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和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劉清泉來到湘五區檢查工作,他們對湖南醫療隊的工作豎起了大拇指。

  隊長朱瑩和副隊長周明亮、病區主任戴飛躍帶來了中醫戰疫的湖南經驗。在江夏方艙醫院首批出院的23名患者中,經湖南隊治療的達14人,住院時間最短的僅為6天。

  51歲的胡女士剛進來時完全不信中醫,強烈要求轉院。專家耐心勸導,為她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內服清肺排毒湯,配合增強免疫力的穴位貼敷、耳穴壓豆等綜合治療。短短几天后,她的症狀明顯緩解,成了第一批治癒出院的患者。

  “真的非常感謝,我睡得好多了!” 3月8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患者趙阿姨握著護士長蔡亞宏的手連聲感謝。蔡亞宏用一瓶特製精油,給她實施“芳香療法”緩解了她的失眠和焦慮。

  “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蔡亞宏帶領蔡喆燚、盧靖等6名隊員成立了心理護理小組,24小時在線接受患者的心理諮詢求助。

   “五氣護身迎北斗,正氣存內邪不幹……”3月10日,隨著音樂的引導,護士長章瓊帶領患者最後一次做“正氣抗疫操”。這套操由湖南新冠肺炎中醫救治專家組組長陳新宇牽頭首創,簡單易學,特別是胸悶、氣喘等症狀明顯改善。患者說,做操後,胸中的一塊“大石頭”被搬走了,出院後要將這套操推廣給家人和朋友。


感控小組嚴保醫護“零感染”

  “我們的目標是零感染!”來自醴陵市中醫醫院的湖南院感專家廖立梅做到了。她因此獲評“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先進個人”。

  江夏方艙醫院臨時改造完成,2天內就要收治400名患者。這對廖立梅和她的“感控五人組”是個不小的考驗。穿防護服的地方設在哪間房、哪間脫隔離衣、哪裡清洗護目鏡、哪裡安裝紫外線燈管、哪裡設置護士站等等,都要短時間內做好流程圖、打印上牆,讓5個省的隊員一目瞭然。駐地同樣如此。如何進門、哪裡出門、工作服和個人衣服如何切換、30分鐘“消毒澡”以及分區換鞋、鞋子專區專用等等,都要統一規範。

   “感控五人組”對所有隊員進行層級管理、分批培訓、集中考核,人人過關才允許上崗。他們的培訓對象還擴展到保安保潔、駐地工作人員和接送的司機。每天,在密閉狹小的汙染區,廖立梅和朱海利、陳明等護士長成了“黑包公”,親自值守監督,不容許有一絲差錯。艙內空氣淨化機通風口每日擦拭消毒、如廁前先投消毒片入便池這類瑣碎小事,廖立梅也要管。


青春在戰疫中錘鍊成長


  3月9日一早,前晚剛出艙繼續隔離的9歲女孩“小拉丁”就給她的“大聖”發來了信息:網絡信號比艙裡好,可以好好上網課了,看不到“小亮爸爸”“大聖”和準點出現的旺仔牛奶。

  “大聖”是生於1987年、來自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科的醫生孫爽,“小亮爸爸”是1985年生的男護士王小亮。平均年齡33歲的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中,80後有42人,90後有23人。

   “大聖”善解人意,會帶一枝玫瑰給情緒低落的患者小宇,會給想吃辣的患者帶一瓶辣腐乳,會把害怕做咽拭子的阿姨哄得眉開眼笑。她和90後的熊輝、王妍、熊焱臻、張上在緊張工作之餘,還會畫出一張張插圖,記錄下這個春天方艙裡的生活。

  1989年出生的護士陳芊妤一直在艙外工作,除了籌備召開臨時黨總支會、組織集中學習、主題黨日的黨建工作,她還是每天24小時在線的駐地生活班一份子,負責物資發放、處所消毒隔離、上下班叫車、後勤保障聯絡等。

  22歲的寧港來自瀏陽市中醫醫院。作為年齡最小的男護士,他理所當然地包下了領餐、運垃圾、消毒等體力活,穿著防護服運一趟就得歇兩三次。在方艙裡,他還學會了教患者跳八段錦。在7人的集體生日會上,他細心地為一名沒食慾的患者帶回一塊蛋糕。

  休艙不休人,休艙不休戰。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這個英雄的集體,鼓足必勝的信心,隨時準備投入下一個戰場。


(記者:易禹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